新起点 再出发 ——脱贫摘帽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谈脱贫攻坚(二)
原标题:新起点 再出发
——脱贫摘帽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谈脱贫攻坚(二)
编者按:10月10日,甘肃省宣布皋兰县、崆峒区等6个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县以及七里河区、凉州区等12个省列插花型贫困县率先脱贫摘帽。这是国家设定贫困县以来,我省历史上第一次实现贫困县数量的净减少。
18个县(市、区)脱贫摘帽,自此,甘肃贫困县从75个减少到57个。这是我省脱贫攻坚战的喜人战果,更是对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干部群众的极大激励。“摘帽”之后,回看走过的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有哪些好经验好做法需要总结?站在新的起点上,如何巩固提升脱贫成果,赢得更多群众的点赞?我们约请脱贫摘帽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让他们谈谈脱贫攻坚路上的实践和思考。
下足“绣花功”啃下“硬骨头”
中共山丹县委书记 刘晓云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历史和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山丹县作为全省17个插花型贫困县之一,全县脱贫攻坚已转入巩固脱贫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提高发展水平、实现全面小康的新阶段,也是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冲刺期,我们必须按照中央和省市的新部署新要求,牢牢把握脱贫攻坚的正确方向,瞄准靶位、尽锐出战,向最难处攻坚,在最需处发力,真正下足“绣花”功夫,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精准施策发力,切实提高脱贫攻坚质量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抢抓有限时间、用好有限资金、聚焦有限目标,紧盯剩余的1248户3317人,进一步推动扶贫对象精准、扶贫产业精准、扶贫方式精准、扶贫成效精准,真扶贫、扶真贫,全面提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质量。一要识别再精准,确保“靶”要瞄准。健全完善脱贫退出和返贫纳入机制,及时更新完善建档立卡数据库。常态化开展“回头看”,组织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单位、帮扶责任人进村入户,采取思路理清、政策讲清、家底摸清和入户走访实、帮扶措施实、效益分析实、档案资料实的“三清四实”办法,摸清摸透每一户基本情况,切实挤干“水分”,确保数据真实准确“零差错”。二要产业再壮大,确保“业”要管用。培育壮大贫困村设施农业、草食畜牧业、优质林果、食用菌等特色富民产业,用足用活全省特色产业发展专项贷款、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和精准扶贫专项贷款,紧紧抓住全县7个重点贫困村被纳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建设机遇,在焉支山、大佛寺等景区周边着力打造一批专业旅游村、农家乐和采摘园,促进贫困群众收入持续提高。结合农村“三变”改革,引导贫困户通过资金、土地入股等方式加入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明确他们在产业链、利益链中的收益,确保参与产业扶贫的贫困户实现当年脱贫、持续增收、稳定脱贫。三要搬迁再细化,确保“住”要合理。继续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因地制宜选择搬迁安置方式,合理确定住房建设标准,科学制定工程建设“时间表”,精心实施扶贫搬迁项目,有力有序做好住房建设和搬迁入住工作。按照“一户一策”要求,进一步完善到户到人脱贫措施,做好搬迁后产业发展、就业安置、公共服务等扶持工作,建立就业落实档案,确保搬迁户就业有渠道、收入有提高、生活能融入,实现搬迁一户,稳定脱贫一户。
细化帮扶措施,不断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也是脱贫致富的主体。我们必须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树立信心,自立自强,努力推动“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一要突出选优配强,凝聚攻坚合力。坚持把干部、社会和群众力量统筹起来,强化“一对一”帮扶措施,进一步健全完善县级领导、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联系帮扶精准扶贫村机制,大力选拔高校毕业生、致富能人、机关企事业单位优秀党员干部到村任职,全面配强精准扶贫村班子第一书记,真正实现精准帮扶不落一村一户一人的目标。二要开展靶向培训,破解本领恐慌。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培训体系,采取集中培训、以会代训、边干边学等形式,全面提升帮扶干部工作能力和水平,真正让帮扶干部懂政策、有能力、有方法抓脱贫。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采取“菜单式”“互动式”的培训方式,提升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三要加强正向激励,促进比学赶超。持续加大激励保障力度,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采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激励政策和机制,让群众在劳动中尝到甜头,坚定靠劳动、靠奋斗过上好日子的信念。强化精神扶贫,加大脱贫致富典型宣传引导,讲好贫困群众身边的“脱贫故事”,形成“头雁效应”,让贫困群众自我脱贫学有榜样、行有示范、干有标杆。四要创新载体机制,搭建攻坚平台。大力实施能人助推精准扶贫行动,充分发挥能人群体“传、帮、带、支、扶、投”的动力和潜力,不断激发贫困农户“思、学、谋、创、干、奔”的活力和能力,切实在全县上下形成“能人创实业、带动群众创家业”的精准扶贫大格局。
靠实工作责任,坚决保障脱贫攻坚任务落地见效
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在落实。我们必须以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件接着一件抓,撸起袖子加油干,确保全面完成脱贫摘帽任务和巩固脱贫成果。一要压紧压实脱贫攻坚责任。坚持县委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全面领导,严格落实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教育引导各级各部门和党员干部真正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把本领体现在“能干事”上,把行动落实在“干成事”上,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努力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攻坚的良好工作格局。二要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始终坚持抓好党建促脱贫工作理念,下大力气抓好贫困村村“两委”班子建设,着力打造“支部+合作社”“支部+协会”“支部+基地”“支部+公司”“支部+电商”的党建助推扶贫新模式,将产业基地、龙头企业、合作组织、致富能人等紧紧凝聚到村党组织周围,为贫困户“转观念、学技术、兴产业、挣票子”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提供机会,切实把党建工作的实绩直观体现到脱贫攻坚的实效上来。三要着力深化脱贫攻坚作风建设。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活动,扎实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依法依纪严肃查处脱贫领域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准、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工作作风不扎实等突出问题,以零容忍查处扶贫领域发生的腐败行为,做到阳光扶贫,廉洁扶贫,以作风建设的成效保障脱贫攻坚政策落实到位。四要切实加强监督问责。采取定期督查与随机检查、定期通报与召开现场会的方式,严格实行月指导、季督查、年度综合考核制度,及时了解进展情况,及时解决突出问题,切实加大曝光通报和问责力度,以强硬的倒逼问责机制推进脱贫攻坚取得实效。
精准发力拔穷根集中力量攻难关
中共肃南县委书记 李宏伟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裕固族自治县,近年来,我们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坚持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统揽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20个巩固提升村为重点,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补“短板”、强“弱项”、还“欠账”,全力以赴打好精准脱贫攻坚硬仗。截至2017年底,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672元,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876元。2018年10月,经省政府批准正式退出贫困县。
坚持齐抓共管,健全脱贫攻坚体系
我县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历史使命、最大民生工程,健全工作体系,压实工作责任,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一是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建立县委常委会谋划决策、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牵头抓总、各级各部门协同推动的工作机制,定期进行研究部署,适时通报工作情况,经常摸排问题短板,科学制定脱贫攻坚的主攻方向、办法措施和推进计划,推动脱贫攻坚任务全面落实。二是健全帮扶力量体系。整合帮扶力量,调整强化联村单位,构建市、县、乡三级领导加市、县两级部门单位加一个帮扶工作队的“3+2+1”帮扶体系,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村县级领导包村、部门单位联村、帮扶干部到户“三个全覆盖”。三是健全责任落实体系。严格落实“一把手”主体责任,全面推行“一把手”负总责和班子成员分工推进相结合的“双保险”机制、乡村“分层负责”管理机制、“限时脱贫”效能机制、“挂图作战”推进机制、“明察暗访”督查机制,层层签订责任书,逐级立下军令状,确保了责任落实有序衔接、不留缝隙。四是健全政策保障体系。先后制定出台财政支持脱贫攻坚、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社保兜底扶贫、健康扶贫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打好“组合拳”,做到了政策支持上下衔接、配套融合。
坚持因地制宜,精准落实帮扶措施
针对县域面积广、群众居住分散、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发展水平不高、群众生产生活成本大、公共服务保障水平低的实际情况,因村因户对症下药、精准施策。一是精准识别扶贫对象。深入开展精准识贫清理行动和贫困人口摸排甄别,严格按照贫困人口识别标准和程序,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符合贫困识别标准的档外农牧户逐一进行审核甄别,按照动态调整原则及时进行更新,切实做到精准识别,确保“假贫一个不留,真贫一个不漏”。二是精准制定帮扶措施。瞄准贫困户的个体差异,逐户分析致贫原因,制定“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并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乡村重点工作和帮扶单位工作计划有机衔接,通过落实“五个一批”措施,将扶贫工作精准到每一村、每一户、每一个人身上,确保了“两不愁、三保障”目标顺利实现。三是精准安排项目资金。紧紧围绕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壮大富民产业、提升公共服务等重点任务,坚持政策向扶贫倾斜、资金向扶贫聚集、项目向扶贫靠拢。
坚持多措并举,全面增强“造血”功能
注重把外力推进与激活内生动力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扶智、扶策、扶技、扶资多措并举,变“输血”为“造血”,增强了贫困村持续发展、贫困户持续增收的后劲。一是转变发展方式。将精准扶贫与生态保护、绿色转型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草原禁牧702.8万亩、草畜平衡1389.1万亩,每年落实草原生态补奖资金1.98亿元,人均达到7506元,全县草原补奖资金人均保底收入达到3353元,实现了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二是推进生态移民。实施游牧民集中定居工程,先后建成牧民定居点19个,易地搬迁和集中定居4643户1.63万人;结合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治,对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149户484名农牧民群众进行搬迁,并通过后续产业的培育增加收入,做到定居一方群众、建好一处家园、实现一地脱贫。三是实施产业扶贫。立足资源禀赋,大力培育高山细毛羊、牦牛、马鹿、小杂粮、中药材等特色产品体系,积极引导和鼓励农牧民群众因地制宜发展农畜产品初加工、乡村旅游、民族手工艺、民族餐饮等多元富民产业,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搭建农畜产品、旅游文化纪念品“上网”“进城”的营销平台,带动了农牧民创业增收。四是深化“三变”改革。积极探索“三变+扶贫”模式,将扶贫资金量化为农牧民持有的股金入股经营主体,使一次性投入变为持续性增收。五是加强技能培训。扎实开展各类科技实用技术和惠农政策培训,贫困家庭中所有有劳动能力和培训意愿的贫困人口均参加了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脱贫致富的愿望更加强烈、行动更加自觉。
坚持久久为功,巩固提升脱贫成果
贫困县退出摘帽并不代表脱贫攻坚工作的结束,而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新起点。我们将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持续发力,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一是压实主体责任。坚决落实党政“一把手”脱贫攻坚责任制,完善县抓推进、乡镇落实、工作到村、帮扶到户的工作机制,加强对各乡镇和联系帮扶单位工作成效考核,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的生力军作用,确保真扶贫、扶真贫。二是抓好问题整改。针对各级各类巡查督查检查反馈的脱贫攻坚工作突出问题,认真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坚持举一反三,把整改问题与发现问题相结合、重点问题整改与普遍性问题治理相结合,全面提升工作质量。三是加强动态监管。将因病、因学、因灾可能返贫群体及时纳入帮扶体系,持续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回头看、回头帮”工作,将“精准”帮扶贯穿贫困识别、帮扶、验收、退出和工作指导全过程。四是壮大富民产业。加快推进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农林牧结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扶持发展舍饲养殖、订单农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特色产业和新型业态,真正实现“村有致富产业、户有增收项目”,推动农牧民持续稳定增收。
紧盯目标不放松全心全力抓落实
民乐县委副书记、县长 李作明
民乐县地处祁连山浅山区,是全省17个插花型贫困县之一。近年来,全县紧盯19个贫困村和全县贫困人口,集中力量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县贫困人口由2014年初的5798户19523人减少到2017年底的1548户5105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初的8.9%下降到2.45%。
做到“三个始终坚持”
始终坚持把激发内生动力作为加快脱贫攻坚的首要任务,攻坚合力充分凝聚。大力引导沿山沿滩贫困片区群众破解“唯条件论”“发展紧迫感不强”等被动发展观念,每年组织召开扶贫开发现场推进会、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场观摩会,结合县情提出加大土地流转稳定财产性收入、引导外出务工和进城入园提高工资性收入、扶持规模种养扩大经营性收入“三个加法”,以及原地规模种养脱贫、外出务工定居脱贫、进城入镇发展三产脱贫、进园入区依托二产脱贫“四个减法”,着力增加农民收入、减少贫困人口。坚持“一户一策”精准帮扶,深入实施富民产业培育、易地扶贫搬迁、美丽乡村建设、公共服务巩固、能力素质提升、金融资金支持、政策兜底保障、“互联网+”精准扶贫“八大行动”,加快建设祁连山浅山区冷凉经济产业带,全县上下抓扶贫奔小康的着力方向和发力重点更加明确,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激发,自主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
始终坚持把强化支撑保障作为加快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坚持用政策激励来激发贫困群众发展扶贫产业加快脱贫致富的热情,用基础设施完善来夯实脱贫致富的根基,用技术支撑来提升脱贫致富的能力,积极搭建政策扶持、基础支撑、技术保障三个平台,着力改善贫困片区发展条件,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连续七年出台县委一号文件,统筹整合各类涉农资金12.6亿元,对贫困村户连片整理土地、培育特色产业、发展设施农业等,与全县其他片区实行差异化对待,给予政策倾斜和特别支持。全面落实金融扶贫政策,为3712户贫困户发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1.3亿元,扶持成立扶贫资金互助协会174个,实现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和资金互助协会行政村全覆盖。
始终坚持把实施精准帮扶作为加快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脱贫效应持续放大。进一步聚集帮扶工作力量,40名市县领导包抓19个贫困村,安排168个省市县镇帮扶单位、4282名帮扶干部联系贫困村和贫困户,组建19个驻村帮扶工作队,全面推行结对包挂责任制,力量一次整合到位,确保了帮扶工作精准到村、精确到户。因户因人确定具体帮扶举措,倒排时间节点算收入账,精准安排项目,精准使用资金,精准发力推动,使精准脱贫计划真正成为贫困户真脱贫、不返贫的作战图。
巩固提升精准脱贫成果
贫困县退出验收结束后,我县将聚焦剩余贫困村、贫困户退出验收工作,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持续聚焦发力,不断巩固提升精准脱贫成果,如期有序完成剩余贫困村、贫困户退出验收工作,坚决打好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一是补齐“精神短板”,进一步激发增收致富内生动力。坚持“扶贫先扶志、扶贫先扶智”,充分运用现场观摩、对比学习、经验交流、典型培树等方式,加强精神扶贫、精细指导,通过典型引领和教育培训,激发贫困群众“要脱贫”“要致富”的积极性,着力破解“眼界不宽”“思路不清”及“等靠要”等被动发展观念,全面提振发展信心、激发发展活力,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脱贫由“输血”向“造血”转变,形成脱贫致富的浓厚氛围,为脱贫致富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支撑。
二是聚焦目标任务,持续狠抓脱贫攻坚工作落实。全面落实党政“一把手”负责制,紧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坚持帮扶关系不变、任务标准不降、劲头力度不减,按照“脱贫不脱政策”的要求,对已脱贫户继续给予政策扶持,确保其稳定脱贫;对未脱贫户继续完善落实“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集中资金、资源、人力、物力精准制定帮扶措施,加大对驻村帮扶工作队和帮扶干部到岗履职、措施落实等方面督查力度,不断提升群众对精准扶贫工作的认同感和满意度。
三是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持续拓宽增收渠道。坚持以工业化带产业化促城镇化,引进海升集团40万平方米智能温室、香港祥丰精密仪器制造等产业项目,整合方舟温泉水世界、戈壁农业示范园、食用菌产业园等已建项目,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基地,吸纳贫困群众就近务工、增收脱贫。深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盘活贫困村闲置资源,推行资产收益扶贫模式。
四是精准实施政策兜底,持续强化民生保障。持续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和空置危房拆除复垦工作,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深入实施政策兜底保障行动,按照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持续改善贫困村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条件,健全完善贫困家庭学生资助长效机制,继续实行贫困人口大病诊疗费用补偿政策,全面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生态管护员报酬,对特殊困难群众实行普惠政策和专项政策叠加扶持,最大程度实现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全覆盖。
五是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持续夯实发展基础。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国家农业公园建设为统领,突出“一轴四区”,辐射带动“一带四路”,着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标准化生产、高效节水农业、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等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工程,聚力打造最美国道227线乡村振兴示范带,有序推进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引领带动全县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相关新闻
- 2018-11-09李荣灿在永登县调研时强调 坚定信心决心做细做实工作确保今年如期实现脱贫摘帽
- 2018-11-08贫困村焕发新生机 ——武威凉州区脱贫摘帽系列报道之三
- 2018-11-07“三变”拓出新天地 ——武威凉州区脱贫摘帽系列报道之二
- 2018-11-03陇南两当县召开脱贫摘帽奔小康推进大会 朱玉出席并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