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兰州:濯濯童山披绿装满眼青翠醉人心
原标题:濯濯童山披绿装满眼青翠醉人心
黄河风情线小景观
到处可见小游园
绿树湖水相映
城区绿化篇
“这两年的兰州不像处在干旱地区的城市,更似一个山青水秀的小江南。”兰州地处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带,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理条件特殊,土壤贫瘠,干旱少雨、蒸发量大,十分不利于植被的生长。但随着多年来播绿计划的有力推进,兰州在城市绿化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昔日的濯濯童山也已经变为丰草长林。
看青山绿水幸福感都提升不少
“远山含黛,近水如烟,如此气质的兰州才招人喜欢。”9月1日,兰州细雨朦胧,绿意盎然的南北两山和水带镶嵌的黄河风情线让兰州成了一幅富有诗意的水墨画,在兰州生活多年的网友“越鸟巢南枝”在朋友圈发出如此感叹。
不仅在兰州的外地人感受到了兰州的生态和气候变化,老兰州人更是十分清楚今昔的差别。“生态环境好了,幸福感都提升了不少。”家住安宁区万里厂的何大林一家几辈人一直生活在兰州。从伏龙坪到龚家湾再到安宁,从原先满眼黄土到如今的出门见绿,何大林对现在的居住环境越来越满意。“每天晚饭后到兰州植物园遛一圈,满眼的花花草草,心情畅快得不得了。”何大林说,居住在万里厂十几年,他亲眼见证了兰州植物园和周边生态环境的改善,“如同是自家的后花园,周围越来越美丽,越来越好了。”
因为拆迁改造,何大林70多岁的父母几年前住进了安宁沙井驿的新安置房,当初还担心离市区远配套环境差,没想到正式搬进去的时候才发现,周围环境早已有了巨大变化。“出门四季有绿、三季有花,人少环境好,黄河风情线就是我们最大的后花园。”何大林的父亲何老先生对现在的居住环境十分满意,北滨河路春天的樱花大道、玉兰大道、海棠景观已经成了兰州闻名遐迩的赏花景点,盛夏时节的黄河风情线更是柳丝绦绦、凉风吹爽,就连萧瑟的秋冬时节,风情线也是绿意盎然。何老先生说,在兰州生活了一辈子,亲眼见证了兰州从黄土坡一步一步发展到了现在的“小江南”,“居住环境改善了,住在这里,感觉好幸福。”
升级“绿”模式兰州步入“国家园林城市”
兰州园林规划设计院副院长行胜志称,他1985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绿化科工作。当时兰州市的传统树种是刺槐、杨树等,绿化也是采用传统的模式,基本形式上都相对单一,小游园也开始刚起步。“记得是1986年,我市第一个小游园——深沟桥小游园才开始设计。此后,兰州的绿化开始与南方一些城市的绿化风格相接轨。到1992年的时候,滨河西路模样初显,滨河绿化带增至16公里长。到2000年的时候,开始建设40公里黄河风情线,直至现在,风情线规模长度已达百里,已经成为兰州的名片。”
行胜志说,经过40年的发展,有几个指标可以看出兰州绿化的改善,一是兰州种植树种的增多,已经由原来的刺槐、柳树等树种增加到樱树、银杏树、玉兰树、红枫、紫薇、北美海棠、西府海棠等几十种名贵树种;二是人均公共绿地已经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不足3平方米增至现在的11平方米。
2002年至2008年,兰州市生态建设管理局进一步加强了城市园林绿化项目建设,按照“两山建园、两线景观、公园提升”的思路,实施了城市近郊山地公园建设,并强化城市住宅小区、公共设施单位的绿化美化,园林绿地大幅增加,城市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据兰州市生态建设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09年至2012年是兰州市生态环境快速发展的阶段,通过构建山、河、路为主的城市绿地生态体系,形成了以南北两山为屏障、以城市主次干道为骨架、以黄河风情线为主线、以单位庭院绿化为基础、以游园广场为景点的城市绿化新格局。“从2013年开始,兰州的生态环境进入了全面提升阶段,先后改造提升了五泉山、白塔山、金城、雁滩等4个重点公园,建成了马拉松公园、滩尖子湿地公园、廉政文化公园等大型城市公园,启动了雁滩中心公园、彭家坪中央生态公园、城区绿化全覆盖、兰山花海景观等项目,特别是按照市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要求,建成了一批绿量丰富、景观优美、便民实用的小游园、小广场和小绿地,同时,大力推进单位庭院、居住小区、公共设施单位绿化建设,为市民打造了分布广泛、便捷可达、功能齐全的休闲场所。”
据介绍,2017年,全市新增、改造园林绿地201公顷,拓建、改造小游园45处,并成功获选“国家园林城市”。目前,建成区范围内拥有各类公园绿地148处、综合性公园15个,主城四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最低值达到8.48平方米,万人拥有综合公园指数达0.062,公园免费开放率达95%。全市主次干道基本形成林荫路系统,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95.2%,城市道路绿地达标率达到84.25%,林荫路推广率达到73.07%。
“三北”防护林打造城市生态屏障
兰州地处蒙古、青藏、黄土高原交汇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兰州的生态保护和建设对黄河中上游和整个国家生态安全具有至关重要。域内降雨偏少,蒸发量较大,森林覆盖率低,生态环境脆弱。在这片“栽活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娃娃还难”的黄土高原上,兰州的林业人自1978年开始就积极推动、实施着“三北”防护林工程,推行荒山造林和天然林保护。
今年5月25日,记者跟随兰州市生态建设管理局工作人员去榆中县郝家营山采访,到达地点后,只见当地数十名工作人员在光秃秃的山头上,头顶骄阳,挖土栽树。“我们这儿的树是今年4月份开始种的,目前已种了6万多株了。”榆中县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指挥部指挥李学荣告诉记者,年前,一位专家曾来过这里,看到当地的环境后直言“这儿没法种,成活率最多40%。”但李学荣在基层从事林业工作已30多年,他有着自己的技巧。“这地方缺水,我就先在荒山上挖好坑,等到一场透雨过后,再将事先选择好的抗旱性较强的侧柏种上,如今,这些新苗生长旺盛。那位专家后来又来考察,说成活率应该在90%以上。”对于自己的“业绩”,李学荣很是自豪。
在没有树的地方植树造林,在原有的天然林地区护林。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兰州市最大的国有天然林区,也是兰州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种峰林是保护区竹林沟保护站的一名普通护林员。从1997年到2018年,老种已经在这片林区守护了整整二十多年。种峰林曾经开玩笑地说,既然我叫“峰林”,那可能这辈子也离不开这座山、这片林了。种峰林每天清晨从保护站出发,拿着干粮,骑上摩托车,边走边巡视,边走边宣传,保证管护区的森林资源不会被破坏,有时巡护连续要走七八个小时,沿线没有人烟,渴了喝点雪水或者泉水,饿了吃点干粮。“只要有时间,我会每家每户去做宣传,耐心的给农牧民讲防火形势、防火知识,向他们宣传森林保护和防火的重要性。”种峰林说,护好这片林区,就是护好兰州的生态屏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据兰州市生态建设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是改善兰州市林业生态环境的主要依托,为了抓好工程建设,让兰州的濯濯童山披上绿装,兰州的林业人经过40年的艰苦奋斗,相继完成了“三北”防护林工程的一、二、三、四期工程建设,目前五期正在建设中。从第一期开始到目前为止,全市“三北”工程共造林138879.98公倾,投入资金总额2.65亿元,保存林地97215.98公倾。工程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我市的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曾经,著名作家李敬泽在黄河的一座小岛上望着干枯的北山曾发愣叹息,“要是南北山上都是原始森林,一条大河穿流而过,那样的话,兰州就是一座花园般的仙境城市了。”我想,如果李敬泽再来兰州,一定会感叹兰州离他心目中的花园城市已经不远了吧!记者 谭安丽/文 马军/图
相关新闻
- 2018-11-06甘肃企业在进博会积极作为 白银公司与韩国三星物产签署8万吨铜精矿进口合同
- 2018-11-05【三年决战奔小康】甘肃瓜州“三个一线”助力精准扶贫
- 2018-11-05甘肃省税务局 共青团甘肃省委召开青年工作联席会议
- 2018-11-05【办税动态】甘肃税务车辆购置税完税证明无纸化试点工作开局良好、进展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