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兰州

兰州市七里河区:“一号工程”构筑幸福家园

18-10-12 08:30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编辑:李红军

  原标题:“一号工程”构筑幸福家园

石佛沟景区乡村道路修建

喜上眉梢的村民

  金秋十月,走进石佛沟景区深处的阿干镇马场村,千树万树的红叶,就像火焰在滚动。“为了让群众摆脱贫困走上致富路,近几年来,各级党委、政府以扶贫攻坚的方式,帮助和引导群众走出了一条旅游扶贫的新路子。”马场村党支部书记李玉峰欣喜地说,日子越过越红火,马场村甩掉了贫困村的帽子,我们七里河也整体脱贫了。

  10月10日,全省18个县市区退出贫困县序列,七里河区榜上有名。七里河脱贫了!

  七里河区总面积397.25平方公里,其中农村面积37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3.6%,“小城区、大农村”的城乡二元特征十分明显。而且,绝大多数农村位于干旱和半干旱山区,属于典型的靠天吃饭型农业。2014年,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2户、7246人,贫困发生率为9.36%。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七里河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思想以及中央和省市各项部署要求,强化脱贫攻坚“一号意识”,聚焦脱贫攻坚“一号工程”,着力转变扶贫方式,创新扶贫模式,加大资金投入,整合优化资源,精准发力攻坚,累计脱贫1836户、6673人,贫困发生率降为0.74%,达到贫困县摘帽退出标准。

  从9.36%降为0.74%,数字大幅度下降的背后,是市委、市政府的有力领导,是七里河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干部群众与贫困不懈斗争的壮美画卷。

  近年来,七里河区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最大的民生,全区所有工作向脱贫攻坚聚焦,各种资源向脱贫攻坚聚集,各方力量向脱贫攻坚聚合,完善责任传导链条、精确掌握真情实况、强化顶层设计引领、加强政策体系支撑,切实用铁的肩膀扛起了脱贫责任、以铁的手腕抓牢了脱贫任务。

  脱贫攻坚工作中,七里河区始终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和贫困人口退出各项指标,下足精细精确精微“绣花”功夫:在基础式扶贫上努力建美“一批村”环境,在产业式扶贫上突出发展“一亩地”经济,在开发式扶贫上搬迁安置“一批人”上楼,在造血式扶贫上广泛开展“一技能”培训,在定制式扶贫上政府帮助“一家人”脱贫,在内源式扶贫上全面资助“一代人”读书,在兜底式扶贫上切实保障“一些人”生活,在捆绑式扶贫上企业带动“一方人”发展,力求帮扶措施和效果精准到户到人,确保贫困群众稳定脱贫、长期致富。

  同时,七里河区坚持把强化各级帮扶力量作为促脱贫攻坚的关键一招,聚力培育锻造懂扶贫、会帮扶、作风硬、纪律严的帮扶铁军,夯实基层党建凝聚脱贫合力,强化干部素质提升脱贫能力,严格作风保障筑牢脱贫定力,确保各项脱贫攻坚工作落到实处。始终聚焦脱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全力推动各项思路举措见实效、管长效,持续在资金运用、协作沟通、教育引导等长效机制的探索上持续发力,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如今,摘掉贫困县(区)帽子,七里河区委、区政府向全区人民群众交出了满意答卷。

  A

  强化顶层引领打牢摘帽基础

  “我们区绝大多数农村地形复杂,山大沟深,梁峁纵横。”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相关负责同志说,七里河区农业人口7.74万人,总耕地面积15.14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7亩,靠天吃饭型农业是农村多年来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就终于摘掉了贫困县帽子,这位负责同志深有感触说,近年来,区委、区政府把脱贫攻坚列为“一号工程”,在顶层设计引领上打牢了脱贫摘帽的基础。

  据介绍,该区先后制定下发了《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细则》《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责任清单及问责办法》和《脱贫攻坚帮扶工作责任清单》等制度办法,实现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责任全覆盖。建立了“户有卡、村有表、乡有册、区有案”的帮扶台账,切实做到全区贫困人口底子清、情况清、任务清、目标清,坚持问题导向,区分“四因四缺”(因病致贫、因残致贫、因学致贫、因灾致贫,缺土地、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力)等不同致贫原因,因户施策,制定“一户一策”帮扶计划,确保各项扶贫措施精准到户到人,让精准扶贫“靶心”更准。

  在设计引领上,紧扣“抓劳务经济促稳步增收、抓百合特菜促产业发展、抓三沟开发促环境改善、抓旅游发展促整体带动”思路,先后高质量、高标准编制完成了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全区扶贫开发规划、易地扶贫搬迁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重点规划和特色乡镇规划、乡镇扶贫攻坚规划以及全区59个行政村村庄规划等一系列规划,为贫困村脱贫提供了有力支撑。

  还先后出台了发展设施农业、百合产业、蔬菜产业、加快生态乡镇村创建和后山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等7个《实施意见》,特别是紧扣省、市出台的精准扶贫工作方案,制定了《精准脱贫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实施方案》及21个子方案,并结合区情实际出台了7大类26项精准扶贫惠民措施,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同时,制定消除村级集体经济空壳问题《实施方案》,探索推广资源开发型、资产盘活型、土地营运型、实体带动型、服务创收型、合作发展型等各具特色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目前,七里河区包括8个贫困村在内的所有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均达到5万元以上。

  B

  “八个一”举措下足“绣花”功夫

  从阿干镇东侧沿山路向石佛沟景区云顶山深入,沿着蜿蜒宽阔的硬化路,就到了曾因贫困闻名、今成美丽乡村的马场村。进入村内,数百平米的广场靓丽时尚,村内道全部硬化、干干净净,两侧景观树和太阳能路灯站岗,一排排农家乐依托景区山势拔地而起,生机勃勃。

  在一排排农家乐中,一家名为庆云山庄的农家乐,门厅气派,院内为二层四合院。“响应政府号召,在自家宅基地把旧屋翻建为二层楼院,居住并兼营农家乐。”村支书李玉峰正是农家乐老板,今年54岁的李书记中等身材、偏瘦,比村里的同龄人显得年轻、精干。他说,政府对马场村的扶贫规划引导是,在发展劳务经济、药材种植外,号召大家积极探索发展农家乐旅游经济,并配套了“启动农家乐每户投入20万元、可享受政府补贴10万元”的好政策,自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目前,李玉峰的庆云山庄已从最早的居住式二层小楼逐步扩建到二层四合院,近年新建的西、南两面二层更显宽敞明亮上档次,经营场所也由当时的170平米发展到500多平米,固定资产投入约80万元,累计接待游客10多万人。“在脱贫攻坚战中,村干部一年比一年忙,农家乐经营主要靠老伴,有钱赚她再苦再累也不抱怨。”李玉峰乐呵呵地说,全村脱贫发展中,劳务经济、蔬菜药材种植、旅游经济三驾马车中,旅游经济成为香饽饽。目前,全村建成开业的农家乐已经17家,今年又发展了10家,陆续尝试了试营业,农家乐已从半山腰发展到山顶了。

  “马场村是全区的脱贫案例之一,脱贫攻坚战中,我们依托‘八个一’举措下足精细精确精微‘绣花’功夫,力求帮扶措施和效果精准到户到人,确保贫困群众稳定脱贫、长期致富。”七里河区政府相关负责同志如是介绍。

  ——在产业式扶贫上突出发展“一亩地”经济。七里河区按照每户至少种植一亩百合、一亩冷凉型蔬菜、一亩双垄地膜农作物的脱贫计划,通过实施种养补贴优惠政策,引导扶持贫困户发展百合、精稀特菜、畜禽养殖等特色优势产业。截至目前,建成堡子村千亩百合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1个,爽口源、甜甜、欣海百合组培扩繁中心3个,狗牙山、石板山、周岩坪省级现代农业标准园3个,精稀特菜种植面积达到14.26万亩,百合种植面积达到5.56万亩。积极发展城郊休闲、体验、观光农业,全力推进石佛沟景区开发建设,建成市级旅游示范村1个、星级农家乐20家,种植苹果、核桃等经济林4500亩,种植各类中药材2000亩。

  ——在基础式扶贫上努力建美“一批村”环境。紧扣“水、电、路、房、网”等“生命线”工程,精准对接选项目。累计完成通村道路和村组道路141条210.83公里,硬化村内小街巷36万平方米,修建板桥2座,通村、村组道路和村内小街巷实现100%硬化;完成水利工程33项,全区安全饮水普及率达100%;整治残垣断壁22万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2642盏、垃圾台163座、垃圾箱1559个、垃圾桶21110个,配备垃圾清运车119辆;新建大小文化广场48个,配备健身器材350台,修建文化长廊、文化墙1.07万米。

  ——在开发式扶贫上搬迁安置“一批人”上楼。建成总投资10.49亿元、19栋住宅楼的移民搬迁安置小区,已分配住房1338户。目前,15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全部搬迁入住,人均负担未超过2500元。同时,与企业合作,优先安排贫困户就业,让群众实现本地就业、家门口致富,切切实实做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在造血式扶贫上广泛开展“一技能”培训。进一步加大对贫困户劳动力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力度,培训完成率达100%。按照“一乡一品”,培育打造了“阿干厨师”“黄峪电焊”“魏岭家政”“西果园巧手百合”等特色劳务品牌。区财政投入专项资金,对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汽车驾驶、装载机驾驶等国家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补贴共计1287人、482.92万元。

  ——在定制式扶贫上政府帮助“一家人”脱贫。大胆探索将精准扶贫与林区护林员、乡村保洁员、城市环卫工和区属物业等工作相结合,提供城市清扫保洁员岗位400个,安排免费公寓和生活用品,工资待遇每月达到3000元,切实通过政府安置一人就业,实现“一家人脱贫”的目标。

  ——在内源式扶贫上全面资助“一代人”读书。大力实施扶智与扶志“双扶”并重的内源式扶贫。健全完善了从学前教育至大学阶段全覆盖资助政策措施,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保教费补贴1000元/人,当年考录一本新生发放助学金20000/人,二本新生发放助学金10000/人,大专(高职)新生发放助学金8000/人,普通高中、中专(职高)新生发放助学金5000/人。同时,由区财政出资500万元专门设立了“政府圆梦助学基金”,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当年考录全日制大专以上的学生给予300元/月的生活资助,每年资助8个月,每人资助两年,确保贫困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不因贫困辍学、考上高等学校能顺利完成学业。

  ——在兜底式扶贫上切实保障“一些人”生活。严格按照“不落下一个贫困人口”的要求,认真落实临时救助、养老、医疗、助残等社会保障兜底政策,确保特困人群生活水平保持稳定。截至目前,全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9.82%和98.25%以上,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率达100%,参保费用区财政全额补助。

  ——在捆绑式扶贫上企业带动“一方人”发展。探索建立“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扶贫模式,引导其以5万元的精准扶贫专项贷款作为本金,入股企业(合作社),有效扶持和带动了1100余户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实现脱贫。

  C

  强化帮扶力量作为促脱贫关键一招

  “脱贫攻坚中,我们的帮扶干部发挥了积极作用,如区委宣传部干部王志成是黄峪镇王家庄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在今年7月20日七里河区后山持续暴雨,他疏散群众时不慎摔伤,造成右手第四掌骨骨折、第四指骨骨折,经治疗后,依然继续坚守促脱贫岗位。”七里河区委相关负责同志介绍,该区坚持把强化各级帮扶力量作为促脱贫攻坚的关键一招,聚力培育锻造懂扶贫、会帮扶、作风硬、纪律严的帮扶铁军,确保各项脱贫攻坚工作落到实处。

  据介绍,积极探索基层党建助推脱贫攻坚工作新机制,该区选优配强贫困村“两委”班子和“第一书记”队伍,以“支部+协会”互助资金试点工作为牵引,大力推行“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的“三链富民”模式,构建起了以村党组织为核心,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为支撑的“一核多元”扶贫组织体系。截至目前,在15个试点村成立了互助协会,会员借款户数达1842户,发放贷款875.1万元,发展壮大特色主导产业项目79个,培养致富带头人137人,有效推动了176户贫困户实现脱贫。

  同时,强化干部素质提升脱贫能力。实施扶贫干部“精准滴灌”培养模式,先后分批次组织贫困村党支部书记赴外地观摩学习,找差距、学真经、补短板;先后多轮次开设区委党校主体班、业务知识培训班、农业技术实训班等脱贫攻坚培训班次;先后整合选派市、区两级帮扶单位干部、大学生村官以及有帮扶任务的党员干部共95人,向4个乡镇派出22支驻村帮扶工作队,明确要求“不脱贫、不脱钩”。同时,在全区组织开展“千名干部下乡大帮扶”活动,先后帮助制定帮扶措施3000余条,解决群众实际困难问题3620件。

  D

  长效机制持续发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聚焦脱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全力推动各项思路举措见实效、管长效。”七里河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说,该区持续长效机制的探索上持续发力,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据介绍,按照“整合项目、聚集资金、集中投放、精准扶持”的思路,以脱贫规划为引领,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投入新格局。2014年以来,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7亿元,是前10年总和的8.9倍,并整合农业、水利、林业、交通、人社、文广、卫生、教育等行业部门资金4.13亿元,财政收入增量的15%全部用于脱贫攻坚,有力地推动了脱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2018年,安排使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9271.8万元,其中:省级资金1235万元,市级资金1525万元,区级资金6511.8万元。这些资金充分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有效引导各行业部门整合各类资金,投向涉及面广、普惠面大、有利于贫困户增收的民生项目,真正把有限的财力用到了刀刃上。

  同时,七里河区建立了多方力量协调联动机制。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充分发挥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职能,积极协调和督促职能部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凝聚工作合力,实施精准帮扶,增强帮扶实效。区直相关部门认真研究、主动对接省市脱贫攻坚政策,衔接落实扶贫项目,并按照省、市要求完成各自承担的工作任务。涉贫乡镇严格执行重要事项及时报告制度和工作进展定期报告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问题,形成了区指挥部、职能部门和乡镇党委政府“三位一体”的协调联动机制,有效保障了全区脱贫攻坚工作积极稳妥推进。

  此外,建立乡风文明教育引导机制。把正在开展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延伸至各乡镇、各村组,结合整治“天价”彩礼、盲目攀比等陈规陋习专题活动,进一步把宣讲文明新风、树立道德榜样、宣传致富典型作为改进乡风文明的重要内容,形成定期授课、定期入户、定期辅导的长效教育引导机制,不断提高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升、自我发展的能力,切实营造了公平正义、诚信知理、崇德友善的好民风、好乡风,不但让贫困群众在生活上好起来,也让贫困群众在精神层面站起来。

  □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忠德文/图

精彩推荐

  • 让中医药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让中医药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 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 共商中医药发展大计 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 共商中医药发展大计
  • 英雄航天员王亚平、陈冬走进甘肃金昌  传递中国载人航天精神(图) 英雄航天员王亚平、陈冬走进甘肃金昌 传递中国载人航天精神(图)
  • 兰州市榆中县打造五大品牌提升文化引领 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美丽乡村振兴 兰州市榆中县打造五大品牌提升文化引领 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美丽乡村振兴
  • 乡村展新颜 新风拂面来——兰州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乡村展新颜 新风拂面来——兰州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 2018甘肃省中医药产业招商大会在陇西县召开 张世珍出席(组图) 2018甘肃省中医药产业招商大会在陇西县召开 张世珍出席(组图)
  • 英雄航天员王亚平、陈冬走进甘肃金昌  传递中国载人航天精神(图) 英雄航天员王亚平、陈冬走进甘肃金昌 传递中国载人航天精神(图)
  • 兰州市出台《意见》 60周岁及以上老人可自愿随子女将户口迁至兰州市 兰州市出台《意见》 60周岁及以上老人可自愿随子女将户口迁至兰州市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图解:古诗里的寒露太美了
2   唐仁健会见马兴田一行
3   陇南永璐矿业余家湾加油站积极开展抗洪
4   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治理房地产市场乱象
5   甘肃省明察暗访河湖突出问题推动河长湖
6   甘肃省委办公厅 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
7   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 兰州市皋兰县正
8   何伟在有关单位调研时指出 依托文化旅
9   甘肃加大资金投入支持生态文明建设 今
10   旖旎夜景,点亮兰州的城市温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