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喜欢剪纸,眼看着都剪了一辈子了!”
在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兰州剪纸传习所”,我们见到了76岁的叶长友老先生,从小受家人的影响,叶长友的一生都痴迷于剪纸。这么多年,创作的作品数量已经数不清了,题材也非常广泛,从花鸟鱼虫到家国民生,叶长友的剪纸有传承更有创新。
六十多年,叶长友用一把剪刀剪出了冷暖人生,剪出了大美甘肃。
“我要为我的第二故乡甘肃做点什么”
叶长友祖籍江苏扬州,66年前,10岁左右的叶长友学会了用剪子铰剪纸、用刀子刻剪纸的技巧。之后来到兰州,成为一名美术教师,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叶长友还在全省中小学推广他的剪纸教学经验,并在甘肃省各地区举办教师培训班,传授剪纸技艺。他利用业余时间苦心钻研,结合自家祖传绝技,研制出了“叶长友点染套色剪纸品种”。
“这些年算是自学成才,后来有机会下乡,和民间的剪纸艺人学习交流了不少”,剪纸已经成为叶长友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现在我的作品就是我想说的话。我在甘肃过了大半辈子,家也安在了兰州,这里就是我的第二故乡,我想为甘肃做点什么,我会的只有剪纸,所以就想用剪纸的形式来展现甘肃兰州的文化和风景,让更多的人来到甘肃,了解兰州,记住这里”,抱着这样的想法,叶长友开始了《兰州古八景》的创作。
“创作《兰州古八景》的时候我就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怎样体现‘古’字?”为了找寻这个答案,叶长友先后走访了兰州的几十位老艺人,又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在博物馆临摹画作,实地考察,足足过了半年,叶长友才有了答案。“兰州古八景一定要体现时代的特色,有历史的印记,所以我的作品中尽力还原了很多当年的风景”。
历时半年,以甘肃省图书馆所藏何海楼国画《兰州八景》为依据,叶长友的剪纸作品《兰州古八景》终于完成了,“五泉飞瀑”“兰山烟雨”“白塔层峦”“梨苑花光”“河楼远眺”“古刹晨钟”“虹桥春涨”和“莲池月夜”每一幅都受到大家的好评。
“他是真正把作品研究透了的人”
叶长友的每一个剪纸作品背后都有一段故事。
从青年时期创作的《日出》《训练》《谈心》等生活题材为主的作品,到后期的《甘肃彩陶》《敦煌舞伎》《美丽甘肃》《皮影头茬》《兰州古八景》《金陵十二钗》等一大批展现中国历史文化的剪纸作品,叶长友把民间最传统的剪纸技艺结合了最新的时代变化,展现着自己独有的剪纸特色。
说起《甘肃彩陶》这幅作品,叶长友还记得一件有趣的事情。
剪纸工作室来了一位老者,一直盯着《甘肃彩陶》看,看完就对叶长友说,“我要考考你,这幅剪纸的彩陶是哪个年代的东西?”叶长友不仅回答了彩陶的所属年代和出土时间,还发表了自己对于彩陶的理解。这位老者听完一阵感叹,说他是真正把作品研究透了的人。
“剪纸作品的设计和构思非常的重要,这是一个剪纸艺人需要做好的基本功,容不得一点马虎”。
“比如剪梨花的时候,我就去了什川,搜集了梨花各式各样形态的照片,带回来再仔细的研究,你不能剪出来的花都是一个样子,每一种花都有自己的特色,所以,你必须要仔细地观察,认真地记录”。
“剪纸可以包含的东西很多,但是最基本的技艺需要不断的练习”,说着,他拿出了一张大红纸,一边叠,一边说,“三剪刀就可以剪出一个双喜来”接着拿着剪刀就三下,几秒钟之内一个大红双喜就出现在眼前。
“不能给大家添乱,要添彩”
在叶长友的工作室,还有一幅他最新的剪纸作品《少年强中国强》,“我觉得这个题材很好,反映现在的思想,我也在看报纸看电视,认真的学习到底什么样的内容是应该给孩子们讲的,我也会思考要为孩子们呈现怎么样的中国文化和精神”。
实际上,退休后的叶长友还一直坚持去校园讲剪纸艺术,“我想让更多的小朋友们了解我们的剪纸艺术,而且要让他们通过剪纸学到更多的优良的传统”。
就在采访的过程中,叶长友的工作室,来了两位客人,小姑娘要出国留学了,想带点礼物,叶长友正在为她介绍剪纸,还希望她能把这些中国的艺术和文化带出国门,让世界对中国有更多的了解,对甘肃有更多的认识。
“这么些年了,他就喜欢剪纸,给别人说的最多的也是剪纸”叶长友的老伴说。
临别时,站在门口的叶长友说,“我感觉只要是自己想干的事情,就要努力把它干好,不能辜负这些年国家和社会给我们的支持,我这个岁数了,不能给大家添乱,要添彩”。
文/图 彭晓姣 刘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