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陇人相

【陇人相】兰州黄河水车传承人段怡村:遵循古法 尽微薄之力传承技艺

18-07-07 14:12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刘姗

  兰州水车又称为“天车”“翻车”“灌车”“老虎车”,它起源于明朝,是兰州市古代黄河沿岸最古老的提灌工具,至今已有500年的历史,这500年间它经历了怎样的变迁,古老的水车到底什么模样?带着疑问,让我们走近兰州水车的发明人段续的20代孙——兰州黄河水车传承人段怡村。

  段怡村,1943年出生于兰州,退休至今,作为段氏的后人,作为兰州水车传承人,75岁高龄的他仍在为兰州水车的传承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兰州文化就是黄河文化,而黄河水车就是黄河文化的核心”,在黄河岸边长大的段怡村对水车有着别人无法想象的情结。隆隆水声,阵阵水雾,道道彩虹是段怡村脑海里抹不去的对于水车的儿时记忆,“满城巍峨的城墙加上水车的隆隆声,那情那景美不胜收”。清道光年间诗人叶礼曾赋诗:水车旋转自轮回,倒雪翻银九曲隈。始信青莲诗句巧,黄河之水天上来。“在我看来,兰州被称为‘水车之都’‘水车王国’都是名副其实、当之无愧的”。

  说起自己的祖先段续,段怡村说,“据《重修皋兰县志》记载,兰州水车是由明代段续所创,段续把水车引入兰州后,段氏族人便掌握了水车制造技艺,世代相传,直至1952年,兰州有水车252轮,十分壮观”,有了水车之后,兰州大变样,昔日荒滩变成了良田,“‘一个兰州城,半城瓜果园’,兰州成为全国著名的瓜果城,水车功不可没”。

  说起水车的制造技艺,段怡村说,“兰州水车有着自己的特色,经过500年劳动人民的生产实践和不断完善修改,兰州水车的制造技艺已尽善尽美,而且每个零部件的外形构造也达到了极致。“水车的制作材料基本上都是黄河边生长的榆树、柳树、槐树等,外形设计精巧美观,极具结构学的匀称美,力学的平衡美。整个水车除轴端钢圈外,不用一根铁钉,水车制作遵循古老技艺,尺寸大一分嫌胖,小一分嫌廋,一切恰到好处,妙不可言。”

  “水车节能,而且维护简单成本几乎为零,只要定期在轴承间上点机油就行了”,段怡村说,“在祖父留下的有限的一些资料的基础上,搜集、挖掘整理,并多次实地查勘,最终绘制出了一张完整的水车制作工艺图,这也是兰州独一无二的一幅水车工艺图纸”。

  面对兰州水车的传承问题,段怡村充满忧虑,他说,“水车的制作必须遵循古法,但用料讲究,费时费力,成本极高,没什么收益,虽然我的儿子和十几个徒弟都掌握了做水车的技艺,可是之后的传承仍存在问题”,段怡村认为按照古老工艺制定制作标准很重要,另一个解决水车传承的问题就是要解决传承人的竞争环境,“现在市场上偷工减料的现象很普遍,和别人低廉的成本比起来,我们段氏水车要传承和发展就要面对很多问题,我只能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兰州水车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网记者 刘姗 李红军 文/图 李秀清/策划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