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戈壁有机蔬菜成“一带一路”新亮点
原标题:戈壁有机蔬菜成“一带一路”新亮点
也许你想不到,张掖在戈壁荒滩“种植”的有机蔬菜,不但走俏国内沿海城市,还远销东南亚、中亚等国家。具有特色优势的戈壁有机蔬菜,不仅是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钱袋子,也成为甘肃扩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的新亮点,对推动甘肃更多优质特色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1戈壁滩上蔬菜远销国外
5月27日晨,张掖市甘州区明永镇万亩戈壁设施农业示范园区,田间机耕路纵横交织,一座座日光温室整齐排列,在朝阳的照射下显得宁静、壮观。勤劳的农民脸上挂满笑容,正在温室忙进忙出。温室内的彩椒、西红柿等蔬菜在基质槽里茁壮生长,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去年种植的黄瓜、葫芦等经济效益明显。采摘时刚好赶上春节,一座占地3亩的大棚可收入12万元左右。”张掖市绿涵农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娟手里捧着一棵娃娃菜,一脸自豪地说,“这些蔬菜不打农药,品质好,在国内外市场都很受欢迎。现在主要销往广东、江苏等地,到六七月份,大部分蔬菜会通过霍尔果斯口岸向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出口。”
2结构转型,蔬菜成小镇大产业
甘州区林业局局长甘林斌介绍,近年来,甘州区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利用戈壁资源优势和有机基质栽培技术,把日光温室建在戈壁滩上,大力发展现代有机农业,像这种戈壁农业就取得良好收效。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
戈壁蔬菜不是直接在戈壁砂石上种菜,而是以基质代替土壤,基质中有农家肥、秸秆、草木灰、珍珠盐和糠醛渣等丰富的营养原料,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解决了在盐碱地、戈壁滩、荒漠地等非耕地上进行生产缺土的问题。配套地膜下滴灌及微喷灌实现水肥一体化,用水量一亩地可节水30立方米,全镇6万亩土地目前已改造3万亩,能节水1000万立方米。
“技术问题解决了,市场销路不愁了。在家门口种地,村边上打工,人均年收入不低于5万元,当地农民的腰包就这样渐渐鼓起来了。”不少张掖人以前羡慕产业工人,现在羡慕“产业农民”。
只有4500人口的明永镇,如今蔬菜成了增收致富的主产业,已有三家龙头企业在示范园区发展戈壁农业产业,蔬菜直供香港市场,远销中亚、东南亚国家等三个主要销售通道。
3转变思路,戈壁滩也有绿经济
在发展之初,甘州区也探索了几种模式,如政府投入引导资金、企业投资建设、村集体土地、老百姓耕地流转入股等形式,温室由企业自营或老百姓承包经营,主要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和“订单保值、市价收购、冷藏运输、定点销售”相结合的市场经营模式。
明永镇人居环境原来并不好,常年风沙做伴,自然条件恶劣,长期以来,民众生活水平低、增收致富渠道少,但明永镇党委书记王瑞却认为:“甘州区明永镇属于大陆温带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光热资源丰富,有充裕的可供开发利用的戈壁荒滩,而且戈壁滩上没有任何污染,对于发展戈壁农业具有较好的自然条件。”
可见,只要转变思路,在荒漠戈壁上同样能做出绿文章。近年来,张掖市甘州区将劣势变优势,整合现有资源,运用高效技术,培育支柱产业,发展特色经济,挖掘沙化地和戈壁荒滩地的资源潜力,以沙为基础,以绿做文章,将劣势变优势,在农业产业方面走出了一片新天地。除了蔬菜产业外,张掖的小杂粮、制种玉米、食用菌等地方特色产业也成亮点,成为丝绸之路绿色循环经济产业带的一大特色品牌。
甘林斌介绍,为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甘州区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建设30万亩高标准农田,截至目前,已建成高标准农田22.35万亩,与此相对应的农民收入也越来越实惠。
文/图 首席记者 张学江
相关新闻
- 2018-05-29“萌娃”当空姐了解客舱知识
- 2018-05-29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杨陇军等同志职务任免的通知
- 2018-05-29甘肃高考加分项目公布 全面取消鼓励类加分
- 2018-05-29今年甘肃高考录取分数线将一次公布 录取从7月5日开始8月26日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