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原工匠】荣卫民:自强不息做新一代工人
47岁的荣卫民,是中国大唐集团兰州西固热电公司的一名员工。有着28年工龄的他,无论是最初在班组从事技术员岗位,还是现如今在公司信息中心从事信息管理岗位,“做有知识、技术精的新一代员工”是荣卫民的追求。
记者采访了解到,他通过克服自身残疾所带来的种种困难,并利用业余时间自学计算机硬件、网络维护等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先后于2004年被西固区授予“残疾人自强模范”称号,2007年被甘肃省残疾人工作联合委员会授予“甘肃青年五四奖章”,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2009年被甘肃省授予“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称号。
然而,这些令人羡慕的荣誉,却是他克服痛苦和挫折,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后获得的。
荣卫民接受记者采访
1983年的一次意外火灾,不仅带走了他至爱的亲人,也使当时12岁的荣卫民面部重度烧伤,双手严重残疾,导致他手指残缺,手掌比常人小许多,永远失去了正常人的生活。虽然骤然改变的命运让荣卫民很难接受,但他并没有因此失去生活的热情。从受伤那天起,他在医院抢救了半年,出院后继续坚持学业,并用残留的指根重新艰难地握起了笔。
“刚开始,写一个简单的笔画都特别困难!”他说,“不仅如此,每逢假期,别的孩子都能尽情玩爽,但是我还要在母亲的陪护下,住院治疗烧伤的皮肤和双手。”由小学到初中,他先后住院手术20多次,也正是由于他这种执著的韧劲,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兰州电力学校。1990年电力学校毕业后,荣卫民被分配到了兰州西固热电公司汽机分场检修班,从事设备检修。
“刚参加工作时,总觉得自己有很多事做不了,很灰心。”荣卫民说,面对庞然大物般的设备,他常常感觉无从下手,不说扳手、榔头,连螺丝刀都拿不稳,更别说检修好设备。“这些年,对我影响最大的还是亲人的开导,朋友的帮助,同事的鼓励,使我增加了不少信心。”
荣卫民进行技术操作演示
电力设备检修工艺技术要求非常高,体力消耗也非常大。为了能够尽快适应工作,掌握设备检修技能,他以顽强的毅力,勤学苦练,常常不是磨破了手,就是伤了脚:“一项任务,别人一个小时能完成,但是我得需要一天的时间,所以我就经常在下班的时间多做点。”慢慢的,他对各种检修工具,摸索出了一套独有的使用技巧,且很快能够承担一些辅助性检修工作。可是,他并不满足于干些“小”活:“我觉得别人能做的我也能做,而且我要做的更好”。正是这种不服输的精神支撑着他,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反复钻研,熟悉设备系统及工作原理,在师傅们的帮助下,他很快掌握了各项检修工艺要求,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就能够独立开展工作了。
“做一个有知识、技术精的新一代工人”是荣卫民一直以来的追求。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西固热电公司就加大了设备改造力度,大搞技术攻关和工艺革新。此时已是技术骨干的荣卫民深感自己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还十分欠缺,因此,他毅然走向了自学成才的道路。
1994年,为了能更专业、系统地学习,荣卫民通过参加全国成人高考,以优异的成绩被重庆电力职工大学录取,脱产学习热能动力工程专业。回到工作岗位后,他如鱼得水,凭借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题。1999年,凭着在平凡岗位上积极进取和优秀的工作业绩,荣卫民在年轻人中脱颖而出,被任命为汽机分场研磨专业技术员。
热电厂汽轮机组是一个管线繁多、参数复杂的系统,系统是用管道及阀门连接起来的,阀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06年,针对公司长期困扰汽轮机润滑油系统上阀门渗油的难题,荣卫民组织技术骨干成立攻关小组,反复研究和实验,有效地解决了阀门渗油的问题,保障了机组安全经济运行。
荣卫民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玩”计算机是他最大的业余爱好。从1994年开始用残指操作键盘、点击鼠标、实际操作,逐渐到一般的系统维护、组装、网页设计,再到编程、网络布线,他无不涉及。十余年坚持不辍的自学和钻研,终结硕果。“我觉得,一份工作你要做好它,你首先得喜欢它,然后去进行深入的研究,最后才会在遇到困难时,想办法去解决。”面对镜头,荣卫民腼腆的说到。
本网记者 李秀清 任磊 文/图
相关新闻
- 2018-04-28【陇原工匠】张继永:掌握多项绝活 创造了航天制造的奇迹
- 2018-04-28【陇原工匠】静宁“指纹神探”王一:从弯曲指纹中演绎“大海捞凶”的奇迹
- 2018-04-28【陇原工匠】梁东平:给油井看病的“神医” 殊荣背后彰显工匠精神
- 2018-01-19【陇原工匠】刘兰芳:小香包成就大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