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国梦】甘肃省白银市: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原标题:【三年决战奔小康】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白银市抓实“一户一策”工作综述
平川区针对高海拔干旱山区实际,坚持“一村一业”“一户一策”,因地制宜发展节水抗旱农业。图为种田乡农民抢抓时节覆地膜。本报通讯员 马军华
平川区落实“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加大特色产业培育力度,促进农户持续增收。图为双岔村村民黄瑛收获反季蔬菜西红柿。本报通讯员 马军华
今年,白银市结合实际,紧紧抓住“一户一策”,把工作重心转到精准到户上来,对精细精确精微“绣花”式扶贫进行再安排、再部署。
通过抓细抓实“一户一策”工作,白银市明确提出,今后的到户帮扶工作,就是要按“一户一策”说事、照“一户一策”干事,使精准脱贫计划成为贫困户真脱贫、不返贫的时间表、作战图。
记者 陈泳
“量身打造”脱贫计划
“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工作开展以来,白银市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加大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的支持力度,解决贫困群众最底线的需求和绝对贫困问题。明确目标任务、扶持政策、落实举措、退出标准和验收程序,制定出台到户帮扶工作指导意见,确保“一户一策”措施有政策支撑。
在工作责任精准方面,白银市形成各司其职、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的责任体系。同时,精准督查工作,紧盯交账目标、重点工作和薄弱环节开展督查,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严肃问责,以督查促进脱贫攻坚各项任务落实。
白银市各县区结合实际情况,及时组织帮扶干部入户调查,面对面交流访谈,与贫困户共同研究制定了3年帮扶计划。截至3月底,各县区全部完成了“一户一策”制定工作,为全市3.48万户贫困户制定了“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为0.27万户需要继续帮扶的脱贫户制定了巩固提高计划。
从汇总情况来看,全市贫困人口致贫原因主要集中在缺技术、缺资金、缺劳动力和因学、因病、因残等方面。其中缺技术0.91万户、缺资金0.61万户、缺劳动力0.24万户、因学0.54万户、因病0.48万户、因残0.35万户。
脱贫离不开资金支持,据测算,全市今后3年共需要到户帮扶资金14.86亿元,其中贫困户脱贫资金13.9亿元,已脱贫户巩固提高资金9579万元。
夯实帮扶工作基础
在脱贫攻坚的关键阶段,靖远县通过“一户一策”工作开展,首先找准关键性问题,着力破解攻坚瓶颈制约。
在工作中,当地发现,部分贫困户脱贫动力不足,发展意识淡薄。另外,部分贫困户由于和子女分户居住,成为无劳动能力的“留守户”,在脱贫措施的制定上较为困难。
为此,靖远县抓实“一户一策”,认真组织各级帮扶干部多次进村入户,按照要求家庭信息清、致贫原因清、帮扶措施清、扶贫政策清、增收台账清、退出时间清和帮扶干部对接到户、扶持产业规划到户、危房改造任务到户、易地搬迁指标到户、基础建设惠及到户、惠民政策落实到户“六清六到户”采集信息,通过两轮抽查督查,全面完成了1.47万户“一户一策”计划的编制工作,为打好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靖远县加大工作力度,扎实开展“回头看”工作,确保“一户一策”情况真、措施实,符合群众实际。并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全面实行定人定责定目标的“定向帮扶”,精准落实发展项目、帮扶资金、技术培训、劳务输转等务实举措,彻底实现扶贫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
平川区在工作中也遇到不少问题,例如,全区各村特色产业规模相对较小,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效果还不明显;黑毛驴等富民产业培育资金需求较大,银行贷款手续繁杂,影响产业发展进度等。
平川区突出问题导向,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组织开展“回头看”,进一步完善帮扶举措,确保帮扶增收措施务实、管用、有效。聚焦薄弱环节,以水电路房网建设为重点,实施贫困村提升工程,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切实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在产业扶贫中,当地认真落实相关政策补贴,积极做好协调对接,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加快延伸产业链条,新建黑毛驴改良基地1个,确保贫困户黑毛驴养殖300户以上,贫困村特色种植面积达70%以上,并完成10个村的“三变”改革试点工作。
聚焦富民产业培育
会宁县紧紧围绕产业到村到户达标全覆盖,紧盯肉牛、肉羊和蔬菜三大产业,确保贫困户基础母牛5头、基础母羊20只、塑料大棚4座以上达标全覆盖。
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全县新引进基础母牛1200头、基础母羊1.1万只。目前,全县贫困户基础母牛5头以上的养殖户达到3425户、基础母羊20只以上的养殖户达到8361户。新安排塑料大棚种植高原夏菜1.5万亩,拟建设塑料大棚3万座,拟覆盖贫困户6000户。截至今年3月底,已完成塑料大棚骨架搭建1.1万座,完成种植2650座。
会宁县提出“定时定量抓产业,强力推进全覆盖”的要求,以村为单位算清达标需求,确保每个乡镇6月底前实现2个贫困村产业到村到户达标全覆盖,12月底前再实现2个贫困村产业到村到户达标全覆盖。同时,建立健全“一月一调度、一季一排名、半年一考核”工作机制,每月召开一次产业综合调度会,每季度对各乡镇产业发展工作排名情况进行通报,每半年对全县产业到村到户达标全覆盖工作进行专项考核。设立产业达标覆盖奖励基金,对完成产业达标全覆盖的贫困村予以奖励,最高奖励100万元,用于贫困村产业巩固提升。在加大扶持力度方面,对贫困户饲养基础母牛5头以上、基础母羊20只以上,种植苹果、核桃、中药材5亩以上、瓜类10亩以上,每户每年补助2500元;露天种植高原夏菜5亩以上,每亩每年补助500元;集中连片区域内,贫困户每户种植4座2亩塑料大棚的建设资金。
截至3月,会宁县已筹集社会帮扶资金3000多万元,将全部用于贫困村贫困户产业补助,为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持续增收”奠定了更加牢固的基础。
白银区针对富民产业进展不快、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深入实施“一乡一业”产业对接和“一村一品”产业培育工程,通过扶持发展“饲草种植+肉牛养殖+劳务输出+易地搬迁”“设施蔬菜+优质林果+有机蔬菜种植+电子商务”等模式实现稳定脱贫。同时,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精准脱贫路径,通过“一企扶一村”“多企扶一村”的帮扶形式,建立项目带动、产业帮扶、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机制。在武川、强湾等干旱地区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发展规模养殖和饲草种植业。同时,依托沿黄带独特优势发展乡村旅游,在目前已经建成水川、四龙两个专业旅游村的基础上,加大引导扶持力度,加快建设高品质的旅游村。另外,充分发挥金沟河生态综合治理工程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进一步提升沿线贫困户增收创收水平。
景泰县紧盯“三大贫困片区”,发展壮大枸杞、梨等经济林果31万亩,优质瓜菜5万亩,小杂粮9万亩,甘草、肉苁蓉等中药材8万亩,优质牧草3万亩。同时,做大做强戈壁鱼虾蟹养殖产业,实施五佛金坪村生猪养殖、喜泉中心村黑毛驴养殖屠宰加工、红水红砂岘村奶骆驼养殖等30个“三变”改革试点项目,建立“企业+基地+村集体+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补齐冷链物流短板,确保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
相关新闻
- 2018-04-06【我的中国梦】甘肃岷县:转移就业拔穷根
- 2018-04-08【我的中国梦】定西市漳县发展全域旅游助力群众脱贫致富
- 2018-04-04【我的中国梦】天水市清水县小河新村:九台山下绘画卷
- 2018-04-02【我的中国梦】甘肃农民祁万海是这样富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