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绘发展新蓝图——白银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纪实
原标题:描绘发展新蓝图——白银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纪实
游客在景泰县草窝滩镇西和村采摘草莓。本报通讯员 俞宝荣
靖远县发动干部群众参与全域无垃圾整治行动。本报通讯员 宋秉棣
平川区发展特色养殖业,促农增收。本报通讯员 马军华
白银市各级各部门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要求,紧紧抓住机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记者陈泳 通讯员 魏巍 宋秉棣 寇凌燕 张世斌 王瑞
提升农村发展综合实力
白银市白银区水川镇因“水丰川平”而得名,辖区内风光秀美、旅游资源丰富。
今年,白银区围绕金沟河生态综合治理,以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建设为抓手,推动农村“三变”改革,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严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标要求,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围绕金沟带、左罗沟带和黄河北岸“两带一岸”进行开发建设,着力提升农村发展综合竞争力。按照“先行截污、再造驳岸、营造景观、促进产业”的要求,投资8亿元实施金沟河生态综合治理。围绕“一水、两路、六湾、八景、十村、一城”规划定位,城区5公里分级设置水面,打造穿城景观新地标。以保护生态、治理环境为重点,打造绿色自然、生态休闲旅游长廊,建设慢道系统,启动建设水川国际慢城旅游度假区,打造成“乡村振兴示范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示范带,旅游、生态和小康结合的示范带”。
“水川已被入列全省特色小镇建设,休闲农业和旅游业将成为水川今后发展的支柱产业。张庄村也将深入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全域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基层治理,切实强农惠农富农。”谈起未来张庄的发展,水川镇张庄村党支部书记高维臣信心满满,“同时,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注重保护乡土特色、保留历史文脉,突出传统文化浸润、群众文化涵养、乡贤文化示范,在推进乡村振兴方面积极探索实践。”
培育新兴产业释放动能
如今的靖远县东湾镇,从观赏花海、休闲垂钓、水上运动等娱乐活动,到果蔬采摘、农事体验、美食品尝等农家乐事,各项充满乡土气息的活动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游玩。
“东湾镇在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上具有优势,建设田园综合体能助力乡村振兴,推动新兴农业生产,有效增加农民收入。”谈起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靖远县东湾镇负责人说。
今年以来,东湾镇以“美丽、宜居、宜游、富裕、和谐”为目标,依托黄河自然资源、民俗文化积淀和现代农业发展等优势,以休闲旅游产业发展为导向,积极创建集观光农业、旅游、文化、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大力释放带动效应。
东湾镇结合产业布局、地形特征、资源分布、和交通条件等实际,着力构建“一点、两带、多节点”整体布局架构,一点即以东湾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中心点,两带即沿黄生态农业带和沿黄风景旅游带,多节点即沿“两带”重点打造生态农业种植区、法泉寺森林公园景区、三合生态旅游度假区、瓜园水上乐园休闲区、设施农业观光旅游区、民俗文化旅游区和旅游综合服务中心等。
记者了解到,东湾镇田园综合体建设覆盖全镇5个村,现在各个村的项目都开始着手实施。力争到2022年,全镇田园综合体实现产值8.5亿元,新增当地农户就业5000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220元。
探索多元产业融合发展
日前,在景泰县太生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温室大棚内,一片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育苗的每个环节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欢笑声、筛土声此起彼伏。
去年,景泰县宏翔公司与贵州老干妈辣椒酱的原材料供应商签订了订单合同,为了找到更适合当地栽植的辣椒苗,宏翔公司把目光瞄准了刚刚由蔬菜种植到规模化育苗转型的景泰县太生种植专业合作社,一次性签订了300多万株的辣椒苗育苗合同。
景泰县结合自身发展实际,以盘活和拓展农村闲置资源、探索特色发展模式为基本路径,在田园综合体建设中通过企业承接农业,植入“田园、产业、共享、三变”等元素,走多元化产业融合发展之路。
景泰县草窝滩镇西和村“丝路杞园·渔农小镇”是该县建设的首个田园综合体示范点,2月11日,景泰县人民政府与甘肃万邦百汇商务有限公司“千合农庄”项目签约落地,这个项目将建设配套2000平方米公共厨房、3000平方米公共服务中心的20户民宿,打造景泰县第一家乡村旅游庄园。
目前,该村庭院经济林建设项目也正在如火如荼展开。按照计划,将在村主干道两侧栽植垂柳,实现三年内建成林荫大道。为每户门前栽植国槐10棵,屋后栽植金丝垂柳10棵,进门廊道、花园墙体全部栽植爬山虎、葡萄等树种,花园内预留一定面积的蔬菜种植区,分别栽植早酥梨、皇冠梨、红富士、桃树、银杏树等树种,树间配套种植玫瑰、月季、丁香等矮化树种,实现“春天有花、夏天有绿、秋天有果、冬天有景”的造林效果,着力推进乡村全域旅游创新发展。
引导特色产业发展壮大
“养牛得勤快,牛才长得好,去年这会这十几头小牛犊才80来斤,这会差不多都长到几百斤了,最多过2个月就能卖钱了。”近日,看着牛圈内膘肥体壮的黄牛,平川区响泉村养牛大户田万荣喜悦地说。
平川区深入实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战略,依托区域优势引导群众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形成了以农民合作社为纽带、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为骨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支撑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去年,特色种植发展到12.6万亩,牛、羊、猪饲养量达到46.5万头(只)。同时,采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深入推进电子商务、田园风光、农耕采摘体验、乡村旅游等扶贫举措,引导农民发展二三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业态,切实提升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去年,全区建成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31个,农村电商交易额2500万元,创旅游收入4.91亿元。
围绕建设“强富美”乡村的目标,平川区积极做好农村环境、产业致富的文章,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特色路径。去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868元,增长8.4%,城乡居民收入比不断缩小,城乡发展更加均衡,农民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四净两规范”活动载体,即室内卫生干净、室外卫生干净、个人卫生干净、厕所卫生干净,生活用具摆放规范、生产工具摆放规范。建立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网格联动机制,以社为单位划分网格170个,配备保洁人员246人,将环境治理工作的触角延伸到乡村的各个角落。同时,加大宣传动员力度,营造起全民参与、人人落实的浓厚氛围。区财政每年为每个乡镇补助环境治理经费10万元,每个村2万元,目前已投入资金1886.2万元。
拓宽贫困地区发展道路
春回大地,会宁县大沟镇厍曲村的村民们早早地忙碌了起来,有的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有的经营着农家乐……
厍曲村是会宁县自然条件最差、贫困程度最深的行政村之一。当地党委政府结合厍曲村的资源优势和地情民意,经过各方反复论证研究,最终形成了以乡村旅游为引领,以高原夏菜、千亩大接杏为主的果蔬经济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思路。
“这里自然风光独特,我们将按照富民产业与美丽乡村、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思路,整合农村民居、古堡、紫花苜蓿等资源,精心打造好厍曲乡村旅游品牌。”联系指导厍曲村推进农村“三变”改革的会宁县有关负责人满怀信心地说。
厍曲村组建党群创业互助协会及1个旅游专业合作社、3个蔬菜专业合作社、1个林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形成了以协会为引领,各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产业支撑体系。
“村民以每亩地500元包底分红,然后根据经济效益二次分红的方式入股,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大沟镇党委负责人说,“已入股土地1260多亩,建设塑料大棚2000座,实现了贫困户入股全覆盖。”
据了解,会宁县依托苹果、高原夏菜、牡丹种植等优势产业,选择头寨子镇、郭城驿镇、河畔镇、甘沟驿镇、柴家门镇、会师镇、白草塬镇、韩家集镇、大沟镇、中川镇、党家岘乡等11个乡镇开展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努力探索一条贫困地区的特色创新发展之路。
相关新闻
- 2018-03-23兰州市永登县着力描绘人民满意的教育画卷
- 2018-03-13酒泉:描绘新时代的动人画面(图)
- 2018-01-30评论:地方两会描绘高质量发展蓝图
- 2017-12-19描绘美丽新画卷——临夏州和政县生态文明建设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