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故事丨甘肃学政许应骙在兰逸事
原标题:甘肃学政许应骙在兰逸事
讲述人:张智本土历史文化学者
一百多年前,甘肃举院举行完甘肃首次乡试后,清政府任命了第一位甘肃学政许应骙。在清代的官职制度中,学政是主管一省教育的官员。许应骙这位首任甘肃学政,他在甘肃留下了什么故事呢?
首任学政,民间竟然流传他不识字
许应骙这位首任甘肃学政,让我关注的原因是一本小册子上刊载的一条令人吃惊的内容。
这是多年前的一本小册子,其中一条内容是“甘肃设学政之始”。其中这样写道:自清光绪元年(1875年),陕甘总督左宗棠奏准清廷,始分闱举行。翌年五月,清政府简派许应骙为甘肃首任学政。
这条笔记之下又写道:许应骙,番禺人(今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县),闻其乡人言,绝不知文字,亦陇凉之大不幸矣。晚清政府腐败无能,宦出无类,以不知文字之南郭之辈充任甘肃学政,以其昏昏,焉能使人昭昭!怪哉!
“首任甘肃学政许应骙,绝不知文字”。有这么夸张吗?我不信!按照清代官员选拔制度,担任一省学政的官员,必须是学问出众之人。就那个时代的官员选拔过程而言,一个官员,从生员、秀才、举人、进士层层选拔出来的,怎么可能是“绝不知文字之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查一下许应骙的资料,发现他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许应骙,字德昌,号筠庵,广东番禺(广州)人,清末大臣,官至礼部尚书,闽浙总督。他从小勤奋读书,据说8岁时即能“命笔为文,斐然成章”,被录取为县学生。咸丰二年(1852年)朝考名列前茅,授翰林院庶吉士,三年散馆考试授检讨。后参与撰修《文宗显皇帝实录》。
怎么他到了兰州,民间却流传成了绝不知文字之辈。这显然是有人故意在散布他的谣言。
兰州金塔巷,许应骙曾主持修建广东会馆
不过,从许应骙的生平来看,他到兰州,担任甘肃学政的时间并不长:“1875年充福建乡试考官。次年授甘肃学政,旋升内阁学士、兵部左侍郎。”不过,也有一些资料中,提到了他的一些任职情况。
作为主管一省教育的官员,面对百废待兴的大甘肃,他多方奔走,制定各种方法,推动甘肃教育发展,出台多种政策,鼓励选拔各地的学生,还到兰山书院监督学生考试。兰山书院是当时兰州城内四大书院之一,也是一所办学质量非常高的书院,他特地对兰山书院予以重奖。
还有一件事情,他任甘肃学政期间,还主持修建了广东会馆,从一个侧面说明,他还是比较重视促进广东经济的发展。广东会馆旧址位于兰州市金塔巷78号,它是兰州城区消失的最后一座会馆。十多年前,广东会馆最后的一点点旧址还在,我曾经去寻访过。那个小院是一个破旧大门,门楼上的砖雕还完好无损,门前两侧的石鼓虽然风化严重,但是还能看出一个大概的样子。进去一个狭窄的通道,是一个东西宽约10米,南北长约15米的小院。虽然小但保存得还基本完整,尤其是上房和下房框架完好。那时,住户孟大爷还保存着广东同仁公会所镌刻的石碑,上面写着“禀官存案,不卖不典,私相授受,作为无效”。
兰州城内有八大会馆之说,其实,兰州会馆最多时,有三十多家,大会馆有14家。这些会馆是兰州作为西北交通重镇的见证。以前人们曾说,兰州销售“京广洋货”。这里说的“京”是北京,“广”则是广东。据统计,兰州的广东商铺兴盛之时,有170多家,每年有450万张皮革、1000万多公斤羊毛销往广东,然后转销海外。
时任甘肃学政许应骙,为了给在甘肃做官、经商的广东人建立一个联络的地方,光绪三年,他联络在兰州的粤人,在南府街(今天的金塔巷)买了三院房子,建起了广东会馆。广东会馆规模最大时有三个院子、房屋54间、铺面10间,在东岗还有一大片地。
如今兰州的广东会馆也消失了。他们那些人留在兰州的足迹,也渐渐消失了。不过,他们的故事依旧在流传。
误解的保守派,他有个孙女叫许广平
不过,许应骙在兰州待的时间并不长,很快就被调到京师任职。但我们考察他的仕宦经历知道,他经历了从道光到光绪晚清四五十年的各种风云往事。
他是道光年间考上进士,在咸丰初年,亲历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等诸多大事件。光绪六年(1880年)他成为会试副总裁,这也是广东的第一人。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许应骙充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在戊戌变法时,他被人们冠之以保守派的面目,在庚子事变时,又参与了东南互保。于1903年病逝。
戊戌变法时,许应骙成为保守派的代表,被称为戊戌黑旋风,七月十九日(9月4日)光绪皇帝将怀塔布、许应骙等6人革职。这就是百日维新中一个大事件——礼部六堂官事件。但这位“戊戌黑旋风”并不拒绝新生事物,当时京师大学堂的地址,就是他和奕劻选定的。戊戌变法失败后,许应骙从老家返回京城,任闽浙总督,1899年许应骙兼署福州将军、船政大臣,集福州军政大权于一身,成为一个风云人物。1900年许应骙、李鸿章、袁世凯等参加了“东南互保”。近年有人深入研究后认为,他是被误解的保守派。
许应骙的子侄们,都是不同寻常之辈。他是鲁迅第二任妻子许广平的亲祖父。他的子侄中还有后来的粤军总司令许崇智等名人,有资料说,他们是广州第一家族。
文/首席记者 王文元
相关新闻
- 2018-03-28兰州志愿者讲述身边故事 奉献精神让城市生活更美好(组图)
- 2018-03-26兰州市已建成六家交通事故快速处理中心
- 2018-03-26兰州市已建成六家交通事故快速处理中心
- 2018-03-23兰州故事丨甘肃举院:两百年草昧破天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