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张问余的26年“韭菜梦”
原标题:张问余的26年“韭菜梦”
记者 王新成 陈燕
春节前夕,记者来到玉门市赤金镇万亩日光温室韭菜种植基地,看到的是一片繁忙景象,种植户们割韭菜、捆韭菜、打包装,忙得不可开交。在韭菜交易区,大货车川流不息,来自新疆、西安、北京等地的商贩排队等待装车。
赤金镇是“铁人”王进喜的故乡,说起“铁人精神”,赤金人很自豪。“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豪言壮语,引领着赤金人在种植韭菜的道路上奋斗了26年。从一代简陋的日光温室到二代钢架大棚,再到现在的高科技日光温室,这里已经是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建立的国家韭菜种植标准化示范区。园区所产的“沁馨”牌韭菜属国家质检总局认定公布的国家级质量安全食品之一。目前,全镇7500多座、11000亩日光温室年产销韭菜2.7万吨,实现销售收入8500万元,棚均收入1.5万元以上。日光温室片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来自日光温室种植,全镇日光温室韭菜种植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近一半。
20多年来,历届镇、村干部带领群众发展韭菜产业付出了无数心血,其中省政协委员,“冬韭王”韭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党总支书记、理事长张问余就有很多故事。
张问余的政协委员责任
“赤金人民学铁人,数九寒天搭温棚。”在上世纪90年代初,数九寒天、地冻三尺、破冰建棚的场景让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难以忘怀。大规模温室搭建热潮率先在上赤金片区掀起,干部蹲点帮扶,农户筹资筹劳,当时作为新风村党总支书记的张问余和所有镇、村、组干部一起背柴禾、炸药,将冻土烤化、炸开,搭建了赤金镇的第一代温室。
“我们为此付出了血的代价。”回忆往昔,张问余不禁有些沉重,那是1996年冬天,一场大雪过后,一尺厚的积雪没过脚踝,炸冻土的炸药受潮,金峡村5组组长张学忠在排哑炮时不幸身亡。
哪里有奋斗,哪里就有故事。张学忠的牺牲没有阻挡赤金人发展温室产业的脚步。张问余怀着沉痛的心情安葬了张学忠后,继续带领群众搭建温室,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只有干出成绩,才是对死者最好的告慰。
“可以说,我们搭建日光温室种韭菜靠的就是‘铁人精神’。”张问余说,从长50米、高2.5米、宽6米的木质骨架温室,到如今长100米、高3.5米、宽8米的第四代全钢架无立柱智能温室,张问余见证了赤金温室的嬗变,也实现了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承诺。2010年,西湖村5组农户王银亭单棚一茬收入超过8000元,西湖村4组农户张学全单棚一茬收入过万元,全镇共销售韭菜1.2万多吨,实现销售收入4000多万元,韭菜亩均收入首次突破万元。
新风村3组付怀全有20座温室,全部种植韭菜,如今年收入达12万元。提起张问余,他说:“张书记为我们干了很多实事,他带领我们到外地考察‘穴植’韭菜,鼓励我们改变种植模式,提高韭菜品质。我听了他的话,改种‘穴植’韭菜,现在我家的韭菜价格很稳定,不愁销路。”
和付怀全一样,越来越多的农民看到了种植温室韭菜的经济效益,从干部帮建、党员带头建到群众自发建,新风村136户农民有110户搭建温室种植韭菜,户均种植韭菜年收入2.5万至4万元,一半以上的家庭购买了楼房和小轿车。如今,赤金镇从事温室韭菜种植的农户达2300户,占全镇农户总数的65%。
作为省政协委员,张问余认为:“政协委员就要‘党委政府想什么,我们就议什么;群众盼什么,我们就呼吁什么;地方政府干什么,我们就帮什么’。带领群众增收致富,是我的责任。”
1月29日,张问余参加完政协甘肃省十二届一次会议回到赤金镇,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通知“冬韭王”韭菜农民专业合作社经纪人、种植户来合作社开会。
张问余告诉大家,在省政协会议上,他提出的“关于对玉门市赤金镇万亩日光温室韭菜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进行政策扶持”的提案被列入了提案目录。
“省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力争到2020年,我省每个县市都有一个重点产业园。此外,政府10件惠民实事中也提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全省建成辐射中西亚、中南亚的蔬菜供应基地。韭菜产业是赤金镇的支柱产业,大家要把握机遇,响应党委政府号召,鼓足干劲,提高韭菜品质,继续发展壮大韭菜产业,让赤金韭菜走上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餐桌。”张问余说。
张问余的“沁馨”品牌情结
近两年,随着武威、天水等市高品质“穴植”韭菜大面积种植,赤金镇采用传统方法种植的韭菜在市场上受到冲击。“穴植”韭菜茎叶粗壮、色泽油亮、抗倒伏效果好,很多新疆商贩宁可绕过赤金镇,多走近千里路、每公斤多花1元钱去收购“穴植”韭菜,也不愿收购赤金韭菜。还有一些赤金当地的韭菜经纪人从东北调运“穴植”韭菜运往新疆售卖。赤金“沁馨”韭菜在新疆的市场份额已由80%下降到30%。
赤金韭菜“卖难”形势日益严峻,价格一路走低,如若不改品换优、拓宽销路,“沁馨”韭菜将面临淘汰。为此,赤金镇将韭菜改品换优列入10件重点实事加以推进,并推动韭菜“冷包装”外销。
2017年,张问余组织8个村20多名种植户前往新疆、宁夏等地的“穴植”韭菜基地参观。在得知“穴植”韭菜高产、高品质、高效益的情况后,很多种植户转变了种植观念,开始改良品种,改变耕种模式,“穴植”韭菜种植面积大幅增加,韭菜品质也得以提高。
为发挥合作社在流通销售、市场拓展方面的优势,张问余组建了23个韭菜收割队、8个产品装运队和由110多人组成的党员经纪人队伍。他率领团队历经3年,辗转北京、宝鸡、西安等6大城市的蔬菜批发市场,联系商贩,拓宽赤金韭菜销路,“沁馨”韭菜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如今,全国已有11处主打“沁馨”冬韭王韭菜的直销点,每天经合作社销往全国各地的韭菜达150吨,年销售收入达3519万元,实现了产地与市场的有效对接。
张问余靠技术赢品质的“韭菜梦”
当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提升农产品品质、革新生产技术才能促进产业的长足发展。作为合作社理事长,张问余在指导群众选育品种、创新栽培模式、推广生产技术等方面,着实下了一番功夫。
2016年,依托国家扶持资金,张问余从河南引进病原线虫防治韭菜蛆,达到“以虫治虫”的生物灭虫效果,并得到迅速推广。目前,合作社30%的温室都使用这一方法。此外,他还从肃北县鱼儿红牧场购进羊粪作合作社温室肥料。这种“零农药”“零化肥”的韭菜色泽好、保存时间长、口感清香纯正,备受顾客青睐,商贩也愿意出高价收购。
每到韭菜收割季节,赤金镇上客货车穿梭往来,到处可见焦急等待装车的商贩。由于劳动力短缺,很多忙于收割的种植户不得不全家总动员,戴着头灯,彻夜收割韭菜。看着不分昼夜辛苦收割韭菜的种植户,张问余很是着急。通过多次考察,他革新栽培模式,使用“条播穴植”的方法种植韭菜。同时,引进全自动韭菜收割机,并在专业技术人员的帮助下进行韭菜生产净菜打捆切根实验。1台韭菜收割机1.5小时的工作量相当于10人1天的工作量。新技术的应用不仅让韭菜品相更好,收割效率也大幅提高。
谈到未来的发展,张问余信心满满,“大家推选我为省政协委员,我深感责任重大。我要加强学习,多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让赤金韭菜成为全国老百姓都喜爱的绿色有机蔬菜,让韭菜产业成为群众致富的‘王牌’。”
相关新闻
- 2018-01-05酒泉玉门:赤金韭菜的“暖冬效应”
- 2017-11-28酒泉玉门市赤金镇大力种植无公害韭菜
- 2017-06-01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水武山是韭菜种植难得的基地(组图)
- 2017-05-04兰州16批次食品不合格 涉及鲟鱼、芹菜和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