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人物

舞台变讲台艺术传承不变 ——访甘肃京剧艺术家马少敏(图)

18-03-01 09:18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编辑:张兰琴

  原标题:舞台变讲台艺术传承不变——访京剧艺术家马少敏

马少敏与梅葆玖先生和陆淑绮合影

马少敏为民大音乐学院研究生讲解戏曲知识

京剧《穆桂英挂帅》

  马少敏,回族,1968年出生,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现任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教授、甘肃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文联委员、政协甘肃省委员会科教文卫委员会戏剧专门委员会委员。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京剧表演专业,主工青衣花衫,宗梅派,拜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为师。曾主演过京剧《四郎探母》、《天女散花》等,昆曲《刺虎》、《游园》,新编历史京剧《野天鹅》、《丝路花雨》等以及现代京剧《草原曼巴》、《温世仁》。主演的大型新编历史京剧《丝路花雨》开创了京剧艺术与敦煌舞蹈艺术有机融合的先河。该剧先后获得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中国京剧节“一等奖”、“红梅大奖”、“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剧目奖”等。此外,主演的京剧《野天鹅》曾赴多国演出,荣获委内瑞拉“东方艺术节优秀演出奖”、塞万提斯“国际艺术节纪念奖”、厄瓜多尔“苏克雷国家大剧院2011国际大奖”。

  “国粹艺术、薪火相传。”这是我国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送给西北弟子马少敏的话,而正是在这句话的激励下,马少敏不论是在舞台上还是在讲台上,都在不竭余力地进行着京剧艺术的传承。

  马少敏对于艺术的喜爱源于父亲,她父亲在原兰州东风剧院上班,经常带她去看戏、看演出,渐渐的她就喜欢上了唱啊、跳啊的艺术形式。正是因为对艺术的喜爱,1979年甘肃省艺术学校招生,10岁的马少敏就考入了京剧班,这也让她与京剧这门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马少敏告诉记者:“在省艺校学习了6年,一开始是不分行当的,基本功都要练,那时练功真是非常苦。后来老师根据我的身体条件和嗓音让我专门学习青衣、花衫,最后几年也学习演唱了几出传统京剧折子戏。毕业后不久我又回到省艺校,而且跟着学校从北京请来的王小蓉老师学梅派剧目《天女散花》。我在省艺校一学就是8年,之后进入省京剧团,真正开始了我的专业之路。记得那时作为年轻演员,经常跟着老演员到处演出,主要是跑龙套,后来在老演员的带领下演了一些自己在学校学过的戏。当时为了锻炼自己,我们还经常在京剧茶社里演出,票友们也很鼓励和支持我们,在那里不可能老是唱一出戏,总要尝试不同的剧目,也正是在那时我发现了自身的不足。1998年在单位的支持下,我考入了中国戏曲学院继续学习。”

  马少敏是一位懂得感恩的人,其实从采访的一开始,她就在感谢曾教过她的省艺校的老师,而在说到她去北京学习时,她说得最多的依然是对老师和朋友们的感谢。现任北京京剧院副书记的王桂生是对她帮助最大的一位朋友,在生活、学习中给予了她非常多的帮助,为她介绍了很多名师。此外,苏盛琴、陆淑绮、陈永玲、于玉衡、姜凤山、沈世华、陈宝贤、陈琪、杨春霞、李维康等等,都是她百般感谢且赞不绝口的老师,这里面有她的专业老师,还有一些是其他戏曲专业的老师,更有一些是课外老师。在马少敏的记忆中,这些老师无一不是对她倾心相授,上课时如何细心教导,课余如何单独相授,有时甚至会让马少敏到家中专门辅导。谈话间老师教导她、帮助她的一幕一幕似乎都回到了她的眼前。马少敏告诉记者,这些老师不仅教会了她很多知识,开阔了她的眼界,更教会了她如何做人。在谈到众多老师为何会对她如此青睐时,马少敏自谦地说:“我性子慢,除了肯努力学习似乎别无长处。”但一个人如果没有持之以恒的决心、没有刻苦的付出、没有对艺术的悟性,又怎么会得到老师的青睐呢。在北京学习的两年,是马少敏艺术提升最大的两年,她不仅学习了剧目《凤还巢》、《坐宫》、《宇宙锋》、《捧印》、《廉锦枫》、《贵妃醉酒》等,还学习了昆曲剧目《刺虎》、《游园》。最重要的是,她结识了我国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她常说:“中国戏曲学院是我成长中非常重要的一段经历。”

  回到兰州后,马少敏的汇报演出让省京剧团领导及同仁们看到了她巨大的进步,而此时的她也开始了自己的“寻梅”之路。“中国戏剧梅花奖”,这是每一位戏剧工作者的梦想,马少敏也一直在为这个梦想而努力着,而且在寻梦的道路上,马少敏最深的感受是:“京剧具有极大的包容性,这是其传承、发展的关键所在。而且京剧更是一项需要相互配合的艺术,不是依靠一个人能搞好的,必须要一个团队的整体努力与付出才能收获成功。”

  在马少敏的“寻梅”路上,她要感谢的人更多,省京剧团上到领导下到所有同仁,无一不是她感谢的对象,而让她心中最难忘记的则是陆淑绮“陆妈妈”。马少敏告诉记者:“陆淑绮像母亲一样照顾我、爱护我,不仅帮我在艺术上更上一层楼,还帮我获得‘梅花奖’。”2006年陆淑绮为马少敏策划推出了专场演出,这场演出可谓内容丰富,有文戏、有刀马旦戏,有传统剧目,有新编剧目,总之就是让马少敏尝试了众多以前她很少接触的角色,这极大地拓宽了她的戏路,提升了她的艺术造诣,这场演出对于马少敏排创新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马少敏在学习《天女散花》时曾在梅兰芳的著作中看过这样一句话“敦煌是戏曲界的财富。”而这座艺术宝库就近在咫尺,为什么不能排演一出展现甘肃地方文化的剧目呢?有了这个想法后,省京剧团的领导展开了研讨,而已经成为甘肃艺术品牌的舞剧《丝路花雨》则进入了他们的眼中。马少敏告诉记者:“京剧《丝路花雨》是为我量身定制的,著名作曲家朱绍玉先生根据我的特长,作曲时在戏中加入昆曲、京剧以及花儿的唱法。说实话排演京剧《丝路花雨》对于我的压力非常大,因为舞剧已经成为品牌,如果排演不好,那真是要丢人了。”为此,在该剧策划时期,马少敏就已经开始到高校学习敦煌舞,拍戏前还到敦煌去体验生活。而敦煌艺术剧团的几位“英娘”也给了马少敏很多帮助。总之,这部戏是在方方面面的帮助下完成的,而马少敏也终于圆了自己的“梅花”梦。马少敏说:“这出戏的成功,是与几位导演的启发、老师们的帮助,还有搭档杜喆和姜肃泉老师的帮助以及自己的努力分不开的。”此外,这部戏得到了梅葆玖的称赞并因此收她为徒。当然,这部戏让马少敏收获最大的是对京剧艺术的感悟更深了,以前是老师怎么教她就怎么演,并不能深刻体会它的用意,这部戏后她对戏剧的理解有了极大的提升,现在也在将这些经验传授给学生。

  2013年马少敏自甘肃省京剧团调入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任音乐戏剧教研室主任、教授,从事音乐戏剧教学研究及京剧艺术传承工作。对于马少敏的工作调动,老师梅葆玖并没有反对,还曾对她说:“你在舞台上是传承京剧艺术,在学校教书也是传承,让更多的人了解京剧艺术。”为了弘扬京剧艺术,在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领导和老师们的支持下,马少敏和姜肃泉老师为音乐学院的研究生开设了《京剧艺术欣赏》、《京剧艺术体验》、《剧目与作品排练》、《舞台表演基础》、《戏曲经典模唱》等课程,为舞蹈学院的学生教授《戏曲水袖技法》、《戏曲身韵》等课程,并面向全校师生举办了《京剧艺术系列讲座》。马少敏告诉记者:“离开舞台,站上讲台,我为的就是要将京剧传承下去,京剧在校园,让更多人了解京剧、喜欢京剧,如果通过我的努力能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走进剧场去欣赏京剧,那我的努力有了收获。”

  □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孔德胜

精彩推荐

  • 定西市各地年俗活动突显传统魅力 定西市各地年俗活动突显传统魅力
  • 【生态聚焦】 让祁连山焕发新容颜——武威市天祝县生态环境整改见闻 【生态聚焦】 让祁连山焕发新容颜——武威市天祝县生态环境整改见闻
  • 甘肃:以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助力扶贫攻坚战(组图) 甘肃:以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助力扶贫攻坚战(组图)
  • 平凉市崆峒区白庙乡举办社火汇演活动 平凉市崆峒区白庙乡举办社火汇演活动
  • 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资助项目敲定 甘肃省京剧院“双喜临门”成甘肃最大赢家 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资助项目敲定 甘肃省京剧院“双喜临门”成甘肃最大赢家
  • 社火闹红秦州城——天水秦州区春节民间社火汇演侧记 社火闹红秦州城——天水秦州区春节民间社火汇演侧记
  • 平凉崆峒山大景区:社火展演活动拉开帷幕(图) 平凉崆峒山大景区:社火展演活动拉开帷幕(图)
  • 兰州西固区:村里有了文化大舞台(图) 兰州西固区:村里有了文化大舞台(图)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家国网聚·网络旺年】甘肃2018春节期
2   甘肃环县特色培训让贫困户脱贫有“术”
3   文化大拜年 扶志奔小康 ——甘肃通渭
4   庆阳剪纸——连接世界的文化纽带(组图
5   【三年决战奔小康】不放松 不停顿 不懈
6   庆阳:面对10万彩礼钱女方家长当场谢绝
7   【三年决战奔小康】脱贫攻坚 向全面小
8   【三年决战奔小康】以产业党建引领脱贫
9   临夏州贫困户马尔乃:我家的牛爱吃“面
10   图解:重磅!总投资8497亿 甘肃要用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