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的乡村治理新思维——甘肃陇南运用大数据服务农村记
新华社兰州2月24日电 题:大山里的乡村治理新思维——甘肃陇南运用大数据服务农村记
新华社记者 张新新、屠国玺
“泥泞的小道消失了,乱堆的柴草不见了,破旧的房屋也都翻新了。”今年春节,在北京务工的龙永宏回到阔别两年的家乡——甘肃省陇南市康县平洛镇团庄村。眼前的家乡变化,和他平日在手机中看到的一样。
“村里的新变化、各项工作的进展都可以在陇南乡村大数据平台的‘村聊’中展示,外出务工的村民能通过微信随时‘回村’看看,保持与家乡、与同村村民之间的密切联系,构筑了留得住乡愁的网上家园。”康县深改办副主任郭飞说。
陇南市地处甘肃、陕西、四川3省接合部,城市化率只有30.2%,将近70%人口是农民,大量人口外出务工。针对基层治理的新情况新问题,过去两年里,陇南市开始探索打造网上数字社区——陇南乡村大数据平台,把宣传、基层党建、扶贫、民生等职能下延到村庄和社区,具体到每个家庭,让“村民不在村里在群里”。
据了解,陇南乡村大数据平台设置了“村务公开”栏目,供基层组织公布村级选举、村级财务、低保户评选等情况,以促进基层组织在公开透明的网络环境下运行,随时接受群众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防范“微腐败”等问题。
通过打破部门间信息壁垒,陇南乡村大数据平台成了一个惠民政策的共享平台,党和政府的声音可以第一时间送达绝大多数家庭。而围绕服务群众生产生活,陇南乡村大数据平台可以为群众提供医疗报销、上学、民政救济、宅基地审批、低保申报等方面的办事流程、办事地址、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集成为电子政务大厅,方便群众查询了解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了“让百姓少跑腿、让信息多跑路”。
春节期间,龙永宏在家真正感受到了“大数据”带来的便利。“利用平台找到了多年联系不到的朋友,不明白的政策也可以随时在平台上咨询。”
据郭飞介绍,目前康县利用大数据平台已发布办事指南、扶贫政策、惠民便民政策等信息223条,公开各类信息2951条,并制作了办事流程图,给群众服务带来多种便利。
除了自上而下,提供政策信息和服务外,陇南乡村大数据平台还发挥着自下而上、收集掌握社情民意的作用。平台开通了领导信箱,供群众直接反映身边的腐败现象、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等,群众的意见建议能够及时反映到各级党政组织。开通仅几个月,康县领导信箱就收到网民留言275条,回复264条,正在办理11条,回复率达96%。
“平台把网络打通,也是把心路打通,拉近了干群关系。”陇南市委宣传部部长李兴华表示,陇南乡村大数据平台一方面提升了村民自治能力,另一方面可让干部随时随地保持与群众的密切联系,走网上群众路线,准确掌握社情民意。
截至2017年底,陇南乡村大数据平台认证用户接近70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3.8%,覆盖70%以上家庭,基本上有智能手机的家庭都被纳入其中。相关数据显示,到目前,该平台访客数已经达到427万多人次,每天产生的信息量在10G以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