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人口老龄化呼唤“医养结合”养老模式
原标题:人口老龄化呼唤“医养结合”养老模式
目前,医养结合已经成为解决社会养老问题的重要举措,但我省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尚处于试点阶段。尽管各地出台了相关政策,但大部分养老机构由于发展资金缺口大、医疗条件不达标、医疗保险支付限额偏低等问题,已满足不了老年人养老就医的综合需求。
医养结合受困于投入不足
“目前我省养老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养老机构规模较小、设施陈旧、功能单一,社会参与程度较低,特别是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尚处于试点阶段。尽管各地出台了相关政策,对新建养老企业给予资金奖励和床位补贴,在税收、事业性缴费等方面给予优惠,但大部分养老机构特别是民营养老企业,由于医疗条件不达标,从医人员素质偏低,医保进不了养老机构等问题,满足不了老年人养老就医的综合需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上,民革甘肃省委在一份提案中指出了我省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
与此同时,农工党甘肃省委针对“一带一路”甘肃丝路段“康养”产业现状、工作进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开展了中长期调研。他们提出,当前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很难获得医保定点资格,长期护理保障制度尚未建立护理补贴保障水平低受益面窄,基本医疗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急需扩展至需要长期护理的经济困难老年人。全省医养结合发展资金缺口大,公共财政投入不足,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水平低,养老机构内设医疗设施的比例不足10%,一些地方政府没能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仅靠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和省级福利彩票公益金补助,远远不能满足医养结合机构的发展。
医保支付限额亟待提高
农工党甘肃省委提出,目前我省入住医养结合医疗机构的患者和老人,80%以上处于失能、半失能状态,需要长期治疗和康复,所需费用明显超出常规医保支付限额,但是这些人群普遍收入较低,无力承担。这归于全省医疗保险支付限额偏低,不能满足托养人员的诊疗、康复需求。
在我省出台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实施意见的一年里,具体的残疾人托养补贴标准尚未及时跟进出台。全省养老机构服务队伍数量严重短缺、素质不高。由于劳动时间长、强度大、报酬低、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工作没有晋升空间,养老服务队伍极不稳定。
民革甘肃省委也就我省医养结合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他们举例,兰州市目前老龄化程度已达到17%以上,60多万老年人只有床位4000张左右,而用于医疗的床位不足2000张,养老机构发展与老年人规模完全不成比例。养老机构先天不足,没有能力提供医护服务,导致养老机构覆盖人群出现结构性缺陷。医疗机构参与养老服务的程度不够,大型医院由于自身医疗资源紧张,不愿参与养老领域。
多方联动实现老有所养所医
建立政府引导,社区、机构、家庭和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医养融合”型服务体系,是未来养老的发展方向。
民革甘肃省委建议,应将养老服务业作为服务业经济的重要发展战略,将医养结合服务机构建设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尽快出台医养结合发展人才培养实施意见。开发医养老年管理服务系统,搭建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平台。鼓励医疗机构创办养老院,或养老院引进医疗机构联合办医院,也可将有一定医疗优势,但病员少、无法维计的厂矿企业医院或难以生存的区属医院、中小型专科医院,升级改造为医养结合医院。
农工党甘肃省委还建议,应借鉴省外发展养老产业的经验,成立“省长绿色通道”。在康养产业中“医”和“养”结合发展问题由一名副省长亲自牵头负责此项工作,针对“医”和“养”扶持政策不到位、投资放宽准入不彻底、服务不到位问题进行专项协调解决。省社保、省卫计委等部门通力协作,在建立健全长期护理保障制度的基础上,先行先试,特事特办,给予省上确定的试点单位及民营养老院予以定点医保资格。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资金列入地方财政预算,支持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取得内设医疗机构许可证。
民革甘肃省委建议,应加快开展社区“医养结合”试点工作,鼓励民间资本开展专业医疗养老服务,顺应老年人养老医疗需求。积极探索实践养老、医护、康复、临终关怀四位一体相互衔接的养老模式,促进老年人在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之间的便捷对接,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全面提升我省养老服务水平。
相关新闻
- 2018-01-24兰州市医养结合现场观摩推进会召开
- 2018-01-23打造健康医养驿站提升养老机构服务水平 兰州养老机构医疗服务工作推进会召开
- 2018-01-22兰州城关区加大投入妥善解决教育和医疗、就业、养老等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 2018-01-18评论:优化“医养”结合提升“养老”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