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上评论】让绿色成为发展的鲜明底色
原标题:【陇上评论】让绿色成为发展的鲜明底色
特约评论员 侯万锋
必须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本着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真正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将绿色发展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是大自然的本色,也代表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近日召开的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也强调指出,要实现绿色发展崛起,更加注重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决打赢污染防治的攻坚战,需要我们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创新发展思路,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使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同时,还需要在强化谁排污谁治理、实行终身责任制之外,从投资、生产、消费乃至生活方式等各方面,实施全方位的绿色转型,挖掘绿色发展、低碳经济的掘金点,通过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用高质量的绿色产品取代高能耗产品,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基因。
过去五年,生态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和全局性变化,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特别是在中央环保督察工作推动下,各地党委政府认真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切实解决了一大批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同时也促进了地方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有效促进了地方环境保护、生态文明机制的健全和完善。但同时也要看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资源环境等重要领域薄弱短板比以往更加凸显,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仍面临很大的压力和挑战。未来,为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和人民的诉求,必须坚持不懈、进一步推动绿色发展。同时,要坚决制止和严惩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通过具有长效性的法律和制度性安排,逐步形成不敢、不想破坏生态环境的社会氛围。
甘肃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这意味着我们肩负的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容不得我们有丝毫懈怠,必须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本着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真正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将绿色发展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让绿色成为发展的鲜明底色,要求甘肃必须全面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我们要围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和省委要求,牢牢立足发展阶段和省情特点,切实做好“特色”和“绿色”文章,抓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动能培育壮大,把构建生态产业体系、实现绿色发展崛起作为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的主攻方向,努力抢占绿色发展制高点,坚决守住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三大红线。要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严格履行生态保护和修复的政治责任和主体责任,强化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系统治理,层层传导责任压力,动真碰硬抓好生态环境问题整改落实。要健全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考评、监督、补偿和投融资等机制,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加快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大力发展新兴绿色产业,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近些年,祁连山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给予我们非常沉痛的教训。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真正把环境保护好、把生态建设好,需要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让我们自觉行动起来,充分扛起应尽的责任,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
相关新闻
- 2018-01-03【陇上评论】启航 2018,让奋斗成就幸福生活
- 2017-12-27【陇上评论】垃圾分类,需要全社会参与
- 2017-12-20【陇上评论】正确的决策从哪里来
- 2017-12-13【陇上评论】打好旅游扶贫这张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