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漠然的背后是不愿担当 ——查摆和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五)
原标题:态度漠然的背后是不愿担当——查摆和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五)
12月20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刊文列出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十种表现,其中“对待问题方面”表现是:有的党员干部对身边不良风气和违规问题态度漠然,知情不报、听之任之,甚至在组织向其了解情况时仍不说真话。
其实,还有的党员干部,对与自己利益没有直接相关的事,也是态度漠然,甚至群众跑断了腿仍然漫不经心。
态度之中看担当。担当是衡量党员干部的最终标尺。忠诚干净担当,担当与否,能量出一名共产党员的忠诚度和干净度。有人会说,态度与担当之间没有逻辑关系。有没有,我们试着作如下分析。
“态度”的“态”,繁体书写为“能+心”,《说文解字》释为:“意也,从心,从能。”探讨词的本义,态度一词可以理解为三个层次:一是怎么看,二是带着什么样的感情看,三是打算怎么做。
毛泽东同志讲自由主义,有一条“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事不关己,就是“怎么看”的问题。比如有人来找小张办事,刚好小张出差了,同办公室的小李一听,找小张的,就不理不睬了,害得人家苦等一天。不就是一句话吗:“出差了,明天回来。”可是小李理直气壮:“他又不找我,又没问小张在不在,我干嘛要理?”这一反问句表明的态度和担当正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费孝通先生用“差序格局”讲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感情与责任心也有着远近亲疏的“差序格局”。感情越深,责任心就越强;反之,感情越淡,责任心越弱。没有感情,就只剩漠然。群众行路难,与我有什么关系,反正我走不了几趟;群众想发展,与我又有什么关系,反正群众的贫与富,不影响我的工资收入。门难进,是因为门里的人对门外的人没有深厚的感情;事难办,是因为办事的人不以群众的利益为责任。好干部是感情驱使责任担当,官僚主义干部则是利益驱使责担当。对于官僚主义者来说,情与利是态度的分水岭,也是担当与否的转换器,论情,不担当,讲利,则争先恐后而担当之。
态度还是一种行为趋向,就是态度之中能够看出打算怎么担当。如果人家用的是“拖字诀”“推字诀”,就知其态度在想办与不办之间;如果人家用的是“骂字诀”“赶字诀”,就说明一点余地也没有。态度的趋向有时候是一言不发、充耳不闻、睁目不视,甚至面对群众生死犹关的问题时,还能淡定从容到“微笑”置之。这样的干部会有担当吗?他到事故现场,就是“到此一游”的,而不是来担责的。
还有一种态度叫“公事公办”,听起来多讲原则,其实是拿原则当推手,随时防止担子压在自己肩上。有一种态度叫热情有余,茶也倒,好也问,但说到事,依然是搪塞推脱。这些态度都是假态度,是用积极掩盖消极、用热情推脱责任。面对这些深深的套路,朴实的群众又怎能轻易识破呢?群众痛恨官僚主义,是因为官僚主义还极会掩饰态度,让群众经历从最初的信任到最后的失望。这种假象比态度漠然更让人痛恨。
态度之中有感情,态度之中见担当。坚决反对“四风”新表现,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亮明态度,就是让态度漠然型干部没有市场。当然,治病是为了救人,我们也应该唤醒他们:转变态度首先从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做起。(杨恒)
相关新闻
- 2017-12-25揭开“推功”的真面目——查摆和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系列谈之三
- 2017-12-22材料出成绩 问题在上级 ——查摆和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四)
- 2017-12-22警惕“注意力”政绩观 ——查摆和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系列谈之二
- 2017-12-18甘肃省纪委开展专项行动 严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