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学全:敦煌印象
原标题:敦煌印象
马学全
我和家人来到了美丽的敦煌,距上一次来敦煌,时间整整过去十年。历史沿革中,敦煌的变化已然让人目不暇接。与记忆中十年前的敦煌相比,今天的敦煌,街道更加宽阔平坦了,楼房更加整洁漂亮了,绿树成荫,花团锦簇。这是一座享誉全球的旅游城市应有的气质和风度,也是敦煌文化以现代方式向世人展示的一面。
那天,我们一大早就去爬鸣沙山。从景区出来后,本打算坐公交车回敦煌市区,在等公交车的时候,发现路边树荫下有一个西瓜摊点。摊主五十来岁的样子,他热情地帮我们选了一个圆溜溜大小适中的西瓜,套了一个塑料袋,拿水果刀切成月牙状。
我们就地一蹲,吃起了西瓜。西瓜很甜,汁水浸润着嗓子,凉丝丝的。摊主主动跟我们聊着天。他说敦煌每年都有新变化,前面不到五百米就是月牙泉小镇,是近两年新建的,应该去转转。
待我们吃完西瓜,摊主麻利地收起西瓜皮,连塑料袋放到了西瓜车上,说要带回家喂羊。
来到月牙泉小镇,这里的建筑古色古香,店铺装饰古朴典雅。行走在小镇林立的酒肆饭庄间,让人仿佛回到了千百年前的敦煌。
去莫高窟的时候,我们坐了一辆出租车,司机是一个白白胖胖的中年人,一路上滔滔不绝地向我们介绍着敦煌,这是敦煌国际会展中心,那是敦煌大剧院,连工程的进度他似乎都了如指掌,让人不由得对他竖起大拇指。
司机大哥建议我们去敦煌古城逛逛,到雅丹地质公园看看,如果时间宽裕的话,再去阳关博物馆等景区看看。当得知我们此行时间并不宽裕,这位大哥便替我们做起了安排。他说,既然时间不宽裕,远处的景区去不了,敦煌城内的特色景点一定不要错过,来敦煌不逛沙州夜市等于没来,不去党河风情线走走,也会留下遗憾。
嚯,这就是敦煌人的热情,比太阳炙烤下的地面温度不知要高多少倍!
此前来敦煌,大街上听到的多是敦煌方言,且听说敦煌做生意的人最会听口音,你一张口,便知你不是敦煌人,要价自然不同。时代变迁,如今,敦煌的生意人已不仅仅局限于本地人,他们待人接物的方式也不再以口音论,因为敦煌人也与时俱进讲起了普通话。在沙州夜市,商家招呼客人已不再是浓重的敦煌口音,而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不过有一点,他们跟自己家人交流的时候,仍然讲的是敦煌话。有道是乡音难改,纵然普通话再流利,家乡话一定不能忘。
在敦煌汽车站附近,一个卖杏子的农家大嫂,一张口也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但她转身跟同来卖杏子的姐妹交流的时候,却又是满口的敦煌话。两种风格的语言,在她嘴里切换得顺畅自然,敦煌人的聪敏可见一斑。
漫步在敦煌街头,满眼里都是敦煌文化元素,人行道地砖上精美的雕刻,图案来自莫高窟壁画;汉唐风格的仿古建筑,一定源自汉唐盛世的建筑精髓;建筑物墙上,仿制的敦煌壁画惟妙惟肖,处处透着艺术气息;沙州夜市上出售的敦煌蜡染、木板刻画、石版画等极富敦煌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上面的精美图案,也是来自敦煌壁画。就连夜间照明的路灯,造型也是别具一格,彰显着汉唐遗风。
行走在这样的一座城市,让人时时都有梦回汉唐的感觉。是的,在这座城市里,敦煌文化元素无处不在。经过千年的浸染,敦煌文化早已渗透到了敦煌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敦煌文化的精髓在莫高窟,是莫高窟给了这座大漠戈壁绿洲城市精深的文化内涵。
今天,敦煌这座绿洲之城因享誉全球的敦煌文化而闻名,敦煌人继承先辈的文化遗产,并最大限度地汲取敦煌文化的营养,让这座地处沙漠腹地的小城不仅是沙漠绿洲,也是一座文化绿洲。
相关新闻
- 2017-12-17重庆=兰州=敦煌航线航班开通运营
- 2017-12-16重庆至兰州至敦煌航班正式开通
- 2017-12-14敦煌82岁老党员发挥余热 捐出60多年来收藏的红色历史资料(图)
- 2017-12-14筑牢战斗堡垒 提高党建质量——敦煌市基层党建工作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