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安宁区棚户区改造 让老百姓从“蜗居”到“安居”(图)
原标题:安宁区棚户区改造让老百姓从“蜗居”到“安居”
12月8日下午,当阳光透过8平米的落地窗户时,李健明正坐在新买的藤椅上美滋滋地看着家里的一切。“很难想象,一年前我还住在又黑又冷的小平房里。”李健明说。从没水没路的破旧平房,到住在110平米有着大阳台的“河景房”,一年多的时间,老李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安宁区棚户区改造以来,有2万余人和老李一样住上新居,同时在今后三年,安宁区还将以每年2000户以上的改造任务,力争到2020年基本完成城中村改造的所有任务,让6.64万辖区百姓搬离“蜗居”,圆一个“安居梦”。
从两扇小窗到8平米的落地窗
沿着北滨河路向西,在沙井驿街道有一处新建的小区叫“景宜家园”,这里正是李健明和2000多户棚改居民的新家。
“以前住平房,出行难、吃水难、取暖难,现在住楼房,柏油路、自来水、天然气、壁挂炉,简直没法比。”李健明回忆说,“老院子里,没下水,没暖气,连窗户都只有小小的两扇,一年四季房子里都是黑乎乎的,更别提窗外的风景了。”棚户区改造后,李健明告别了两扇窗户的“城中村”土房,和邻居们一同搬进了安置小区。“一进房子,这8平米的落地窗户最让人喜欢,房子敞亮了,心里就敞亮了。”李健明说。
今年,安宁区棚户区改造任务为4050户,目前全区6个涉农街道已完成拆迁约2500户。安置房建设中安宁堡街道、银滩路街道、十里店街道等地安置房正在进行施工。这些安置房的项目地大多都建在临近北滨河路的“黄金地段”,交通便捷,环境优雅,幼儿园、小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物业等便民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全区的棚户区、城中村改造,6个涉农街道的安置小区在北滨河路沿线一字排开,都是安宁区最好的地段,每个占地面积都在200亩以上,让老百姓住得安心、住得舒心。”安宁区沙井驿街道办副书记贾小龙告诉记者。
据了解,目前安宁区已有近2万棚改居民住上新居,在今后三年,安宁区还将以每年2000户以上的改造任务,力争到2020年基本完成城中村改造的所有任务,让6.64万辖区百姓搬离“蜗居”,圆一个“安居梦”。
换了房子还有了工作
“不仅帮我换了房子,街道还帮我解决了工作。”李健明兴奋地说。原来,征地之后,像李健明一样劳作了半生的失地农民生活比较空闲,生活也少了经济来源。李健明告诉记者,“街道和社区组织我们培训,身体好的在家门口小区、银行、单位当保安,会开车的联系运输公司跑车,妇女培训当月嫂。”如今,不到50岁的李健明找到了新工作,在小区当保安。
据了解,沙井驿街道有不少像李健明这样的失地群众,他们依托政府搭建的培训平台,依靠技术“吃饭”,凭借一技之长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同时,安宁区还积极搭建电工、服务员、物业管理、汽修等技能培训平台。年轻人通过劳务输转,有了更多求职创业的机会,老年人享受城镇养老保险实惠,从根本上解决了失地群众的后顾之忧。
“盘活土地”走“集体经济”
家住银滩路安置小区的赵继元,原本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会种地、懂养殖,是位种田的“老把式”。今年开春以来,赵继元一直没闲着,每天早上,街道的通勤车都会准时接他去赵家二沟种地。据了解,安宁区银滩路街道依托自然资源优势,通过棚户区改造项目,盘活了土地2000多亩,全力实施赵家二沟综合开发,壮大集体经济,走城郊农业、现代农业与观光农业发展之路,建设现代设施农业产业、高科技育种和薰衣草三大园区。目前,51座日光温室及2600平米联动温室已完成审批手续,新种植的1.5万棵桃树也初见收益。
不仅如此,沙井驿街道依托兰渝铁路编组站和通道经济优势,创办了以建材、仓储、加工、二手车交易等为主的亿嘉通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孔家崖街道依托城中村改造项目形成的商业铺面和大青山旅游开发项目,建设了商贸、运动休闲等服务产业集群……
安宁区各街道通过棚户区改造项目,整合优化资源、资本、资产结构,构建完成了街道集体经济监管中心、街道社区服务中心、街道有限责任公司的“两中心一公司”运营监管格局,建立集体“三资”信息化监管平台,44762人通过股民资格认证。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居民可持续性收入逐年增加,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路。兰州晚报记者 杨昕 文/图
相关新闻
- 2017-12-07兰州两个棚户区改造项目顺利封顶
- 2017-12-07兰州七里河两个棚户区综合改造项目4栋楼顺利封顶
- 2017-12-04甘肃省棚户区改造开工率100% 截至10月底开工16万套
- 2017-12-04甘肃省政府通报:截至10月底全省棚户区改造开工166198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