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民乐县废旧农膜回收项目让乡村垃圾变废为宝
中国甘肃网12月1日讯 (通讯员 焦德宏 段海月)时值冬日,地处金张掖腹地的民乐县银装素裹,寂静而壮美。行走乡间,往日随风乱舞的废旧地膜如今已难觅踪迹,困扰农村多年的废旧地膜和其他塑料垃圾问题在张掖市民乐县得到有效的解决。
在甘肃大业节水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院内,一辆辆装满了废旧地膜的农用车正排队卸货,工人们忙着过磅、登记、分拣,回收来的废旧地膜堆满了产区。
“以前的庄稼收完后,地膜没办法处理,只能收集起来掩埋、焚烧,污染环境不说,成年累月的废旧地膜对土壤的破坏也很严重。而今年县上的“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示范县建设项目”彻底改变了这一现状,农民每上交5公斤废旧地膜,到明年开春就会兑换到1公斤的新地膜,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捡干净自家地里的,还要到没人捡的地里去捡。手里拾着的是垃圾,得到的是真金白银的实惠,大家恨不得把以前埋掉的地膜都翻出来拾掉。”民乐县李寨村的李兴会高兴地说。
据了解,今年民乐县争取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专项资金共956万元,主要用于废旧农膜回收补助、标准化回收站建设等。项目采取“乡镇组织、群众参与、网点回收、集中拉运”的方式,积极推行“5公斤废旧农膜兑换1公斤新农膜”、企业回收1公斤废旧农膜补贴1元钱“以奖代补”政策,用经济手段撬动了环境保护的杠杆。为实现废旧地膜零污染目标,民乐县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按照“谁使用谁清理”的原则,土地流转户在合同签订之初向镇政府按照每亩地40元至60元的标准上缴废旧地膜清理押金,污染物清理完毕后经镇政府验收合格后返还押金。验收不合格的,镇政府雇用农民工再次清理,清理费用从押金中扣除。有了这些强制措施,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及广大农户自觉开始全面清理残留于田园、庭院、水源、路旁、建筑物附近的废旧农膜及塑料制品,并上交加工企业回收利用,企业再将废旧塑料进行加工变废为宝,一条闭合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全面形成,有效杜绝了全县废旧农膜焚烧、堆积、掩埋“以污治污”带来的环境污染。
民乐县现有耕地面积100.79万亩,为确保废旧农膜无缝清理,该县将废旧农膜回收工作划分为三个区域,分别由财政项目支持的民乐县瑞丰塑料薄膜有限责任公司、甘肃大业节水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民乐县天新农工贸有限责任公司三家企业分片回收,保证每家企业都能吃得下,吃得饱。在可见的实惠和盈利面前,农民和企业的干劲更足了。
大业节水公司经理韩忠贤说,往年该公司临时招聘农民工到地上捡拾废旧地膜,希望带动周边群众主动给他们上交废旧地膜,但一年也收不上100吨废旧地膜,因为缺乏加工原料,开工没几天就得停工。今年因为项目的实施,老百姓积极性很高,一个人每天拾地膜就能净收入160元,比打临工的收入高多了。今年废旧农膜回收已经达到了1300多吨,预计在明年三月份之前达到3000吨,有了充足的原料保证,企业盈利也有了保证。
民乐县瑞丰塑业总经理说,公司现已形成集中回收、加工、再利用的循环经济发展产业模式,年回收加工废旧农膜、废旧塑料瓶、废旧塑料、废旧滴灌带等再生资源万余吨,满足了生产需求。
在三大企业的带动下,民乐县城乡再生资源主要品种回收率达到95%以上。面对全国市场的需求,民乐县三家废旧农膜加工企业不约而同的将目光聚焦到了科研上。大业节水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韩忠贤亲自操刀搞科研,自主研发出了一条高效生产线,正在进行专利申请。瑞丰塑业则和河西学院开展院企合作,合作攻关秸秆和废旧薄膜分离技术,解决这一世界性难题。民乐县天新农工贸有限责任公司着眼延缓废旧地膜紫外线降解速度的课题,开始探索废旧地膜室内存储可行性研究,目前已小有成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在困扰农村多年的“白色垃圾”得到有效清理的同时,民乐县还向全县颁布了“限塑令”,让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意识在全民心中落地生根,共同托起民乐绿色、富裕的美好明天。
相关新闻
- 2017-12-01张掖市民乐县:乡村旅游绽放“富民花”
- 2017-11-09黄泽元赴张掖民乐县新民村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
- 2017-11-06张掖市民乐县:跨越80年的情缘
- 2017-11-06张掖市民乐县发展旅游产业助力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