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匠心,为国之瑰宝延续生命 记敦煌研究院石窟壁画修复专家李云鹤(中)
原标题:巧手匠心,为国之瑰宝延续生命
——记敦煌研究院石窟壁画修复专家李云鹤(中)
记者 施秀萍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最长情的告白莫过于陪伴,最温暖的承诺莫过于相守。
一次又一次遇上难题,一次又一次攻克难关……因为挚爱,李云鹤执着而又大胆地不断创新和实践,在文物保护修复方面,以炉火纯青的技术开创了一个又一个先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迄今无人超越的“奇迹”。
为爱执着
修复、修复,还是修复。李云鹤的生命中,壁画是他“永远捧在手心里的宝”,修复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主题,亦是他生命中最亮丽的色彩。
1963年的夏天,正在161窟修壁画的李云鹤听见一声巨响,心说:“完了。”果然,他从脚手架上爬下来,跑到161窟下方底层的130窟门口,已是灰尘扑面,一看,北壁塌了2平方米多,“心里那个痛啊”。
130窟开凿于盛唐时期,窟内有莫高窟第二大佛、身高26米的“南大佛”,主室南北壁各绘有高约15米的巨型菩萨坐像,顶部还有绘于宋代、敦煌石窟中最大的飞天图案,价值极高。
看到大面积的脱落,常书鸿赶紧拍电报和北京有关方面联系,院里则派人到天水买搭架子的木材。没多久,批复下来了,木材买回来了,可李云鹤傻眼了:已经塌毁了2平方米,但存在继续塌毁风险的空鼓壁画多达300多平方米,自己没有修复的经验,很多同行更是摇头咂舌,咋办?
有经验要做,没有经验就创造经验。能求助的,只有自己。
李云鹤先是和工人师傅豆占彪等人在崖面上打埋铆钎,再挂上石头,一次又一次地测量之后,终于测得每根直径12毫米、长20至30厘米的钢筋可以承重60公斤的石头,最多不超过75公斤;再根据脱落的壁画材质和密度,测算出每平方米壁画的重量。
“保守、安全一点,我按每根钢筋承受40公斤的重量做了布局。”从1963年到1965年,经过近两年的周密测算、精准布点、反复试验和论证,李云鹤按一根钢筋固定约1平方米壁画的办法,在130窟的壁面上,嵌插了300多个钢筋铆钎。
至今,130窟的壁画安然无恙。继161窟的“注射法”之后,在而立之年,李云鹤又以130窟的实际成功范例开了国内采取“铆固法”保护修复空鼓壁画的先河。
1975年,刚过不惑之年,李云鹤又对220窟甬道的西夏壁画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整体剥取、搬迁和复原,将西夏壁画“续接”在侧旁的唐代壁画边上,让西夏与唐,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壁画同时展现在一个平面上,使学者研究、游客参观更为直观和生动,成为“国内整体异地搬迁并成功复原”和“重层壁画分离”的第一人。
相关新闻
- 2017-11-26评论:【十九大精神在基层】“三句半”说新变化
- 2017-11-26【砥砺奋进的五年】打造西部铁路交通枢纽 甘肃铁路五年发展综述
- 2017-11-26十大旅游产品六十二项主题活动优惠大礼包 甘肃冬春旅游以“特”迎客
- 2017-11-26甘肃省国地税联合办税实现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