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兰州

兰州:站在更高历史起点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17-11-07 15:10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编辑:强励耘

  原标题:站在更高历史起点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中国甘肃网11月7日讯 据兰州日报报道(记者 李沛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进入新时代的客观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生了重大历史性变革、产生了重大历史性成就,“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我们将更好地分享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而带来的发展成果。围绕党的十九大报告,结合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中关于兰州发展的若干内容,市委党校联合本报为读者进行详细解读——

  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如何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共兰州市委党校校委委员、副教授李智明: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对党和国家发展历史方位的精辟概括。我国究竟要进入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十九大报告在揭示新时代的基本内涵时,用的是“将来时”,力求从“五个方面”来开辟一个新时代。

  一“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表明了新时代的中国要举什么样的旗、走什么样的路的问题。二“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表明了新时代要完成什么样的历史任务、进行什么样的战略安排的问题。三“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表明了讲新时代要坚持什么样的发展思想、达到什么样的发展目的的问题。四“是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表明了新时代要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实现什么样的宏伟目标的问题。五“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表明了新时代的中国处于什么样的国际地位、要对人类社会作出什么样的贡献的问题。这个新时代,从根本上是致力于解决我国发展起来以后由大国成为强国的根本问题。同时,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清醒认识到新的历史方位面临问题,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要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进入新时代客观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生了重大历史性变革、产生了重大历史性成就,“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全方位、开创性成就,夯实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雄厚基础;深层次、根本性变革,塑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面貌。

  进入新时代的基本依据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即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一个方面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同时,矛盾的另一方面是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不再是落后的社会生产,而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主要表现在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行业差距、群体差距;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还没有发展到很成熟、很完善的状态。

  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根据是“三个意味””,这在历史时间上讲的是“过去时”。“经过长期努力”是进入新时代或新的历史方位的“因”,“三个意味”是“果,同时也是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发展史上说,我们当前所处的时代,其历史地位与民族复兴的目标最为接近,表明我们进入了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来看我们进入了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从当代世界历史发展的视野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是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目前整个世界呈现出发展赤字、和平赤字、治理赤字三大难题。如何寻求世界发展的再生之路?习近平站在我国发展起来以后且由大国成为强国这一历史方位和历史起点上,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看,这一思想不仅把人类社会历史往前推进了,也把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历史大大向前推进了。从中华民族发展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迎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国共产党人要肩负并完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会日趋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在整个世界会显得更加坚强有力,更加拥有国际话语权!

  巩固压倒性态势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如何认识巩固压倒性态势,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中共兰州市委党校科研处副处长、副教授冯亚文:

  党的十九大报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进新时代描绘了宏伟蓝图,是指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向深入的政治宣言和行动指南。反腐败将如何推进,在报告中勾画出了明确的路线图。

  认识清醒,态度坚决。报告中指出“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只有以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深化标本兼治,保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才能跳出历史周期率,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表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对腐败的严重危害性有了更深刻而清醒的认识。彰显了党中央要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十八大以来,反腐无疑成为中国政治舞台上最亮眼的“主角”。反腐的力度、速率明显提升。反腐无论是在规模、深入性、密集程度,牵扯的官员层级之高,以及在制度探索方面,均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强态势。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反腐,频繁用“严峻复杂”、“常抓不懈”、“警钟长鸣”、“坚定不移”等关键词,历陈腐败危害,提醒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之所以有这样的认识和态度,源于对人类政权更迭史、兴亡史的深刻认识,源于对现实腐败严重性、复杂性及其发展趋势的正确判断。经过五年的努力,反腐形势从腐败与反腐败处于“胶着状态”,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再到“反腐败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反腐败在动态发展过程中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表明我国的反腐败斗争从战略相持向战略反攻推进。这一全面深刻、鼓舞人心的变化背后,离不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腐败的坚决意志与责任担当,离不开全国上上下下绝大多数人民的拥护与支持。这也是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根本保障和力量之源。

  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巩固压倒性态势、夺取压倒性胜利的决心必须坚如磐石。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坚决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表明如今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成为明确目标。报告中释放出今后反腐工作重点的明确信号。一是加大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报告中明确提出“在市县党委建立巡察制度,加大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力度。”基层反腐牵系着最为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是事关民心向背的大事,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也是党执政的政治基础。基层老百姓最关心的是与自己利益攸关之事。就像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使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使翻身农民看到了子孙后代的希望。因此才会有送儿参军、送夫入伍,才会有舍小家为大家的义举。当时,这些踊跃入伍的战士,很多人可能并不理解救国救民、共产主义的大道理,而是为了保卫与己利益攸关的土地改革胜利果实而献身的,这就是中国老百姓最实在与最纯朴的直觉。而且从长期看,反腐败的命运将取决于拍“苍蝇”,而非打“老虎”。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鼓舞人心。二是反腐持续向海外发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工作,从成立中央追逃办到开展“天网”“猎狐”行动,再到发出“红色通缉令”,随着一系列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行动的陆续展开,中国反腐向海外发力,形成了一张撒向全球的“天网”,向世人证明了“海外不是法外,外逃没有出路”。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不管腐败分子逃到哪里,都要缉拿归案、绳之以法。”明确了坚持加强反腐国际合作,编织全球反腐天网的思路不变。三是进一步推进依法反腐。报告提出“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建设覆盖纪检监察系统的检举举报平台。”这是推进依法反腐的重大举措。许多国家通过建立健全反腐败的法律制度,来进行反腐倡廉。早在1889年,英国就颁布了第一部反腐败法《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长期以来,我们反腐败的法律缺失,没有一部可遵循的基本法律。十九大报告提出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说明我国反腐败立法的路径和时间表已经明晰。四是制度的笼子越扎越牢。反腐败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的一个主要标志,就是“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制度日益完善,“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制度的笼子逐步成型。反腐要标本兼治,防治腐败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或修订了90多部党内法规,一部严密的制度之网已经形成。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国各地推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方案》,预示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即将在全国推开,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这将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反腐败的力量会更集中,反腐败覆盖面会更广,反腐工作也会更加有效。

  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民族复兴

  怎样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民族复兴?中共兰州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赵宏英: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深刻阐明,“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论述高度凝练了文化的价值和文化自信的功能,让我们认识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承担着更大的责任和使命。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拥有的生存方式和价值体系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影响力的坚定信念,关乎民族精神状态和社会精神风貌,关乎国家发展进步的动力与活力。坚定文化自信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汲取不竭动力。

  坚定文化自信,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的重要体现。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文化建设,注重发挥文化工作对革命、建设、改革的重大作用。我们党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她的肌体上就注入了新文化的基因和血液,形成了文化立党的特色和品质。延安时期是我党我军文化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探索形成的以“延安精神”为代表,涵盖各个文化领域的新民主主义文化体系,为增强民族自信、凝聚军民力量、推动边区发展、夺取抗战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和力量源泉。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就指出:“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在重申毛泽东同志这一科学论断的同时强调:“现在,我们可以满怀信心地说,这种形势的出现已经为期不远。”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当代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中,必将迎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创造出更加灿烂的先进文化。”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十八大报告强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从这些不同时期的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不仅重视文化建设,而且对文化自信的认识日益明确和坚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多次强调坚定文化自信,围绕这一主题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早在2014年2月24日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就提出要“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2016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更进一步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成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提升到一个崭新高度。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定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坚定文化自信,是坚定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题中之义。文化是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深刻影响和作用于政治和经济。我们的道路、理论体系、制度,都同我们的文化密切相关,统一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中。

  其中,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文化是内在动力。同时,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其本质就是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才能更加理性、更加自觉地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指引着前进方向、提供着精神动力。只有根植于文化自信上的“三个自信”,才能像根植于岩石基础的大厦一样坚固可靠。

  坚定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习近平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历史经验启示我们: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习近平曾经在2014年的文艺座谈会上讲过,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顽强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复兴进程始终与中华文化变革同步,在每个重要历史关头,正是依靠生生不息的文化自信与进取精神,中国人民才把握住了中国道路正确的前进方向,向着民族复兴的目标日益接近。今天我们强调文化自信,就是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文化支撑。

  以“共建共治共享”新理念加强和完善社区治理新局面

  怎样理解以“共建共治共享”新理念加强和完善社区治理新局面?中共兰州市委党校工作处副教授孙琳: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对加强和完善社区治理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社区作为社会治理基本单元和基础平台,巩固党执政基础的重要基石,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将城乡社区治理纳入国家治理体系以及强调社区依法治理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作用,到十九大提出将“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作为我国新时代重心下移基础模式,其理念及内容在不断丰富和发展。“共建共治共享”作为新时代社区治理新格局,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本质是打造全社区成员共同体,培育社区公共性生产和再生产,因为公共性是激发社区公众参与意识、培育社区“公平正义”社会价值、提升社区良性互动,发展自我协调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基础所在,所以面对个体自主性日益彰显,社会价值取向日趋多样化,基层组织必须通过激活社区各个成员有序参与“共建”,提升社区意识,依法确立主体资格而“共治”,引领社区成员“共享”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使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新格局的新理念、新思想更加充实、更可持续、更有保障。

  社区治理社会化意味要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政治、组织优势转化为管理、服务优势,提高引领社会、组织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能力;要发挥基层政府主导作用,积极培植和发展各种社会自治组织,理清职责整合资源,形成运转高效的社会治理合力;要依法协同全社会的力量,发挥全体民众的智慧和辖区企事业单位社会管理服务职责;要发挥公众参与的基础作用,组织居民群众协商解决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困难问题和矛盾纠纷。从公开问题到解决问题,社区治理比以往更重要的是加强规范化建设,完善居民当家做主的权利行使机制,树立“居民是社区建设的主体”,强化社区精神培育;建立诉求回应机制,完善社区利益协商机制,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社区服务业,提升服务社区居民的供给能力,这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社会基础。

  社区治理法治化意味着把社区治理各项工作纳入法治轨道,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社区治理难题。这既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应有之义,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因为在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法治作为社区治理的最优模式,要发挥长效保障机制作用,一要完善社区治理领域相立法;二要依法问责,防止因不依法办事、侵犯群众合法权益而引发社会矛盾;三要健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四要培育依法依规生活方式,健全完善各种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软法”性质的社会规范,充分发挥这些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社区治理智能化意味着科技与社区治理的深度融合,是推进社区治理工作的时代要求与关键的方式方法,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网民数量急增,海量信息交流涌动,给各社区治理主体提出了新挑战,比如智能手机使用,尤其给社区老年居民带来的“甜蜜烦恼”,所以基层政府要提高社区信息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水平,实施“互联网+社区”行动计划,务实推进智慧社区信息系统建设,提高社区治理的预见性、精准性、高效性,同时还要在社区弱势群体中普及信息化技术应用,引导辖区内各类组织和居民主动适应科技发展的大势,提升社区整体信息化应用能力。

  社区治理专业化意味着尊重社会运行规律和治理规律,善于运用专业的队伍、专业的方法、专业的精神提升社区治理效能。这是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社会矛盾和问题趋向复杂化的必然要求。加强培养社区专业队伍建设,除应在大专院校设置培养专门社区治理后备人才的相应专业外,还应依托社会举办各种社区治理在职人员培训班,鼓励和支持在职社区工作者参加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评价和学历教育,并对获得社会工作职业资格给予职业津贴,提升在职人员的法律素质和专业技能;加强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建设,推动社区社会工作岗位开发,增加社区组织、社会组织专业社工人才数量,推动社工专业理念、方法在社区工作中普及应用,突出专业引领,加强融合创新,将专业社会工作有机融入到社区治理的各个方面,使社区建设拥有专业支撑和力量保障。

  牢牢把握社会主要矛盾深入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如何牢牢把握社会主要矛盾,深入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中共兰州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讲师史泾洮:

  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的重新定位和全新表述,明确了人民群众的需求已经升级。今天,与美好生活需要所对立的,已不再是生产力不足、物产匮乏、公共产品和服务落后,而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这一论断,是中国共产党对当前我国现实的客观认识、社会规律的准确把握、社会发展的科学预见。站在全新的更高的历史起点上,要持续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所关心的教育、就业、住房、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公共安全等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我们就应更加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信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珍惜全面深化改革发展成果,在党中央的带领下与全国人民一道完成新的历史使命。

  发展社会事业要坚持党的领导和深入转变政府职能。中国社会的发展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社会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共产党。要想维护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最大程度地凝聚民心形成合力,把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最根本最关键的就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同时意味着要按照党的既定路线方针,深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机制改革,减政放权,优化服务,为各项社会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发展空间和政策支持。政府在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上逐步向发包者、监管者转变;放开一定的社会成长空间,推动其它社会成员一同提供更多优质满意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加快发展民生是发展社会事业的基础。就业、教育、住房、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事项,是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当前,我们的经济总量已经做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另一方面,人民群众普遍反映上学、就业、住房、看病存在较多困难,特别是一些优质资源相对缺乏引发了一些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概括民生需求的变化,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需求品种越来越多。人民群众不再只是吃穿住行的需要,还有发展的需要。要有文化娱乐、权利保障、环境保护、政治参与,需求的内容丰富多样。二是需求标准越来越高。同样是吃穿住行,要吃的健康安全、期盼更好的教育、出行便利快捷。民生需求的多样化和高级化反衬出公共产品和服务在供给上存在着匹配不足的现实问题、党和政府在调控社会资源满足社会需求上还存在着较大差距。解决问题的重要举措,就是要加强公共服务的供给。有两条路径:一是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量。人民群众收入水平的提高,必定会带来医疗、教育等正常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量增加。当供给量没有同步增加时,会导致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出现竞争,市场机制作用下价格必定上涨,这样会造成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引发反预期走向的社会效应。二是增加公共政策的调控配套,在综合施策下,加强对“老少边穷”特殊地区地域和特殊群体的政策供给,补齐民生短板。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需要加强社会治理。新一轮的社会建设,既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也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健全公共安全体系,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在下一个阶段,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我们的首要目标,这个目标必定会要求我们持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会治理的现代化也必将会成为党和人民群众对未来的共同期盼和奋斗目标。持续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首先要释放和培育出一个成熟的社会主体,其次是要做到社会发展充满活力和社会运行机制稳定有序。十八大以来的政府职能转变,已经为社会发展释放出的一个较为宽松的成长空间,现代社会治理格局也已基本形成。下一步就是要逐步健全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运行机制。所谓充满活力,就是要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就是要发展社会组织,发展社区居民自治和自我服务,激发社会活力。所谓和谐有序,就是要坚持协调发展理念,加快社会信用体系、人口基础信息库、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疏导机制、危机干预机制等社会基础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公平公正处理社会事务,使各社会主体间合作共赢,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精彩推荐

  • 兰州市环境保护税纳税人信息交接工作顺利完成(图) 兰州市环境保护税纳税人信息交接工作顺利完成(图)
  • 甘肃农民书画研究会送文化到临泽 甘肃农民书画研究会送文化到临泽
  • 兰州市永登县“绣花”扶贫结硕果(图) 兰州市永登县“绣花”扶贫结硕果(图)
  • 兰州市“夕阳红合唱团”全国合唱节喜获老年组银奖(图) 兰州市“夕阳红合唱团”全国合唱节喜获老年组银奖(图)
  • 酒泉:入画来(图) 酒泉:入画来(图)
  • 酒泉肃州区金泉路社区居民——我们的晚年很幸福 酒泉肃州区金泉路社区居民——我们的晚年很幸福
  • 【环保督察进行时】酒泉:20余只大天鹅将在盐池湾湿地越冬(图) 【环保督察进行时】酒泉:20余只大天鹅将在盐池湾湿地越冬(图)
  • 2018高考艺术类统考首次实行网上报名 2018高考艺术类统考首次实行网上报名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甘肃省委第一至第四巡视组集中进驻 对
2   砥砺品格 奋发有为 建功立业——《习近
3   【陇原视觉】和平使命 维和勇士再出
4   砥砺奋进的五年,给你的家乡投一篇
5   秦直道中国(庆阳·合水)乡村马拉松赛
6   甘肃省“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
7   甘肃金昌迎来“赏菊季” 近百种菊花戈
8   甘肃省委巡视组第一批集中进驻4家单位
9   绿色开发 深度转化 延伸增值 循环利用
10   图解:喜迎十九大| 这90个新名词必须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