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高校综合

砥砺奋进的五年 | 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践行“传媒六艺” 促进跨越发展(图)

17-10-26 14:47 来源:西北师范大学 编辑:张玉芳

  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新闻学院)是学校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应用人才培养需要而重组建立的学院。

  2014年4月,根据中宣部、教育部《关于地方党委宣传部门与高等学校共建新闻学院的意见》,学校成立新闻学院,与传媒学院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同时,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与西北师范大学共建新闻学院。

  学院成立之初,就制定了《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新闻学院)“传媒六艺”(礼、乐、摄、制、书、说)专业技能综合素质提升工程》,实施“传媒六艺·三百计划”,组织开展“文化名人进校园”、“重返经典”、“看中国”等品牌活动,努力营造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和谐氛围,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创造性人才。

  一、跨越发展创一流

  1.学科建设零突破。建院以来,传媒学院(新闻学院)在学科和专业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学科建设成绩突出,填补了两项空白:成功申报“文化与传播”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实现了博士点零的突破,使学院学科建设上了新台阶;新闻传播学入选第五批甘肃省重点学科,添补了甘肃省在这一学科的空白。

  学院现设新闻学、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动画等4个本科专业,有文化与传播1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戏剧与影视学、艺术学理论2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文化与传播1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和艺术硕士(广播电视)1个专业学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被评为甘肃省高校省级特色专业。传媒实验教学中心成功入选第八批甘肃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突出社会服务功能。积极争取省委宣传部在学院设立甘肃省融合媒体研训基地,甘肃省教育厅在学院设立甘肃教育网络舆情监测中心,学院科研平台建设工作取得重大突破。积极争取,获得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编导类招生专业考试主考单位资格,充分展示了学院的办学实力,也为学校赢得了一定的社会地位。

  聘请时任甘肃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连辑和著名文艺理论家、兰州大学博士生导师雷达担任学院名誉院长,提高办学知名度,扩大社会影响力。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大力加强校地校企合作,与北京通宇思科数字电影学院、南特数码科技集团、科讯(香港)公司等及中央、省市县等30余家媒体签署校企合作协议,在学生培养、剧本创作、文化资源开发、实践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与兰州市广电总台联合建立“兰州播音主持培训基地”,共同打造品牌主持人。中国甘肃网在学院设有校园记者站。

  3.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先后聘请连辑、雷达、李敬泽、贾平凹、刘震云、朱大可、李修平、水均益、朱军、张莉、敬一丹、刘承萱、郭本敏、施战军、李汀、陈逸恒、张智华、邱华栋、狄多华、李文举、刘炘、王小枢、秦川、常晓丹、流云等30多位国内业界知名人士和专家学者及美籍华裔影视专家、电视制片人、编导于晓,德国影视专家、导演伊内戈·韦斯特米尔,法国影视专家、制片人、导演米切尔·塔比特,荷兰籍华裔影视专家赵佳,荷兰影视专家弗朗西斯科·约瑟夫·安东尼斯·谢佛尔以及美国影视专家杰弗里·阿兰·杜伊等国外专家学者、外籍华人等为学院兼职教授或兼职硕士生导师,壮大师资力量,提高培养质量。

  4.加强教师科研能力。传媒学院(新闻学院)教师先后承担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甘肃省重点文艺资助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30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40余部,摄制电视专题片、教学片30多部(集),获得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甘肃省敦煌文艺奖、甘肃省优秀图书奖、甘肃省高校教学成果奖等各种奖励50余项。

  学院教师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入选甘肃省领军人才,2人入选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文艺界人才。

  2016年,学院教师出版人文社会科学类著作12部,其中国家级出版社6部。发表人文社会科学类论文A1类1篇,A2类8篇,CSSCI论文17篇,均居全校文科应用学科前列。

  二、 传媒六艺育英才

  1. 传媒六艺立本。以《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新闻学院)“传媒六艺”(礼、乐、摄、制、书、说)专业技能综合素质提升工程》为办学指导思想,以“传媒六艺”(礼:养成文明行为,加强道德修养;乐:陶冶高尚情操,提高艺术境界;摄:捕捉精彩瞬间,再现生活百态;制:完美创意剪辑,追求技艺合璧;书:涤荡心灵世界,激发创作灵感;说:吟诵毓苑铎声,唱念随声所欲。)作为立院之本。同时,出台“传媒六艺·三百计划”,即经典文本100本阅读计划、经典影片100部赏析计划和写作能力100篇训练计划;出台《传媒学院本硕联动综合能力提升计划》,通过本硕联动、小组培育、专家导解、读书沙龙、影视赏析沙龙、评优竞赛、赏读结集等途径全面实现培养目标。学院图书室为“传媒六艺·三百计划”配备了100部126册经典书目,100部电影影像资料。要求学院学生每学期提交文学艺术创作作品15篇,并在素质拓展学分体系中记录学分。

  实施“12345”工作计划。围绕“一个工程”——“传媒六艺”大学生专业技能综合提升工程,打造“两支团队”——创作团队,制做团队,实施“三大计划”——思想道德建设计划、优良学风建设计划、品牌文化建设计划,建设“四个平台”——影视赛事、艺术舞台、卓越新闻人才、动画制作,推行“五大品牌活动”——嘉峪关国际短片节大学生电影节、甘肃省大学生“金话筒”主持人大赛、甘肃省大学生朗诵大赛、甘肃省新闻及摄影大赛、甘肃省动画设计大赛,在彰显专业特色的同时,营造激情飞扬的学习氛围,培养传媒新锐。

  2.专业竞赛育人。传媒学院(新闻学院)积极创造条件、挖掘资源,主办、承办、联办、协办了一系列专业活动,鼓励学生多动手出产品,多上台展风采,多比赛出成绩。主办了甘肃省大学生“金话筒”主持人大赛、朗诵大赛、“甘肃广电网络杯”微电影网络剧大赛、嘉峪关国际短片节大学生单元等省级赛事;举办了“毓苑铎声”、“端午抒怀”、“印象舒婷”等大型经典诗文朗诵会;组织学生自编自演话剧、广播剧、网络剧,话剧《女生禁入》获得“金刺猬奖”,将《孔子》《张自忠》《丝绸之路》等话剧搬上舞台,在甘肃大剧院展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教育部齐越朗诵艺术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夏青杯”朗诵大赛、万峰林国际微电影盛典、四川金熊猫电视节、西安国际民间影像节、“科讯杯”大学生DV作品大赛、甘肃省大学生DV创作大赛、甘肃省大学生演讲比赛、中国兰州主持人大赛等省内外文化艺术活动,在话剧演出、主持人大赛、朗诵大赛、DV大赛、诗会、演讲比赛、电影电视节等文化艺术活动中屡屡获大奖,得佳绩,展风采,促成才。其中,《荷尔德林的陶》等电影作品参加戛纳、釜山等国际电影节;在校学生执导并举办个人电影展映活动中,影片《失乐岛》成为国内首部院线公映的大学生商业电影,在广州、兰州、敦煌等城市举行巡回放映及院线放映;纪录片《缺水的土地》《猫爷狗妈的非典型生活》入围第十届半岛电影节,《缺水的土地》同时获得中国镇江国际纪录片盛典“新地平线”单元银山奖、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摄影奖、甘肃电视金鹰奖最佳编导奖;纪录片《开学》获第22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第16届大学生原创影片大赛“评委会特别奖”、第三届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展大学生短片大赛一等奖;纪录片《守望舟曲》获“第二届中国?西安国际民间影像节”校园文化单元二等奖,全国优秀电视节目奖“幸福家庭”栏目三等奖;纪录片《过年》入围第三届金荷奖参赛单元;纪录片《艺考路上》获“首届万峰林国际微电影盛典”纪实类二等奖,《青天妙音在我心》入围丝绸银幕亚洲美国电影节。学生个人拍电影、写专著、出专辑,成果斐然。不少学生出版了学术著作、文学艺术作品,在核心刊物发表理论文章,在《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工人日报》等报刊刊发新闻报道。

  积极引导学院主导、老师主创、学生主动的实践活动,拓展平台,主动出击,全面联系,引进走出,月月有实践,天天有活动,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节假日进行常态化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上舞台、出作品、见声音,参加各种竞赛活动,培养一批活跃在各个舞台上的小名星。学生创业团队尚域文化传媒公司、六艺影社、木铎影社等创作了一批优秀的作品。

  3.服务管理保障。传媒学院(新闻学院)成立“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学院、学院团学组织、班级、宿舍四级管理体系分层负责,全面落实各项工作。进一步加强班主任工作,奖罚分明,根据考核结果分类发放班主任津贴,并按照学校标准1:1配套津贴。建立学生助理辅导员制度,上一级班长、团支部书记担任下一级班级学生助理辅导员,协助班主任开展工作。加强“四自”组织建设,创新学生自组织运行机制,组建“学生听证委员会”“教学质量监督委员会”“公寓管理与服务委员会”“校园文明监督与服务委员会”“食品卫生监督委员会”等学生自组织,通过“领导接待日”等活动形式推进学生参与民主管理,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学院团委、学生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了工作制度、会议制度、值班制度、签到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通过全体干部例会、团学联系会议、部长例会、部门例会、重点活动工作组制等形成了规范的工作程序和方法,调动了学生干部的积极性,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加强就业创业工作,重点培育和建设就业创业孵化团队,聘请企业家、杰出校友举办创新创业论坛,担任大学生创新创业导师。不断增强创新创业大赛实效,培育学生积极参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意识。建设“生活、学业、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室,拓宽就业渠道,推进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合作建设“学生实习就业基地”。全面开展毕业生就业跟踪调研,重点回访优秀毕业生。开展包括创业讲坛、秀出风采(视频展示)、职为你开、今日我做主(我是考官)、远方在哪里(职业规划)、苦乐三人行(经历分享)等子项目的“传媒六艺”创新创业拓展营系列活动。建立强大的信息平台,建立师生新媒体交互系统,充分利用微信、微博、QQ等新媒体手段,建立师生互动交流矩阵,实现辅导员、班主任与家长、学生之间一对一、一对多的交流互动,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动态。

  三、品牌活动铸特色

  1.文化名人进校园。积极推进校园文化活动内容与形式的创新,举办了一系列专业性、精品化、有影响的文化艺术活动。传媒学院(新闻学院)充分利用传媒业界资源,邀请知名文化学者开展“文化名人进校园”活动,通过举办讲座、报告等形式扩大学生的专业视野,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与素质,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文化名人进校园”系列文化交流和学术活动启动以来,已经先后邀请文化学者、批评家、作家、同济大学博士生导师朱大可教授,评论家、中国小说学会原会长雷达,作家贾平凹,作家、编剧刘震云,中央新影集团副总裁、总编辑郭本敏,《人民文学》杂志主编施战军,表演艺术家陈逸恒,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周星教授,作家、文学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国家一级编剧李汀,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福建省文联副主席、厦门市文联主席舒婷,文学评论家、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陈思和教授,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央视主持人李修平、水均益、朱军、敬一丹等文化名人与传媒学子心与心碰撞,面对面交流。每一次“文化名人进校园”活动的举办,不仅是一次艺术的盛会,更是一场文化的盛宴。活动丰富和繁荣了校园文化生活,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以高品位的文化陶冶情操,用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塑造高素质人才,让师生追随文化名家,绽放艺术梦想,在与文化艺术名家的交流互动中,得到受益终身的启发和收获。同时,启动“传媒精英进课堂”活动,邀请中央、省市传媒业界精英走进课堂,与同学们面对面进行交流。目前,已经邀请20余位传媒业界精英走上课堂。

   2.重返经典大讲堂。在重读经典的过程中,传承人类文化、构筑精神家园、创新教学模式、陶冶学子情怀、对话人生哲理。

  “重返经典”系列活动分讲、抄、诵、演、行等板块。“讲”,就是开设电视大讲堂,邀请省内外的知名学者来解读经典著作和经典影视作品;“抄”就是让师生抄写经典诗文;“诵”,就是通过朗诵会、诗会诵读经典;“演”,就是通过话剧、情景剧、短剧等演绎经典;“行”,就是倡行礼仪,践行经典。电视大讲堂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分专题讲授,同时,每期还邀请校内外相关专家学者进行互动讨论发言。活动全程录制并在电视台播出。

  目前,重返经典已经邀请校内外文化学者、专家教授李敬泽、陈思和、白烨、陈传席、范鹏、王登渤、贺雄飞,陈克恭、赵逵夫、王鉴、李并成、李朝东、彭金山、韩高年、马世年、曹进、马如云等30余位省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主讲“重返经典”电视大讲堂,内容涉及文学、历史、哲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各个领域。

  3.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传媒学院(新闻学院)连续三届参与“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来自美国、加拿大、新加坡、芬兰、南非、罗马尼亚、阿根廷等国家的30余位外国大学生和指导老师,在甘肃拍摄了内容涉及兰州牛肉面、羊皮筏子、秦腔、刻葫芦及裕固族、保安族、东乡族婚俗、擀毡、盖碗茶以及大国工匠、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等文化元素,完成30部纪录短片,参与国内外的展映与传播。其中,《来一碗兰州牛肉面》摘取2015年“看中国·金目奖”桂冠。《刀剑大师》获得2016“看中国?金目奖”三等奖,西北师范大学两次获得“最佳组织奖”。

  2015年11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发表题为《深化合作伙伴关系共建亚洲美好家园》的重要演讲时,盛赞新加坡青年通过牛肉面、羊皮筏子等元素了解和传递中华文化。以此为契机,西北师大向“一带一路”沿线大学生发出倡议,在互联互通中共同成长。活动一度形成新闻热点,30余家国家、省、市新闻媒体进行了跟踪报道。

  同时,学院还组织开展了“传媒精英进课堂”、“核桃树下”读书会、“六艺”读书会、“六艺大讲堂”、“六艺讲坛”、“六艺论坛”等品牌活动,着力打造具有学院特色和较高艺术水准的文化品牌。

  四、党建引领夯基础

  1.健全组织。进一步明确学院党委成员分工,靠实党建工作责任。调整重组完善党支部设置,落实党建工作任务。成立党小组,夯实党建工作组织基础。规范议事决策程序和强化党政分工合作,协调配合的工作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学院党委委员和党支部书记、党小组长作用,增强党建工作活力。加强对学院工会和团学工作的领导。始终把工会和团学工作当做大事来抓,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每周一上午的例会定期听取有关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工作上中实际问题。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活动,在全体党员中形成学习遵守和维护党章党规、自觉做合格党员的浓厚氛围,把党章党规要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落实到教学科研与学生管理各项工作行动上,推动学院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通过建立党小组微信群,适时推送学习资料,及时讨论学习心得,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扩展学习领域,活跃学习气氛。作为部校共建新闻学院,突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等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自觉把讲话精神贯彻到新闻传播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当中,强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

  2.建章立制。为了提高学院科学决策水平,制定和完善了《传媒学院会议制度》《传媒学院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传媒学院院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传媒学院党委委员会会议议事决策规则》《传媒学院书记、院长接待日制度》等制度规范的基础上,修订完善《传媒学院校内津贴分配实施细则》《传媒学院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传媒学院本科学生综合测评实施办法》《传媒学院研究生、本科学生奖学金评定办法》《传媒学院(新闻学院)“传媒六艺”(礼、乐、摄、制、书、说)专业技能综合素质提升工程》《传媒学院(新闻学院)经费管理使用办法(试行)》等规章制度,规范学院办学行为。

  坚持每周一上午的党政联席例会制度,通过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和决定学院重要事项,提高学院工作的执行力。支持本单位行政负责人在其职责范围内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的同时,加强党组织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坚持学生党员联系宿舍制度。每位学生党员至少联系一个宿舍,推动学生党员“一带一”帮扶活动,以党员宿舍带动其他宿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学生党员平时通过座谈、交流和参与宿舍活动等多种方式,主动与所联系宿舍同学沟通谈心,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新时期,新征程,新篇章。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新闻学院)将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甘肃省建设文化大省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为契机,打造高水平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基地、高水平文化产品研发基地、高水平文化产业研究规划基地、高水平文化产业精英集聚基地、高水平文化产业师资培训基地,着力打造富有特色、实力和活力的创新型品牌学院,努力把学院建成高水平、有特色,西北一流、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的传媒学院。

精彩推荐

  • 【践行十九大 全景看甘肃】航拍塞上明珠阿克塞 【践行十九大 全景看甘肃】航拍塞上明珠阿克塞
  • 【践行十九大 全景看甘肃】建设中的阿克塞民族新村小康住宅楼 【践行十九大 全景看甘肃】建设中的阿克塞民族新村小康住宅楼
  • 【践行十九大 全景看甘肃】阿克塞金山路夜景 【践行十九大 全景看甘肃】阿克塞金山路夜景
  • 【践行十九大 全景看甘肃】秀美家园(酒泉城区) 【践行十九大 全景看甘肃】秀美家园(酒泉城区)
  • 【践行十九大 全景看甘肃】高铁时代 【践行十九大 全景看甘肃】高铁时代
  • 【践行十九大 全景看甘肃】大路通天 【践行十九大 全景看甘肃】大路通天
  • 【践行十九大 全景看甘肃】丹霞奇观 【践行十九大 全景看甘肃】丹霞奇观
  • 【践行十九大 全景看甘肃】大地彩盘 【践行十九大 全景看甘肃】大地彩盘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甘肃省委第一至第四巡视组集中进驻 对
2   砥砺品格 奋发有为 建功立业——《习近
3   【陇原视觉】和平使命 维和勇士再出
4   砥砺奋进的五年,给你的家乡投一篇
5   秦直道中国(庆阳·合水)乡村马拉松赛
6   甘肃省“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
7   甘肃金昌迎来“赏菊季” 近百种菊花戈
8   甘肃省委巡视组第一批集中进驻4家单位
9   绿色开发 深度转化 延伸增值 循环利用
10   图解:喜迎十九大| 这90个新名词必须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