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感受这片和我们血液一样温暖的甘南土地
这是一场有计划的闯入。
不同于简单的出游,作为怀揣着新闻理想的新闻学子,我们来到甘南这片土地行走、寻找变化、发现新闻。在行走开始前,大家挨个表明行走的初衷,出征时自己充满情怀的语句仿佛还在耳边回响,“我想去感受一下这片土地的温度。”
扪心自问,此行我感受到的那片土地的温度到底是怎样的?或许那片土地的温度和我血液的温度是一样的吧。在甘南这片土地上生活的同胞,他们的宗教、信仰和生活对于我们这一行人来说都是新鲜的。
背着孩子在行礼的老人 孙康洁/摄
一路走过合作、夏河、卓尼和迭部,这四个城区都不是很大,步行从城区中心出发到任何地方都在半个小时以内。每天的行走访问都让我对这些地方愈发熟悉,有时甚至会有种错觉。这里更像是我从小生长的那个小县城,质朴、安静而又亲切。突然间,我仿佛觉得我并不是一个闯入者了。尽管如此,我和这里还是隔了一层文化上的屏障,隔着那种被佛光浸染的文化和信仰。
老人在转经筒 孙康洁/摄
年轻人在磕长头 刘继衡/摄
在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我遇到了一个四十多岁仍坚持进修学习的藏族老师万玛才旦,因为故乡情节而选择在此任教十余年,始终保持着一颗积极进取的心。他博士生考了三次才得偿所愿,而今年秋天他将到兰大开始他的博士生涯。当问及他今后的打算,“还是多学些东西,提高自己的水平,回来接着教好学生。”说起他热爱的教学工作万玛才旦满是笑容。
万玛才旦在上课 于静/摄
在夏河,我们发现了一种僧人穿的手工藏靴,我们便开始了一场寻靴之旅,从街边不足四平米的手工制靴人的店面再到一家小小的手工家庭作坊,我们知道还是有一群人在坚守着这门手艺。很幸运地遇到坎召草一家,参观他们开在家中的藏靴作坊,听他们讲述一路走来经历的艰难。“这么一门民间工艺传承至今也不容易,所以我们打算做到老,虽然我们的力量是微薄的,但还是希望能传承下去。”或许手工藏靴今后的出路就在于他们这一辈人的坚守和努力了。
甘南这一路走来,想要网罗尽所到之处的往来变迁并不可能,甘南的变化也不是数日便能看尽的,这些也只是一些记忆深刻之景,是甘南大多数人的一点点缩影片段。我不禁思考起这些小人物生活的酸甜苦辣,他们坚守着生活的美好,怀抱着美好的憧憬,过好当下的每一天。所以哪怕我们作为闯入者来到这片秘境,仍可以通过共通的情感得以交流获得感动,感受这片和我们血液一样温暖的甘南土地。
合作美仁大草原上的经幡 刘继衡/摄
兰州大学校园记者 孙康洁 刘继衡 于静 指导教师 李晓灵 张维民 王臻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