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路”见中卫
7月12日,记者一行12人由兰州乘火车至中卫,刚出站,未等反应过来,十来个中年汉子就放开嗓子拥上来:“你们去哪?”“你们四个一辆车!”“来来来!走走走!”声音浑厚洪亮,如同雷震。
中卫市区的出租车 (刘飞/摄)
这些汉子是出租车司机,他们热情高涨,信心十足。他们早摸清了车站的规律,每每长途火车停靠时,都聚到出站口,中气十足地拉客,着急起来还拽一拽旅客的衣服。中卫的出租车一律用扎眼、明快的黄色,在中卫最繁华的地段,每通过5辆汽车,就有2辆是这样的出租车。
大密度的出租车带来的竞争压力降低了出租车费。为了吸引乘客,司机们很少打表。从市区的鼓楼到沙坡头景区这段路,打表约需40元,司机实际只要30元——他们通过为游客代购景区门票、推荐住宿等赚取回扣,弥补这部分收入。故而他们都热情而健谈,对中卫市所有旅游产业都如数家珍。
中卫市以沙坡头为主要景点,大力打造旅游城市。从市区前往沙坡头,除了出租车,只有2路公交车。这种公交车类似于大巴,每辆可容纳20人。沿途的村民,也主要通过这样的公交车与城区联系。
中卫的农村地区地广人稀,公路较窄,很难两车并行,所幸路上车并不多。公交车开得飞快,打开的车窗里灌进温乎乎的风。路旁不远就有沙山,沙质细腻如粉,被风吹成小小丘陵,有的生着灰绿的植物。虽然风力不小,却没有沙土飞扬。80余年以前范长江哀叹的“大风起兮沙飞扬,土填耳目兮心内慌,安得家屋兮躲一场”,已经成了过去式,至少如今的中卫,其治沙水平是世界前列的。沙坡头景区有一所中国科学院的研究所,专门研究固沙技术。他们从上个世纪50年代就扎根在这里,依托这座沙山,开创性地研究出了方格固沙技术等一系列固沙技术,并应用在全国各沙漠化地区。
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 (张浩哲/摄)
出沙坡头景区,就见一条沥青小路,在沙山和村落之间直直延伸进去。虽然路面平坦,但小路只能容纳一辆客车通行,好在路上行人寥寥,不但不拥堵,反而有些空阔。
沿着小路向前走,一路上错落着七八个农家乐,真正的农家却要再深入一公里。村子黑瓦白墙,路面干净整洁,路旁细细的槐树抽出稀疏的翠绿枝叶,显然是新种的。
2016年,中卫市投资5000万元,在此建设穆民风情苑项目,全村建筑风格十分统一,全村被打造成了一整个回族特色旅游村寨。这个叫“鸣沙村”的村庄,是2012年10月起从海原县搬迁至此的生态移民村,当时村里人均收入只有2400多元,如今已达近万元,“旅游扶贫”成效显著。“政府又投资给我们修路,到时候(通往鸣沙村的)路扩成9米宽,交通就方便了,游客就更多了。照这样的发展势头,2018年实现整村脱贫致富不成问题。”鸣沙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王文红告诉记者。
生态移民村鸣沙村 (张浩哲/摄)
中卫市区也以旅游城市为标准,道路洁净,绿树成荫,每条街各司其职,十分热闹。长长的古建一条街,每个店铺的招牌都是同样的大小和色调,公交站牌上都有朱红的仿古花纹;烧烤一条街,两边整整齐齐的一溜儿露天桌椅,每经过一家,都有服务员热情地迎上来,眉飞色舞地介绍自家的特色烧烤。
回首中卫,从她的每一条路,这座城市的气质,可见一斑了。
兰州大学校园记者 杨佳奕 刘飞 张浩哲 指导教师 阴雨永 王臻
相关新闻
- 2017-08-07甘肃省出台“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 实现由以治病为中心转为以健康为中心
- 2017-08-04【先锋行动】天水武山四门中心卫生院党支部:卫生战线上的“新先锋”
- 2017-08-04兰州市儿童福利院孩子走进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 2017-08-03甘肃省卫生计生委:一类二类疫苗均实行政府集中招标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