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新城 五年奋进——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五周年综述(图)
本网记者 张兰琴 杨成 文/图
2012年8月20日,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成为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重庆两江、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之后的全国第五个、西北第一个国家级新区。自此,这片希望的热土拉开了大开放、大建设、大发展的序幕。
五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甘肃省委、省政府和兰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兰州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带领干部群众不断地开拓奋斗,围绕国家赋予兰州新区“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这个战略定位,促使一个农业村镇快速崛起为产城融合的现代新城。
数据显示,2012年—2017年,兰州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6.57%,是期初的3.2倍;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6.61%,是期初的29.4倍;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82%,是期初的2.1倍;大口径财政收入年均增长62.78%,是期初的11.4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62.18%,是期初的11.2倍。
8月15日,记者跟随媒体采访团来到兰州新区,再次踏上这片热土,看到的是一个日新月异的丝路新城正在崛起。
兰石集团持续高速发展,近年成为甘肃省唯一一家进入中国机械工业的百强企业
站在兰州新区东部一处开阔的高地上,水秦路生态修复工程形成的景观绿化带在眼前葱茏一片;总占地2954亩的兰石集团高端装备制造工业园区在身后赫然耸立;规划面积16平方公里,入住院校11所,入住规模达到15万人的职教园区掩映在远处的高楼绿树之间,即将在这个开学季迎来又一批学校入住,为蓬勃发展的兰州新区注入鲜活的动力……
而这一切,只是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五周年来发展的一个个特写。
城市规划创新发展
2012年,兰州新区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以高水平规划设计引领新区发展方向, 70多项详细规划实现了全域城乡统筹和控规全覆盖,并形成了与兰州主城区功能互补、相互协调的大兰州规划体系。
按照产城融合发展的思路,兰州新区着力完善城市功能体系,城市配套设施日趋完善。
基础设施方面,累计投资860亿元,完成核心区12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道路、供排水、燃气、电力、通讯等基础配套工程;建设城市道路142条619公里,现代化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形成;开通兰秦快速通道、兰州至中川城际铁路,形成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快速路紧密衔接的立体交通网络。
教育医疗方面,吸引全国、省市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向新区聚集,着力建设甘肃省内一流的品牌学校和医院集群。建成投用标准化幼儿园16所、中小学校12所,在建医院6所。规划建设了全国超大职业教育基地——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其中由原来24所中专及职业院校合并组建的4所职业院校集团全面建成即将投入使用,第一批入住师生近4万人。
丝绸之路西部(国际)文商旅生态产业区一期项目西部恐龙园引来众多游客
商贸服务方面,建成综合市场等商业综合体30个,西部恐龙园、长城影视、蓝天城儿童体验中心等一大批文旅项目建成投运,彩虹城、兰石等5大商圈初步形成。餐饮、住宿、商贸、娱乐等生活性服务设施日趋完善。
产业集群效应显现
围绕“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的战略定位,兰州新区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制定招商引资扶持政策,营造服务型政务环境,为企业发展激活了一池春水。
兰州新区培育扶持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现代农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加快八大产业园协同发展。实施“出城入园”项目47个,推动了老企业转型升级发展。累计招商引进产业项目358个,总投资5000多亿元,尤其是34家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和民营500强企业落户新区,为新区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出城入园”企业兰州三毛纺织集团如今形成多元化发展的良好势态
科技创新方面,加快建设以新区产业孵化大厦为龙头的“科技创新一条街”,引进入孵项目398个。与上海张江建立战略合作机制,成立联合创新研究院,设立国家和省级技术研究中心28个,形成了“全链条、全功能、全服务、全配套”的创新创业高地。扶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5家、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5家,新增科技型企业181家。申请国家专利476个,授权专利201件,获得国家级、省级各类科技创新奖18项,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
兰州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正在打造现代化生物医药产业综合园区
科技创新要以人才为支撑,兰州新区以薪酬待遇、科研经费、住房保障等多举措吸引人才集聚,引进高层次管理人才16人、高层次创新人才24人和创新团队2个,聘请了“两院院士”在内的126名知名专家学者加入新区智库,为新区创新创业提供了智力支撑。
对外开放格局正在形成
乘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建设的东风,兰州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着力打造国家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引领甘肃对外开放实现新跨越。
从2012年至今,综合保税区、中川国际航空港、中川北站铁路口岸等陆续建成,正在加快建设国际合作产业园、国际通信专用通道,搭建了“一区一港一园一口岸一通道”的开放平台。
自2015年开工建设至今,兰州铁路口岸新区作业区已具备作业条件
物流运输方面,兰州至中亚、欧洲、南亚的国际货运班列,累计发运170多列,实现双向常态化运营,南亚班列被列为全国16个多式联运示范工程。
经贸合作方面,我省与哈斯克斯坦、俄罗斯、德国等近40个国家开展了经贸合作,近20家企业的产品销往美国、欧洲、中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国际商品交易中心“东盟馆”、“欧洲馆”开业运营。
人文交流方面,发挥“一带一路”节点优势,兰州新区积极参与“兰洽会”等活动,成功举办了亚洲合作对话丝绸之路务实合作论坛、中韩产业论坛、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博会新区文化产业论坛等国际性活动,先后在韩国、德国举行了专场招商推介会,兰州新区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快速提升。
生态民生快速发展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兰州新区坚持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的理念,建设形成了以二号生态湖、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百花公园、迎宾公园等为主的生态景观体系,完成造林绿化18.6万亩,城市绿化率达到31%,荣膺联合国环境规划基金会“绿色中国·2014环保成就奖之杰出环境治理工程奖”,获批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在加快城市建设发展的同时,兰州新区优先保障民生投入,累计完成新区财政民生支出17.83亿元。2016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5800元和9200元,是开发建设前的2.6倍和2.3倍,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
长城影视城项目主体建设基本完工,带动了当地农民就业
除此之外,兰州新区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现20个贫困村整村脱贫,减少贫困人口1.2万人,安置新区失地农民2.6万人。加强就业培训和服务工作,新增城镇化就业4.3万余人。统筹城乡加快发展,规划建设湿地小镇、农高小镇等特色小镇5个,创建省市级和新区美丽乡村14个、小康村10个,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
张瑞梅是当地村民,近几年在兰州新区从事服装鞋帽批发,见证了兰州新区的巨大变化。她说:“从2013年到现在,这个地方已经从贫瘠的乡村变成一个城市,外来人口多了,盖的楼多了,各种工业园区多了,自己打工赚钱的机会也多了。种的树多了,生态环境也好多了,感觉住在这里更舒心了。”现在她的孩子正在西岔镇读初中,以后能到兰州新区职教园区上学了,她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
当前,兰州新区正处在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它正在着力建设改革创新的示范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产城融合的新典范和对外开放的大平台,努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甘肃特点的西部新区。
相关新闻
- 2017-08-16丝路新城 五年奋进——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五周年综述(图)
- 2017-08-15兰州新区打造综合性旅游目的地
- 2017-08-15兰州西固区第二轮创文模拟测评整改 背街小巷面貌一新
- 2017-08-15兰州安宁区—— 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914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