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市骡马集市中古老的行当“牙纪”
原标题:定西骡马集市中古老的行当“牙纪”
来自陕西的客商在查看一头驴子的年龄
市场内,交易火爆。
在定西市安定区李家堡镇,有一个规模在省内称得上的大型骡马交易市场,每隔两天为逢集日,来自山东、河北、陕西、内蒙、河南、定西当地以及兰州榆中、白银会宁、武威的牲口贩子络绎不绝地汇聚这里,牲畜上市量达800多头(匹)。这里至今还保留一种古老的交易方式——“牙纪”。
1、“牙纪”拼的是眼力
“牙纪”相当于现在的中介。“牙纪”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分工中的一种古老行业,是伴随着牲畜交易而产生的,即在市场上为买卖双方说合、介绍交易,并抽取佣金的商行或中间商人。汉代市场上的中间商人称“驵会”(或作“侩”)。汉至隋唐,中间商人获政府给予的垄断权,由此得“牙侩”之名。宋以后称为“牙行”,后来亦称“牙入”、“牙纪”、“牙子”、“牙商”、“牙郎”、“互郎”、“侩”。
李家堡镇的骡马交易市场内活跃着20多名“牙纪”,现年56岁的杨勤是其中之一。
“干这行最主要的是眼力,要通过观察牲口的毛色、口齿、体形,看出牲口的年龄、力气、性情、毛病,能估计出多少肉。如果驴的口轻(年龄小),就入养行(饲养繁殖)。年龄大的入肉行(宰杀)。这几年搞养殖的多,入养行的牲口比入肉行的价格高。一般来说,四六口是牲畜最强壮的年龄,也就是指牲畜四至六岁,中渠平十岁零,牙上面的一圈一圈的渠磨平了,就说明老了。”说起这个行当,杨勤称全凭眼力。
2、衣襟下的“较量”
“谁的骡子?”一名脸色酱红的中年男子大声喊着。
来自陕西榆林的客商赵腾看好一头枣红色的骡子。
“我的。”三轮车后一位戴草帽的老汉慢悠悠地站了起来说道。
老汉站起来的同时,脸色酱红的中年男子已经把骡子的嘴巴掰开瞅了几眼。再没有多余的话语。脸色酱红的中年男子径直走了过去,左手掀起衣襟,戴草帽老汉的手已经凑了过来,两只手碰在了衣襟下边。
几个回合下来,只听到戴草帽老汉嘴里连絮叨,“这么个价格不成,这么个价格不成。”手已经准备从脸色酱红中年男子的衣襟下往出抽。
“来撒,来撒、再给松开点,这骡子确实还能降点。”
“这个价可不低了,你的骡子亏不了,卖了吧!”
“怎么个成来,牙口我刚看了,陕西老板也经常在这里转着来,价格搬的硬了说不成。”
脸色酱红中年男子来自陇西,在市场上充当“牙纪”的同时在周边各地的农户家里收牲口,而后再拉到骡马交易市场赚取更多利益。他知道草帽老汉“底细”。原来,戴草帽老汉与来自陇西脸色酱红的中年男子一样,同样从农户手里买来牲口,再赶到市场上出售赚取差价。
“来来来,再来,钱再加上些……”或许是刚才一番话说的到位。这次,草帽老汉掀起了自己的衣襟。
衣襟下的捏价是保密的,在现场的人也会避嫌将目光移到他处。“牙纪”和卖家把手伸到衣襟下后,捏一到五根指头代表1-5的数字,捏拇指和小指叫“两边六”,拇指、食指、中指捏到一起叫“撮撮七”,捏拇指和食指叫“张口八”,食指弯曲为“弯弯九”,伸出拳头代表“十”。
骡子最终以5750元成交。有人拿着自喷漆在骡子身上打了圆圈,在圈里边填了数字后拉到一边。有人在边上告诉记者,这打了记号的牲口就说明已经有主了。
3、“牙纪”的今与昔
记者在市场上发现,有人用食指粗的棉绳正在编织什么东西。打听一番,是在编笼头。这牲口都卖了,笼头难道不卖?
原来,市场上交易的牲口,交易后拴牲口的缰绳和笼头是不卖的。这讲究缰绳是不断线的象征,表示自家还能牵来牲口,还能继续养得起牲口。别看进行牲口交易看起来简单,真干起来却也不是人人都能懂得其中“道道”的。比如看牲口的牙齿,熟练的“牙纪”看几眼牲口的牙齿就可以大致判断动物的年龄,因为动物的牙齿会随着咀嚼食物而磨耗。在市场里,“牙纪”凭着多年来在市场上练就的眼力,他们靠自己的知识学问和经验帮助买卖双方交易成功,再从中得到每头(匹)10-20元的酬谢。
与过去不同的是,现在“牙纪”们交易,不像以前在袖筒里捏手出价。衣襟,草帽随便一遮掩几个回合就完成了。
记者 牛小亚 文/图
相关新闻
- 2017-08-15定西漳县全面强化农业科技服务
- 2017-08-15定西岷县纪委“三项举措”拓宽问题线索来源
- 2017-08-15定西安定区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 2017-08-15定西市法院上半年审判运行态势分析通报视频会议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