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次玉帛之路(玉门道)专家手记|问道玉门关(8):几件后怕的事

作者:冯玉雷(《丝绸之路》杂志社社长、作家
1.在赤金峡,为到赤峡村的石山顶部观察峪谷,冒险爬山。山势极陡,山石被风化得很酥,处处松软,不得不抓带刺灌木。手疼是小事,若脚下滑开必是体无完肤的严重后果。

2.寻找传说中的小马鬃山古代玉矿遗址时多次迷路,一辆越野车因看不清前方,从断崖式沙坡上栽下,几乎翻过。后备箱里十个西瓜摔碎六个,碎状惨不忍睹。车里有人受轻伤。

3.在骆驼山下顶着烈日采样多时,如果有人中暑就很麻烦了。

4.在马鬃山一个遗址,叶舒宪、易华不顾残破的、摇摇欲坠的屋顶而进去观察,我发现后催促他们出来。
5.我们2015年6月曾从达来呼布镇穿越荒原到马鬃山镇,大多数人都写了考察手记。有位朋友驱车重走我们记载的路线,迷路,早晨5点出发,次日凌晨一点才到达公婆泉。太危险了!

6.昨天虽然前面有两辆车,但还是差点失联。我们考察是“四重证据法”在实践中的应用。杂志社组织、参与相关考察,虽然很大程度上是经营,但绝非纯商业活动。因此,我们通过各种方式将探索情况及时发布,以期为研究者提供第一手资料。马鬃山地区幅员辽阔,自然条件非常恶劣,就我们两次考察感受而言,如果仅仅好奇,慎入!因为很多地方没路,手机没信号,很容易出问题。前不久,马鬃山镇某个居民点的牧民夜里到三公里外的“邻居”家看完电视,夜归时走迷,两天后才被找到,奄奄一息……
相关新闻
- 2017-04-28第十一次玉帛之路|考察团在甘肃庆城县参观考察当地历史博物馆(组图)
- 2017-05-19第十一次玉帛之路|格物致知与老马识途——从践行“中国道路”到中国版的文化理论(叶舒宪)
- 2017-05-16【特别播报】第十一次玉帛之路考察总结:格物致知与老马识途 ——从践行“中国道路”到中国版的文化理论
- 2017-05-10第十一次玉帛之路|第十一次考察初步摸清有关玄玉时代的空间分布问题(图)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