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次玉帛之路(玉门道)专家手记|问道玉门关(7):公婆泉 玉酒泉
作者:冯玉雷(《丝绸之路》杂志社社长、作家
“金张掖,银武威”的说法耳熟能详,而酒泉让中学生不假思索说出“美酒”和“夜光杯”的很多诗句、典故,而“玉酒泉”的声名被遮蔽了。此次考察,得知2011年在酒泉发生的一件大事:城市改造时,在酒泉钟鼓楼西北角挖掘出很多和田玉料和边角料,流散过程中,建明先生收藏多件。今晚(6月30日)见到几种样品,确信这不是传说。据介绍,明清时酒泉西大街全是玉石贸易市场和手工作坊。晚清林则徐侄子从新疆拉了六十车玉石到酒泉。这两则史料只是听说,我还没查阅文献资料,若考实,则意义大矣!
在朋友处也看到特征非常鲜明的马鬃山玉料——包括一件带有史前人类切割痕的半成品。今天上午我们从马鬃山镇驻地公婆泉出发,先后考察两处古代玉矿遗址,为古人坚韧意志和卓越智慧折服!公婆泉因有天然清泉和少量草场而成为广袤荒漠中的一处中转站和南北商路交汇处。很长一段时间内马鬃山、公婆泉竟以黑喇嘛的故事而著名,马鬃山玉石既未见载于任何文献资料,也很少在市场流通,何也?
我推测,齐家文化兴起时大量使用马鬃山玉,后来发现了品质更好的和田玉,但迅猛发展的青铜文化与中国本土玉文化一争高下,最终兼容并蓄。在其后的历史发展中和田玉遮蔽了马鬃山玉而成为卓越美玉的代表。现在看到的马鬃山玉中也不乏精品,若非亲眼目睹,不敢相信只有阳光、暴风和偶然骤降的大雨环境,竟能蕴育出美玉!
马鬃山玉矿遗址内,四坝陶片和汉代瓦片比较常见,那是古代玉工留下的生活用品残片。考古证据和众多民间收藏品表明,马鬃山是中国玉文化的重要支撑。根据目前调查了解,我觉得古人先是在戈壁滩里找玉(包括玛瑙等)的过程中发现了几处玉矿,然后进行有组织的开采。玉门市北部花海镇小金湾、砂锅梁遗址距马鬃山仅百里之遥,可能那里的先民为开采马鬃山玉提供了重要后勤保障。因其地多砾石旱滩或荒漠地,干旱少雨,不宜农业种植。至今,镇子上人的生活物资还来源于玉门。
我们此次考察主要配合玉门市在八月下旬召开的学术会议,是为“第十二次玉帛之路(玉门道)文化考察”,26、27、28三天在玉门市境内活动,行程大约400多公里;29、30两天考察马鬃山玉矿、玉道,行程1260公里。全部考察将近1700公里(高铁部分不计入)。据目前认识,马鬃山向东运玉的道路自北而南主要有如下五条:一,基本与今京新高速相同,道路开阔,较为平坦,少深沟险河,其西经明水、哈密接西域。很可能周穆王走的正是这条路线;二,从小马鬃山各山道向东,溯弱水南下,然后进入河西走廊或沿走廊北山向东;三,赤金峡道;四,玉门花海玉道;五、音凹峡--桥湾道。
与以往不同,这次考察活动有几位收藏家参加,很接地气。马鬃山玉的文化意义最为重要,这是酒泉市、玉门市的重要文化名片,期望在发展文化旅游的同时,保护好那片苍凉大美、遗世独立的古老土地!
相关新闻
- 2017-04-28第十一次玉帛之路|考察团在甘肃庆城县参观考察当地历史博物馆(组图)
- 2017-05-19第十一次玉帛之路|格物致知与老马识途——从践行“中国道路”到中国版的文化理论(叶舒宪)
- 2017-05-16【特别播报】第十一次玉帛之路考察总结:格物致知与老马识途 ——从践行“中国道路”到中国版的文化理论
- 2017-05-10第十一次玉帛之路|第十一次考察初步摸清有关玄玉时代的空间分布问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