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次玉帛之路(玉门道)专家手记|问道玉门关(6):马鬃山
作者:冯玉雷(《丝绸之路》杂志社社长、作家
6月29日早晨4:30起床,然后寻寻觅觅往小马鬃山,奔波一天,遇见很多群焦土色的骆驼。晚上8:19分从黑鹰山镇三个井地方启程往马鬃山镇,10:30抵达。即将开通的京新高速基本上与斯文·赫定西北考察路线一致。斯文·赫定和他率领的西北科学考查团在这片荒原中留下了深刻影响。十几年前反复阅读《亚洲探险八年》时,我根本想不到自己会两次穿越这里。日落大漠,夜幕降临,当汽车高速驰往马鬃山镇时,天边朵朵铅色云团如同各种飞龙、神鹰或其它吉祥动物。斯文·赫定肯定无数次领略过这种旷野静美并为之陶醉,因此才在该书结束时充满深情地描绘驼队在夜幕下昂首前进的情景,流露出东方式的、壮士老去的惆怅!
2013年开始,叶舒宪先生就让我收集马鬃山产玉信息。因《山海经》及其它文献从未提过荒漠中的马鬃山,我一直持怀疑态度。2014年在瓜州玉石山(玄奘迷路处)考察,我们捡到一些样品,叶老师拿回北京,请中国地质大学检测。2015年6月中旬,我们从额旗沿斯文·赫定走过的驼道横穿荒漠无人区到马鬃山镇,几乎迷路。那次对马鬃山有了全新认识。其后几年,采集信息越来越多。2017年6月28日下午到酒泉,与当地文博界、收藏界朋友一边观赏他们采自马鬃山的玉料,一边深入交流。展示玉料者都有很大产业,用不着据此谋利,藏玉纯属“发烧”,属“君子比德于玉”。有位朋友曾到过100多次马鬃山,其中最近一次是根据我们的考察笔记所记路线。我们听到了很多有头有尾有证有据的玉文化传说,始知民间早在十几年前就有注意到马鬃山玉料及产地,有人囤积的数量惊人。此前,多数人曾长期认为马鬃山玉乃是历史中的运玉商队遗失,现在看来这个观点站不住脚。
齐家文化玉器中有不少是马鬃山玉料。玉门市、金塔县都有齐家文化遗址或玉器加工场。它们是最早玉帛之路上的节点。马鬃山是史前西玉东输中的重要源头地,是玉帛之路形成的重要依托。据此是不是可以这样推测:因得地利之便,玉门火烧沟文化是在运送玉石过程中形成!
马鬃山荒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以前,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对小时候伤害过的一只麻雀怀有愧疚。那时伤害它,乃是因为自小受到的教育认识:麻雀是“害虫”。在默默忏悔中我发现早年接受了很多错误的价值观念,包括对传统文化的解读。我觉得人类(及万物)的本性是慈悲,可是有些人却过度强调了对立、弱肉强食。自然界中的食物链,若以佛教观念去看,就有完全不同的认识。29、30日两天深入马鬃山考察,途中看到很多已褪完全身绒毛的骆驼或在罕见的、集聚了雨水的塘边,或在烈日下挤在一起御热——按常理,该散开,但它们确实相拥相挤。骆驼尚有甜水喝,野骆驼则只能喝碱水了。这是荒原中最后的大型生灵了吧。
以前,人们对无人区怀有很深的恐惧,保持敬畏心态。现在,荒滩也开始被开发利用了。那么,那些生活了多少代的野生、家生动物将永远失去它们的家园。
永远不会有人向它们道歉。
相关新闻
- 2017-04-28第十一次玉帛之路|考察团在甘肃庆城县参观考察当地历史博物馆(组图)
- 2017-05-19第十一次玉帛之路|格物致知与老马识途——从践行“中国道路”到中国版的文化理论(叶舒宪)
- 2017-05-16【特别播报】第十一次玉帛之路考察总结:格物致知与老马识途 ——从践行“中国道路”到中国版的文化理论
- 2017-05-10第十一次玉帛之路|第十一次考察初步摸清有关玄玉时代的空间分布问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