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市肃州区西峰镇大力发展城郊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
原标题:城里人吃啥我们就种啥——肃州区西峰镇大力发展城郊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
“2014年,我家搭建了1座100米长的蔬菜大棚,花费了5万余元,这几天又准备搭建1座。这比外出打工强多了,能一边经营蔬菜大棚,一边发展家庭养殖业。种菜与养殖业双管齐下,全家人的日子肯定是越过越红火。”肃州区西峰镇塔尔寺村5组组长晁延林乐呵呵地说。
近年来,西峰镇紧紧围绕“立足城郊、服务城市、富裕农民、和谐共进”的思路,产业保持了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有效促进了农业稳步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种菜和养殖让我家走上了致富路
蔬菜大棚内,一串串青翠碧绿的架豆和一个个红彤彤的西红柿挂满了枝条。
“你们别小瞧这座蔬菜大棚,一年能够种3茬蔬菜呢。叶菜卖完紧接着就种上架豆,等架豆卖完又种植西红柿。架豆4月中旬刚上市时,每公斤的批发价12元左右。现在每公斤批发价也在3元至3.6元。今年架豆和西红柿价格好,收入不错。”在大棚内忙着摘架豆的晁延林说。
盛夏时节,记者走进塔尔寺5组现代农业园区,一座座蔬菜大棚错落有致,不时有种植户从大棚内进进出出搬运蔬菜,准备去春光市场批发。
一座蔬菜大棚年均纯收入约5万元,其他6亩多地的大田蔬菜年均纯收入约5万元。还有饲养的150余头猪,最晚再过1个月就上市销售了。这就是晁延林三口之家一年的经济账本和收入。他说,市场价格好的时候,年纯收入十几万元。
当组长首先得把自己的日子过好
“我们夫妻俩分工明确,妻子负责摘菜,我负责去市场卖菜。我们搭建蔬菜大棚的历史也很长了,以前有4座温棚,年纯收入约8万元。今年我家又搭建了2座40米长的蔬菜大棚,镇上给予每米200元的补贴,这样下来,1座蔬菜大棚的花费约3万元,自己只花2.2万元,我家新建的2座温棚自家总计花费约4.5万元。家中还有5亩多地,也种了大田蔬菜。我担任小组组长,和以前不一样。当组长首先得把自家的日子过好,否则管理别人,人家不服你。”苜场沟村5组组长刘长国说。
据了解,苜场沟村自2011年开始搭建蔬菜大棚,村民的日子那是一年一个样。今年,苜场沟村又新建了一个占地50亩的现代农业小区。小区内的温棚长40米至100米。至目前,主体工程已完工,预计秋季就能种植蔬菜了。
“我们组有53户村民,其中,26户家里有了小轿车。蔬菜大棚有150多座,平均每户有3座。”刘长国说。
住着楼房种菜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苜场沟村5组,因为城建征地,村民全部住进了楼房。如今,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原来的平房依然存在,租出去又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他们每天往来于楼房和温室大棚之间,很多村民笑称自己是城市中的“产业化农民”。
“我家2011年就开始种植温室蔬菜了,现在共有6座温棚。儿子儿媳还在苜场沟市场开了个小吃店,每天纯收入300元左右。”苜场沟村委会主任刘长兴说。
据了解,苜场沟村有195户村民、870多人,有耕地880亩。
记者在西峰镇采访,最大的感受是,该镇村组负责人多为产业发展带头人。
“我家温棚内的架豆能卖到8月份。和其他乡镇的农民相比,我们占尽了城郊优势。以我家为例,我们每天凌晨四五点起床开始摘菜,天亮了就近拿到苜场沟市场去零售,一个上午的时间就卖完了,蔬菜新鲜就能卖到好价钱。”刘长国说。
记者 周爱玲 通讯员 魏晓燕
相关新闻
- 2017-07-13酒泉:何谋保调研肃州区现代农业发展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 2017-07-06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创新研讨会7月5日在兰举行
- 2017-07-03甘肃省与以色列举办现代农业与水科技产业对接会
- 2017-07-03“十三五”期间 甘肃省将着力构建现代农业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