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路上的酒泉故事——孟瑞林的脱贫路(图)
原标题:精准扶贫路上的酒泉故事
——“我们永远在路上”采访组“双百三同”蹲点调研报道
孟瑞林的脱贫路
盛夏时节,枸杞已经结成了红彤彤的串。
在瓜州县双塔乡的田间地头,一眼望不到边的火红在烈日的照耀下愈发夺目,正午的阳光毒辣辣的,可一支支采摘大军仍旧在田间穿梭。鲜枸杞被一筐筐摘下、一车车运走,或拉至戈壁滩的晾晒房,或运到自家的院落进行晾晒,今年雨少温度高,头茬枸杞已经有了好收成。
双塔乡古城村八组村民孟瑞林一家正顶着炎炎烈日忙着采摘枸杞。他家种植的80亩枸杞中有30亩已经是三年以上的苗木,去年,他家又新植枸杞50亩,今年大丰收,他家雇了36人进行采摘,已经摘了3天。
孟瑞林家的枸杞换了新品种,枸杞个大品质好,去年虽然价格低,但他家还是收入了20万元。今年产量高,这两天1公斤卖到了35元,照此价格,今年的收入也不低。提起枸杞种植,孟瑞林一家把它当成了宝贝蛋蛋。
孟瑞林告诉记者,他的老家在临夏,2006年搬迁至双塔乡,印象最深的是,刚来时土地盐碱化严重,庄稼种不出来,几乎是“春播几口袋,秋收几粒子”。第一年,他家种了10亩地麦子,秋天收了7袋子,第二年,他家种了20亩地麦子,秋天收了47袋子,第三年种了30亩地麦子,秋天收了140袋子,虽然逐年增产,但仍旧脱不了贫。 2009年,孟瑞林家的情况得到了好转。那一年,双塔乡政府鼓励农户种植枸杞,孟瑞林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种植了16亩,第二年就见了效益,后来逐年扩大规模,到了2013年,他家已种植枸杞30亩。 “
这30亩枸杞,都是乡上补贴的苗木,我们一分钱没花。”提起政府扶持,孟海云感触很深。他告诉记者,当初是父亲孟瑞林先来双塔乡扎根,结果连续三年庄稼收入少,他在老家犹豫着要不要搬迁过来。到了2010年,父亲告诉他这里种枸杞能活,而且效益比种庄稼高,他才带着妻子孩子过来的。
“现在来了就不想走。”对于现在的生活,孟瑞林一家很满足。孟海云告诉记者,在老家,种地没收益,他们以打工为生,因为没手艺,还得时常看老板脸色。现在好了,不单收入高,他还成了雇主,每年都要雇几十个人来采摘枸杞。2015年,枸杞价格好,他家收入了35万元,去年价格低,收入了20万元,怎么着都比种庄稼强。 “枸杞改变了我们一家人的生活。”与庄稼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孟瑞林没想到,搬迁至双塔乡短短几年,他家就脱贫致富奔小康了。他告诉记者,2014年,他家花了10多万元修了一院150平方米的房子,又买了客货车,还花了70万元,在双塔乡的繁华地段买了一栋二层楼用于出租。
“现在的政策真是好。”孟海云告诉记者,这两年,因为扩大种植规模和修房子,手头有些紧,多亏了政府的各项惠民政策。2014年,正值他家修房子,他父亲不小心把腿摔骨折住院。当时钱紧张,住院费总共需要1.5万元,向亲戚借了5000元,没想到父亲刚出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就报了8000元,在关键时刻补上了借款。去年,他家扩大种植面积,购买枸杞苗木资金不够,乡政府又帮助他家协调贷款8万元。
“今年要是不下雨,枸杞能顺利采摘完毕,收入也不会差。”望着地里鲜红的枸杞,孟瑞林一家充满希望。
记者与孟海云边摘枸杞边拉家常
脱贫后的移民新居庭院敞亮、花草繁茂
记者吃农家饭,零距离体验移民群众的幸福生活
建了新房,娶了媳妇,上了大学,找了工作,通了油路,架了网线,鼓了腰包,暖了民心……五年里,移民乡群众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提出的“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新成就。
6月底,采访组深入瓜州县双塔、沙河等移民乡扶贫点,与移民乡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驻村蹲点话脱贫,切身感受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显著成效,真切体会党的十八大以来移民乡发生的巨大变化。
记者 杨安韬 王丽君 杨璐 殷小乔 董润
相关新闻
- 2017-06-26酒泉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 2017-06-12酒泉市瓜州县:阳光照亮脱贫路
- 2017-05-22聚力助推脱贫攻坚 ——酒泉市加大金融扶贫工作力度纪略
- 2017-04-18甘肃省脱贫攻坚见效|酒泉市金塔县:移民村的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