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原工匠(图)
原标题:陇原工匠
孙怀君通过“眼看、手摸、鼻闻、耳听”检测汽车故障。
孙怀君:用热爱诠释匠心
十年前,孙怀君怀揣对汽车专业的向往和对汽车的热爱,考入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学习,三年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留校任教。从事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孙怀君认为这是他这辈子做的最正确的决定。
在课堂上一丝不苟地传授汽车知识。
初见孙怀君时,他正带领着学生在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实训基地研制“赛车”,准备参加2017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巴哈大赛。他的这一努力,将开我省高校参加该项比赛的先河。
“望闻问切”,孙怀君将它变通之后,用在了汽车检测与维修上,这是对专业技术的创新,更是工匠精神的体现。凭借着扎实的理论知识,他在实际操作中,刻苦钻研,掌握了娴熟的检测、维修技巧,并在2014年首届“中国汽车诊断师大赛”上一举夺得全国冠军。他将组委会颁发的奖金捐出,用于学院汽车实训基地的培训教学。
带领同学们制作的卡丁车成功试跑。
作为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维修专业教师,孙怀君在实践中不断学习、积累,再传授,在每一次操作中发现新的问题,找到新的操作技巧,他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
与同学们一起研发“赛车”。
孙怀君说,近年来,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技术需要不断更新,只有不停地钻研学习,毫无保留地传授,才能培养出更多的高技能汽车诊断师,将自己的这门手艺传承下去。
凭借着过人的手艺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孙怀君荣获首届陇原工匠称号。他用热爱诠释了新时代的工匠精神,更用实际行动激励教育着每一个学生。
牛肉面成为兰州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名片。
马文斌:四十年情倾“一碗面”
在兰州,说不完的是牛肉面的故事。今天故事的主人公马文斌,与牛肉面有着四十多年的不解情缘。
向客人讲述牛肉面的故事。
作为兰州金鼎鸿宾楼的拉面师,四十多年来,马文斌一直坚持在牛肉面制作一线,亲身经历了牛肉面行业成长发展的历程,也见证了牛肉面赢得“甘肃省名特小吃”、全国餐饮“金鼎奖”等美誉的时刻,并在《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中向全国观众展示了牛肉面拉面技艺。
马文斌师傅最快可以1分钟拉出6碗面。
“兰州牛肉面,最早叫兰州清汤牛肉面,外地人称之为‘兰州拉面’,起源于清代光绪年间,距今已有百年的历史,具有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的汤面特色……”马文斌一边熟练地拉面,一边为客人讲起了牛肉面的历史。看马文斌拉面,如同观一武林高手练功,一块长约20厘米、直径约4厘米的面团,眨眼之间就被拉成了粗细不等的面条,这样的动作他已经持续了四十多年。他最快可以1分钟拉出6碗面,总共可以拉出12种面条形状。
展示“拉面绝活”。
近年来,马文斌也在不断地学习和钻研,将口口相传的秘籍传授转变为严格的产业标准体系,使和面、拉面、煮面等各环节都有了精确的量化标准,将单一的品种发展为多元化的产品结构,由大众系列向高端滋补系列延伸。马文斌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在传承技艺的同时,将牛肉面的传统与文化发扬光大。记者 盛学卿
相关新闻
- 2017-06-27【中国梦·大国工匠篇】李宏:用技术创新飞跃架线天堑鸿沟(组图)
- 2017-06-22甘肃省第一届陇原工匠座谈会在兰州召开 畅谈工匠精神助推经济转型发展(图)
- 2017-06-01唐卡画师的工匠情怀 ——记第一届“陇原工匠”甘南藏族唐卡省级传承人交巴加布
- 2017-02-23【记者关注】“陇原工匠”:坚守与执着(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