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铸就精气神 ——记临夏州首届“河州工匠”获得者彩绘大师杨如宁
质量铸就精气神——记临夏州首届“河州工匠”获得者彩绘大师杨如宁
本报记者赵淑娴
在陇原大地,有一支承接古典彩绘、木雕、砖雕的专业队伍,深受各族群众信赖,这支队伍的领头人就是首届“河州工匠”获得者杨如宁。
近知天命之年的杨如宁,中等个儿,稍瘦,精神矍铄,衣着很朴素——一个典型的农民形象。
5月8日,记者来到东乡县河滩镇祁杨村,找到了东乡县古典建筑雕刻彩绘有限公司,记者的突然到访,让作为公司经理的杨如宁有些忙乱。他解释说:“这几天,我们承接了兰州市的一个标志性建筑的古典木雕、砖雕、彩绘工程,工程设计标准要求高、时间紧,我必须设计三个方案让他们选择,所以对你们采访我还没有准备好。”
杨如宁一面解释一面查看摆在大办公桌上的图纸。记者看到,在他的办公桌上,摆放着十几张省内主要古典建筑的图纸。看着这么多标准的设计图纸,很难想象,这些都是出自一位农民工匠之手。
据杨如宁回忆,他还在蹒跚学步时,就已经看着爷爷在搞彩绘了。他的爷爷是当时享誉临夏和甘南的彩绘师傅,求他爷爷做彩绘的人非常多,浓郁的家庭氛围让杨如宁早早地接触到了彩绘这门工匠技术,使他深深地爱上了彩绘。于是,爷爷拿着笔在木板上绘,杨如宁也学着在地上画。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14岁的杨如宁已经是一个小彩绘师了。同时他也开始独立从事寺院和公园亭台楼阁的彩绘工作。
当年,甘南拉卜楞寺进行大型彩绘工程时,甘南藏族自治州彩绘大师吴国祥就专门推荐杨如宁的爷爷来参与这一工程。大半年的时间,杨如宁跟着爷爷在那里做工,彩绘工匠们看到杨如宁熟练地调色、用笔时,大家都说:“我们的彩绘真是后继有人了。”在众多工匠的悉心指导下,杨如宁博采众长,技艺有了很大的提升。随后,一些建筑工程项目负责人指名要他来做。
杨如宁的祖辈是靠手艺养家糊口的,当初,杨如宁接过父辈的笔,也承担起了养家糊口的责任。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杨如宁看到,自己家靠着这门技艺生活一天天好起来,然而众多的乡亲还在贫困线上挣扎,于是,他打破父辈留下的“技艺不能随便传外人,饭碗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传统观念,大胆承接彩绘工程,带领贫困乡亲跟着他干,跟着他挣钱。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的彩绘队伍由于技术好、能吃苦,赢得了客户的信赖。彩绘业务从临夏当地拓展到兰州、甘南和青海省的许多地方。加入彩绘队的人从6、7人增加到20多人。
生于彩绘世家的杨如宁,深知质量是生存发展的根本,他对自己和每一个员工要求十分严格,对待每项工作也十分认真。在学习中提升技艺,在创新中赢得荣誉,80年代后期,他彩绘的甘南拉卜楞寺、美仁新寺等寺的大经堂、山门等的工程受到了甘肃省建设部门的多次表彰奖励,至今,他的许多工程成了藏式彩绘的样板工程。
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他渐渐地感受到,盛行在临夏的砖雕、木雕、彩绘水平非常高,众多优秀的砖雕、木雕工匠和彩绘师汇聚在临夏。每一个重大的古典建筑工程中,砖雕、木雕、彩绘技艺融为一体。于是,他暗下决心,学习木雕和砖雕技术。
心有灵犀一点通。因为有扎实的彩绘功底,学起砖雕、木雕来杨如宁得心应手。在他的帮助指导下,公司里的许多员工也开始学习砖雕、木雕技术,并渐渐成为行家里手。自此,他们开始承接整个古典建筑工程,先后承接了永靖县吧咪山、塔石堡和临夏县张家泉、哈脑寺等30多个旅游景区彩绘及古典建筑工程。
2013年初,杨如宁创办了东乡县森源古典建筑雕刻彩绘有限公司,注册资金200万元,公司设在河滩镇祁杨村。公司现有独立进行彩绘、木雕、砖雕的技术工人和民间工匠20多人,熟练掌握彩绘、木雕、砖雕技艺的工人100多人。
采访中,杨如宁告诉记者:“我的发展离不开这个美好的时代,离不开乡亲们的热情帮助,今后,我不但要在提高技艺做不懈的努力,而且还要千方百计扩大公司规模,带领更多的乡亲奔富路!”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