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甘肃实施教育精准扶贫行动纪略
原标题:上学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甘肃实施教育精准扶贫行动纪略
中国甘肃网5月18日讯 据甘肃经济日报报道 (记者 张丽丽) 近年来,我省充分发挥教育在精准扶贫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着力构建到村、到户、到人的教育精准扶贫体系,组织实施了“9+1”精准扶贫教育专项支持计划,全力打好教育精准扶贫“组合拳”,促进贫困家庭在根本上脱贫致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留守儿童一个都不能少
在甘肃农村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不仅缺少父爱和母爱,生活中还缺衣少穿,伴随他们的只有孤独与寂寞,他们就是“留守儿童”。
14岁,花季的时代。然而,临洮县南屏镇岚林寺小学六年级学生靳江,母亲几年前在外地打工时不幸罹难,父亲又常年在外打工,家里84岁的奶奶又多病体弱。穷困窘迫的生活条件,使他承受着比同龄孩子更多的心理压力,繁重的家务活使靳江几次都想辍学。
今春刚开学,迟迟不见靳江报到,“留守儿童一个都不能少!”校长杨俊平和班主任张红梅前后几次家访,终于把他带到了学校。为了彻底解决靳江的后顾之忧,学校安排靳江在校寄宿,免费解决食宿问题。
靳江只是甘肃留守儿童的一个缩影。临洮县委书记石林介绍,目前,临洮全县有17681名“四类儿童”(留守儿童2155人,残疾儿童256人,单亲儿童1986人,寄宿儿童13284人)与4493名干部、教师建立了帮扶关系,帮扶工作正在有力有序有效展开,保证了特殊儿童健康成长。
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说,截至去年,我省排查出全省农村留守儿童91475名,均已建档立卡。建立了留守儿童用餐登记台账和营养状况档案,满足留守儿童用餐需求;落实留守儿童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教科书免费等政策,有效减轻学生学习、生活负担。
资助贫困生精准到人
董振芳是榆中县二中高一学生,去年母亲因病去世,家境十分贫困。“为了供我和姐姐上学,爸爸常年外出打工。学校知道后,就将我家确定为低保户以及建档立卡户。上学期,学校还为我资助高中助学金1000元,并免除400元学杂费……”董振芳说这番话时几度哽咽。
榆中县教育局负责人介绍,去年,该县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普通高中学生按每人每年800元标准免除(补助)学杂费和书本费。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在省内高中就读的学生1171人发放学杂费和书本费46.84万元。同时,按每生每年2000元的标准,落实贫困家庭高中学生助学金,上半年发放助学金259.8万元,2598名高中学生受益,下半年发放助学金238.28万元,2383名高中学生受益。
记者了解到,榆中县还对全县进入省内高职院校的贫困家庭学生按每人每年4500元标准免除(补助)学杂费、按每人每年500元标准免除(补助)书本费。
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我省健全学生资助保障体系,努力做到贫困生资助全覆盖。把各项免费和资助政策精准到人,建立了不让一名贫困家庭学生因贫失学的资助体系。(确保“两后生”零流失
“是‘两后生’培养改变了我的命运,是母校老师培养我成长成才”,在2017届环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欢送大会上,郭刚刚同学流下了感恩的泪水。
郭刚刚是环县木钵镇白家掌村人,这里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条件艰苦、十年九旱。7岁那年,母亲因忍受不了这里艰苦的生活条件,丢下他决然离家出走,一切落在父亲的肩上。由于考高中分数不理想,他只好放弃学业,平日里一边打零工一边照顾家庭。
为了能有一技之长,“经过资格审查,我终于以一名‘两后生’的身份进入环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艺术专业学习。在校期间,不但学校免除了全部学费,还免除了住宿费,而且学校老师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心和照顾,让我忘记了离家的苦恼,使我能安下心来认真学习”。郭刚刚告诉记者。
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我省通过多种途径发力,确保贫困家庭适龄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学习,以推进职业教育助推城镇化国家级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加快培养贫困地区产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努力实现“输出一人、脱贫一户”。
其次,在贫困地区开办涉农专业教学点49个,累计面向贫困县招收“两后生”12万余人。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开展城乡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培训和劳务品牌培训,年培训规模达到20余万人次,有效促进转移就业。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教。教育扶贫如春风,滋润着山里贫困学子,用爱托起了大山明天的希望。
相关新闻
- 2017-05-18学生同事深情追忆陇上民俗学泰斗柯杨教授(图)
- 2017-05-18兰州市东郊学校的西班牙外教拉法给学生上足球课(图)
- 2017-05-16兰州上沟小学:用实际行动助力“创文”
- 2017-05-12兰州工业学院学子匠心巧手剪出《清明上河图》10米长卷(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