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见证兰州“六五”普法——兰州市“六五”普法工作纪实(图)
原标题:数字见证兰州“六五”普法——全市“六五”普法工作纪实
完善机制“六五”普法工作扎实推进
“‘六五’普法伊始,兰州市就确立了‘创新形式、树立品牌、争创亮点、提升效果’的‘六五’普法工作思路。全市各级都成立了普法工作领导机构,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形成了市、县(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联动、协调一致、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和组织网络。”兰州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马海麟介绍说。
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六五”普法工作中,兰州市从四个层面强化了目标责任考核:市委、市政府把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作为促进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保障,从优化经济建设大环境出发,将“六五”普法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三个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使“软任务”变成“硬指标”。将“六五”普法工作纳入全市目标责任体系,制定下发了考核评估体系和工作考评办法,每年初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提出目标要求,年底对各县区、各部门进行统一考核,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普法工作格局。将“六五”普法工作纳入民主监督和民主评议,每年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各界代表和新闻媒体对普法工作进行民主评议,总结普法工作取得的成绩,查找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将普法经费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按时足额拨付,市级普法经费每年递增,由最初的每年50余万元增加到现在的120余万元,县区普法经费均高于每人0.2元的标准,市直各部门每年也拨出固定普法教育专项经费,用于征订、编印普法读物、书籍,全市普法经费人均达到0.5元,为“六五”普法有效开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和支撑。
点面结合普法工作水平全面提升
马海麟告诉记者:“全市以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为龙头,促进法治政府建设。坚持把领导干部作为普法的重点对象,认真落实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主要目标、学习内容和方式方法。实行全市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集体学法,推行政府常务会前专题学法、公务员执法资格培训、法律知识考试等制度,推动领导干部法治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对提请任命的领导干部,一律要求参加任前法律知识考试,成绩不合格者进行补考,补考仍不合格者,撤回提名,以此督促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学习法律,自觉遵守法律。”
目前,兰州市已建立完善市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公开选聘10名政府法律顾问,为政府经济活动和重大决策等提供法律咨询。不断制定完善地方性法规制度,五年来共制定地方法规11部、修订10部,对2部进行立法后评估。积极开展“学法用法模范公务员”、“学法用法示范机关”评选活动,组织全市地级领导干部参加全省普法考试4次,参考率达到98%;举办各类普法骨干培训班120期,培训普法骨干1.5万人次;征订编印普法教材26余万余册,公职人员配备率达到95%;在全市机关干部中实行“六五”普法考核证制度,全市共发放普法考核证4万余本,发放率达到99%。确定市工商局等100家单位为全市依法行政试点单位,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法律进机关”活动。
同时,坚持法治教育从青少年抓起,启蒙中小学生守法守规意识。把小学生的法治启蒙教育、中学生的法治常识教育、大学生的遵纪守法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完善法治“三级连续教育”体系,逐步实现了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系统化。全市100%的城镇中小学和97%的农村中小学聘请了法制副校长和校外法制辅导员,选派学者、律师为孩子们定期举办法制讲座。制定《中小学依法治校示范校考评办法和考评标准》,坚持法律教学有计划、学习有教材、授课有教师、课时有保障、考核有制度、辅导有人员“六有”标准。全市建成以西北中学、民族中学、东站小学、安西路小学等为代表的“兰州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9个,建成市级“依法治校示范校”100个,建成西北师大“大学生法治示范基地”1个。
兰州市把普法触角向村社延伸,强化基层民众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多形式、多途径、全方位引导基层民众树立遵纪守法和依法维权的观念,着力培养和增强参与村(居)民自治活动和管理社会事务的能力。依托乡镇司法所重点培训村“两委”干部和每家每户“法律明白人”,组织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工作者等专业人员,开通“法律直通车”进乡村。五年来全市共组织“送法下乡”2300场次,开展村“两委”干部法制培训821场次,培养“法律明白人”26万多人,组织开展针对流动人口、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服刑人员普法教育活动280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5万件。
大力提倡诚信守法,推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法治化。特别兰州市地税局组织专业人员研发国内税法查询软件,免费赠送给纳税人,纳税人只要按照自己的需求输入关键词,相关法律条文便一目了然。市国税局利用12366和“QQ”纳税服务短信平台,打造电子税法宣传栏,创办“纳税人学堂”8个,为纳税人提供网上咨询和培训服务。
兰州市有序开展宗教场所普法工作,形成爱国爱教的良好氛围。建立兰州市伊斯兰教教职人员学历培训基地,对宗教工作干部、宗教界人士及信教群众定期开展培训,每年培训宗教信息员50人、民族宗教专干260人、少数民族技能人才60人、宗教教职人员100人。开展“和谐寺院”和“宗教慈善周”活动,通过市民宗委网站每年发布法律信息100多条,完善三维数字网络平台相关民族宗教政策问答内容,通过联通、移动手机平台每年发送民族宗教政策短信300多万条,举办“五好宗教活动场所”评比活动,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民族知识和法律法规。
创新载体普法工作取得积极效果
兰州市创新普法载体,积极营造全社会尊法、知法、守法的良好氛围。顺应时代发展,借助新媒体普法。积极把握虚拟空间的法治话语主动权,打造全方位、立体式的新媒体普法空间,引导群众自觉学法、互动学法。全市建立9个普法网站、853个机关单位门户网站(页),推送法治资讯,打造普法平台互动和反馈模块。
拓展普法领域,增强普法渗透力。利用公交车流动性强、覆盖面广、乘客在车内停滞时间相对较长的特点,打造“公交法治文化车厢”近500辆,多方征集、层层筛选,设计制作宣传图案2300余幅,每日有40万乘客与法律箴言“面对面”。利用公交车载视频开展普法,摄制法治节目、法治微电影,在1107辆公交车上滚动播放,每车每月播出时间达550分钟。在写字楼、住宅楼及酒店宾馆的2300多部电梯播放普法宣传片,单机每天播放84次,全市每天播放19.9万次。在城区高速路入口和主要街道公交车站设立普法宣传牌500余块。
丰富普法载体,完善法治文化阵地。全市在乡村建立文化工作站、文化宣传长廊、文化图书角230个,在社区建立市民分校、文化活动室130个,在单位建立局域网、宣传栏、内部刊物、
电子显示屏等500个,在公共场所建立永久宣传标识标牌和橱窗80块,普法讲师团基层授课500余场次。投入500多万元精心实施“2345”普法宣传工程(即建设2个法治文化公园,3个法治文化广场,4个青少年教育法制教育基地,5个法治文化社区),设立法治人物长廊、新中国法治之路概况、编写法治对联、摘录法治名言警句、汇集古今中外法治故事等法治元素,打造一批集学习、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和法治文化示范点,相继建成城关区酒泉路广场、安宁区都市春天公园、皋兰县什川梨园等法治文化广场、公园、长廊,让老百姓茶余饭后,漫步于广场、公园之际,感受法治精神,陶冶法治文化情怀。
2011年以来,兰州市“六五”普法工作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提高全民法律素质为目标,以深化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为重点,积极营造“平安兰州”、“法治兰州”、“和谐兰州”的法治环境。兰州市先后被评为“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城市”,安宁区荣获“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先进单位”,皋兰县石洞镇文山村和城关区临夏路街道桥门社区分别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76个村(社)被评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
相关新闻
- 2017-02-22抓好“七五”普法 助推全面依法治市 天水市司法行政工作会议召开
- 2017-02-10全市统计工作暨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推进会指出 落实责任依法普查 确保统计数据准确
- 2017-02-09金昌市工商联做好“七五”普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