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家乡代言人| 春风已度玉门关
作者:楚佳英 (武威铁路中学高二(1)班)
指导教师:马宏斌
东方的天空露出了鱼肚白,沉寂了一夜的大圆盘又破晓而出,和煦的阳光顷刻间洒满大地,照亮了这座安静的古城。大漠黄沙,金戈铁马,刀光剑影。一樽葡萄美酒,醉了多少豪情万丈的将士;一曲羌笛乐音,吹出了几多塞外边关的苍凉。
骏马,秋风,塞北,这是属于古凉州的诗。总是会因为自己生活在凉州这片充满历史气息的热土上而感到无比自豪。从热闹繁华的市区走出来,真正踏足在那片荒漠干戈上,用双脚去丈量凉州的历史,这种感觉就愈加强烈。扑面而来的风沙唤起了心中那份久违的炙热和感动,油然而生一种想要驰骋疆场的豪情,在尘土飞扬的塞外,做一回巾帼英雄,笑傲沙场。遥想当年霍去病,征战河西走廊,击败匈奴,汉武帝为彰显大汉帝国的武功军威,便给当地赐名“武威”。自此,“武威”便带上了一种豪迈的气概和风范。又因此地“金行其地,是故寒凉”,遂美名曰“凉州”。
河西走廊东端这片饱经历史沧桑的土地,也许天生就有着传奇色彩。不但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河西保障的襟喉,还见证了西藏纳入中国版图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人参果的清甜,葡萄酒的醇厚,经历了岁月的沉淀,历久弥香。诗人曾作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又有诗曰:“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折柳曲唤起了戍边将士的离愁,昔日之武威,春风不度,杨柳不绿。
还是那年的明月,还是那年的关塞,但是今日之武威,已不再是那个空旷荒凉的常年征战之地。伴随着武威市科技的进步,各项惠民的政策出台,人民生活日益富裕,奔向了小康之路。在武威市区,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高速公路通向四面八方。而武威乡村的面貌也是焕然一新,家家户户盖起了漂亮的平房,加快了城乡融合的步伐。祖辈生活在高深山区的人们,政府也照顾的面面俱到,随着“下山入川”工程的实施,他们从山区搬进了白墙灰瓦的新民居,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小康之路。而武威市委提出的“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的主体生产模式,调整了农业结构,更促进了农民增收。
除了富民的政策,政府也时刻关注着武威市的生态环境问题。武威市地处沙漠,风沙的侵袭威胁着田园、庄稼,甚至铁路、省道等。在治理沙患的艰苦过程中,也涌现出了一批矢志不渝的治沙者。他们是正能量的代言人,平凡的人,却能温暖一座不平凡的城。20世纪80年代,在八步沙这片不毛之地,六位老者在天命之年承包了治理沙患的重任。于是,他们每天以玉米面、洋芋充饥,一年四季住在地窝子里,用铁锹在沙漠中筑起了一道绿色的屏障。夏天的蚊虫叮咬,冬天的风雪侵袭,没有磨灭他们治沙的坚定意志,历经光阴十几载,千万株沙生植物共同抵抗着风沙,四万多亩的绿洲替代了亘古的沙漠。治沙者之一的郭朝明老人说:“就是挣断肝肠,豁上老命,也要治住沙害,为后人们创出一番事业。”如今,六位老者的后代们继承了先辈们的光荣事业,为了家乡的天蓝树绿花香,以愚公精神在八步沙谱写了一曲“草木无穷碧”的绿色颂歌。
武威,这片人杰地灵的古老城市,以其独特的风韵,在中国的版图上熠熠发光。追溯过往,数看今朝,这里有无数风流人物,有无数壮美篇章。即使千年黄沙蔓袭,也无法尘封他明珠般璀璨的历史。站在武威的古墙根下,追寻着千年前时光的印记,那亘古的风吹过,带着古老的气息,似乎在诉说着如烟往事。抬眼看,春光正好,阳光明媚,和谐的春风已经吹绿了武威城,吹过了“玉门关”。
相关新闻
- 2017-03-13我是家乡代言人| 我爱家乡
- 2017-03-13我是家乡代言人| 我的家乡
- 2017-03-13我是家乡代言人| 家乡的变化
- 2017-03-13我是家乡代言人|我爱我的玉门!我爱家乡的四季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