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治堵应该有比限购限行更开阔的思维
原标题:治堵应该有比限购限行更开阔的思维
车多路堵,早就成了兰州人的“闹心事”。为有效解决兰州市城区交通拥挤困局,李东明等10名兰州市人大代表联名向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提交了《关于尽快实施兰州市汽车限购暨特定时期单双号限行》的议案,建议提议兰州市尽快实施汽车限购限行(特定时期单双号限行)政策举措;同时,针对限购提议参考北京汽车指标摇号模式。
(据12月19日《兰州晨报》)
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实施汽车限购限行政策当然是一个选项,但也要看到,造成拥堵的原因非常复杂,不仅与汽车数量增加有关,也与城市道路布局有关,与公共交通体系是否完善有关,还与城市产业格局分布有关,更与人们的环保意识有关。凡此种种,均不是一日之功,而是经年累月慢慢积聚而成。城市越拥堵,表明这些问题的累加程度越严重。
所以,治堵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多筹并举打组合拳,坚持不懈,久久为功,才能产生实效。
由此说来,“以限治堵”只是治堵诸多措施中的一个办法,这个办法的实际作用有多大?不同城市的具体情况不一样,实际成效也不能一概而论。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以限治堵”着眼点在汽车本身,汽车增多是交通拥堵的首要原因,可是,汽车增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不是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即便采取限牌、限行、限号等措施,也难以控制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
一面是交通拥堵,一面是汽车不断增加,两者的矛盾既是发展的结果,也是短期难以调和的矛盾。我们不可能为了治堵,不生产汽车,不让人们购买汽车。这是因噎废食,而非化解问题的有效之法。化解汽车增多与交通拥堵的矛盾,其实最有效之法就是反问自己:我们到底有多么依赖汽车?
过度依赖汽车,就会使汽车使用频率大幅提升。许多有车一族,不但上班开车,中午外出吃饭开车,到超市买东西开车,甚至晚上到公园遛弯都要开车。我们假设,两个城市的汽车数量、公共交通设施都一样,那么,用车频率高的城市肯定比用车频率低的城市,交通拥堵要严重得多。许多人都有这样的切身感受,每到“无车日”,当城市采取汽车限行措施,城市交通拥堵就有所缓解。此中原因,就是因为许多人在这一天不开车,从而减少了用车频率所致。
可见,“以限治堵”的着眼点也在减少市民用车频率。顺着这个思路,“以限治堵”应该有更开阔的思维,更细致的规定,更长远的设计。比如,鼓励市民拼车,又如,开设定制公交、发展轨道交通,还如,多建自行车道,为市民自行车出行创造便捷条件等,这些措施都是在减少用车频率上发力,相较“以限治堵”举措,长远效果更好。
相关新闻
- 2016-12-19评论:缺乏民意基础是“学生打扫厕所”的最大硬伤
- 2016-12-19评论:要勇于为舆论监督 撑腰壮胆
- 2016-12-19评论:120报警方式也该与时俱进
- 2016-12-19评论:对交警创意海报不妨会心一笑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