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定西 正文
投稿

定西渭源县走出“电商扶贫”新路子

2016-11-03 15:22:30 来源:中国甘肃网 作者: 责任编辑:张兰琴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通讯员 吴鲁 柴红

  近年来,渭源县坚持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产业融合发展作为转方式、调结构、扩消费、促就业、惠民生的朝阳产业来抓,立足特色资源优势,强化顶层设计,不断加强电商扶贫扶持力度,实现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就业增加的阶段性目标,走出了一条贫困地区“电商扶贫”的新路子。2015年渭源县被评为“甘肃省电子商务示范县”,2016年被正式确定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渭源县在学习借鉴电商发达地区经验、听取专家建议、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先后制定出台了渭源县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规划》以及《集中突破年实施意见》,电商扶贫工作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实施电子商务应用普及、公共服务平台培育等十大工程,全力引导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产业规范发展,形成了完善的行政推动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同时,该县成立了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联动发展领导小组,设立了县电子商务产业办公室,借鉴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先后筹措培训资金100多万元,举办各类培训班19期,参训3400多人次,积极鼓励高校毕业生、大学生村官、有创业意愿的农村青年通过电子商务创业,为每个村分别确定了一名电子商务指导员,带头建设或引导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积极开办网店,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渭源县坚持把政策支持和金融支持作为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融合发展的关键,着力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体、金融支撑、广泛参与的发展格局。出台了《渭源县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产业融合发展扶持奖励政策(试行)》,县财政每年列支300万元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通过财政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扶持产业发展。并于2015年7月、2016年4月先后兑现扶持奖励资金将达130多万元;县政府与农行、工商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达成协议,每年落实信贷资金5.5亿元以上,其中政策性贴息贷款0.9亿元以上,从信贷政策方面全力推动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产业融合发展。

  渭源县积极推进快递物流行业的布站设点,在全县16个乡镇建成邮政所,217个行政村建成村邮站,实现了邮政服务网络县、乡、村三级全覆盖及乡镇、重点村快递服务网络全覆盖。同时,电信、移动、联通等网络运营企业大力实施“通网”工程,已实现197个行政村网络信号覆盖,预计今年年底,将实现行政村宽带网络全覆盖。按照省上“三有一能”电商扶贫的要求,积极建设县、乡、村三级电商物流公共服务体系,开展了产品展示、研发,网上销售,网上代购,仓储物流,培训孵化等业务,初步建成了县级电商物流公共服务中心, 16个乡镇全部建成了乡级电商服务站,109个村建成了村级服务点,畅通了农产品进城和消费品下乡的双向流通渠道。

  按照农产品网络销售“三品一标”的要求,渭源县将“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中国党参之乡”、“南山放养虫草鸡”地理标识认证和“渭河源”牌、“五竹”牌、“金蛋蛋”牌种薯,“老白条”党参、“富硒”黄芪等商标提供或授权县内电商企业、网店使用,动员企业以条形码、二维码、物联网等技术应用为核心,为渭源所有网货产品建立统一的产品认证标识等身份证明,打造形成了一大批具有渭源影响力的网络特色农产品品牌,解决了电商创业者无货可买的难题。

  与此同时,渭源县把新媒体宣传工作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充分运用网站、微博、微信、QQ群等各类新媒体为电商产业鼓劲造势,建立了月报告通报制度,形成了媒体助推电商发展的宣传机制。全县90个政务微博、93个政务微信公众平台、30多家政务网站、40多个驻村工作队工作群和广大干部群众个人微博微信组成的微媒体矩阵,宣传渭源良好生态,营造了全县上下积极发展电商产业的浓厚舆论氛围。同时,把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产业融合发展纳入扶贫开发工作体系,结合“双联”行动和精准扶贫工作,把各项工作任务靠实到各级双联单位、双联干部和驻村帮扶工作队身上,实行月报告、季督查、年考评机制,大力推进任务落实。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渭源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拓宽了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加快了脱贫攻坚步伐,提升了渭源品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目前,全县累计建成网店547家,本地网购平台7个,发展网销企业51家,组建实力较强电商公司3家;建成县级行业协会1个,乡(镇)级电商协会3个;实现线上销售额8200万元,带动线下交易1.7亿元,直接带动贫困群众人均增收200多元,增加就业3500多人。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 责任编辑:张兰琴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