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嘉峪关 正文
投稿

只为花儿更鲜艳——嘉峪关市加快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纪实

2016-10-26 10:50:44 来源:中国甘肃网-嘉峪关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狄东阳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只为花儿更鲜艳

  ——我市加快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朱玲

  “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的花朵真鲜艳,温暖的阳光照耀着我们,每个人脸上都笑开颜……”一阵阵清脆悦耳的歌声从新城镇中心小学的校园内传出。漂亮的教学楼,干净整洁的校园里,“教育改变命运、知识成就未来”“推进均衡发展、维护教育公平”的标语随处可见。

  教育,寄托着一个学子的梦想;教育,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希望;教育,背负着一个地方的未来。回眸近年来我市教育事业的发展足迹,我们看到在这片创造和务实的沃土上,留下了太多绕不过去的精彩,滋润着朵朵花儿更鲜艳——

  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7.8%,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6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12%;

  五年高考平均总录取率达到90.4%,高出全省15个百分点,2016年高考本科录取率列全省市州第一;

  2014年,在市州政府教育目标考核中,我市排名提高到全省第三……

  教育事业优先发展

  “我们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抓教育就是抓发展……”市委书记柳鹏多次在常委会和调研教育工作中如是说。

  优先发展教育的承诺,使我市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可谓力度空前——近五年,我市先后投入10.9亿元,对全市中小学、幼儿园的教学楼、运动场、实验室及食堂等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改造,改造范围覆盖城乡各学段,延伸到农村教学点,几乎所有学校的办学条件均得到根本改善,面貌焕然一新。

  “本想着要离开家,可怜巴巴地去过住校生活,可是现在我是真喜欢这里,最害怕学校放假”“孩子学习成绩越来越好,更重要的是自理能力提高了不少”……

  南望苍茫祁连,肩倚讨赖河水,山环水绕,书香氤氲,这座历时3年、累计投入3.56亿元的酒钢三中新校区,以“花园、学园、家园、乐园”于一体的特色,收获了社会认可、家长赞誉、学生喜爱。

  其实这仅仅是市委、市政府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农村学校建设工程、绿茵操场铺装工程、全面改薄工程等教育建设项目,对市一幼、市二幼两所省级示范性幼儿园进行原址重建,对市三幼、市四幼两所省级一类园进行改扩建,新建市五幼、市六幼和3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利用闲置校舍改造了3所村级幼儿园,公办幼儿园总量增加了一倍多,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一样享受到优质学前教育。对市一中、市六中等4所中学进行重建,在南市区易址新建市酒钢三中,对市师范附校、新城中学等13所学校教学楼进行加固改造,完成市明珠学校和文殊中学改扩建,消除D级危房4.3万平方米,新建、改扩建校舍面积19.5万平方米,各中小学生人均校舍面积、活动场地等主要指标基本达到全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完成市建设路小学、实验中学、第四中学等17所学校17.2万平方米塑胶操场铺装工程,今年计划完成5所学校运动场改造,全市中小学操场塑胶化率将达到100%,届时将彻底消除尘土飞扬的土操场,为各类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场地设施。全面完成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及农村中小学食堂建设项目,为农村教师和学生的食宿提供了良好的基本条件。争取中央资金建成市职教中心实训楼,依托市职教中心和酒钢职业技术学院建成实习实训基地,职业教育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

  教学装备与时俱进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课堂上,响起饱含深情的课文朗读录音,教室黑板旁的大屏幕播放着桂林山水的游览视频,孩子们睁大眼睛观看,很是好奇。这是建设路小学一名教师在为学生上《桂林山水》一课。

  在教育信息化进课堂以前,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是课堂里的寻常景致,一幅彩色教学挂图便成了学生与桂林山水相遇的“见面礼”。现在,视频、音频、图片齐上阵,它们成了最好的导游。“这里的山真是险啊,如果换作是我站在那,估计想不掉下去都难!”学生李沐阳感叹道。

  真实的视频情境、超大的课堂教学容量、多样化的练习模式和鲜活的学生学习方式……这些新鲜的元素得益于我市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努力实现人人能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目标。

  据了解,近年来全市用于教学设施设备配套的资金达6400多万元。新建改建计算机教室20间,新建课堂实录转播教室、音乐教室、心理咨询室等功能教室120多间,教师师机比达到1:1。完成了教育城域网2000M扩容工程,宽带网络覆盖城乡所有学校,连接到所有教学班。为全市所有教学班配备高水平的触控一体机、交互式电子白板等教学终端设备,在全省率先实现“班班通”设备全覆盖。对图书、实验、音体美教学器材、办公设施设备进行大幅度补充更新,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升降课桌椅、音体美设备配备率100%。为70%的初中学校配备地理专用教室和精品课程录播教室,地理专用教室为课堂教学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录播设备实现了同步教学、同步录制、同步互动三位一体的课堂教学新模式。100%的教师和学生注册了甘肃公共资源教育平台并运用于实际教育教学,优质数字资源应用范围逐步扩大。

  教师队伍优化壮大

  “每一个孩子的心里都有您的身影,每一个父母都对您心存感激!作为老师和母亲,您用您的智慧和爱培养我们的孩子长大,您是您自己孩子的母亲,更是全班孩子的母亲,作为同为人母的我,真诚地感谢您的付出。”这是一次家长会后,胜利路小学教师李嘉亮收到的一条短信。而像李嘉亮这样用崇高的师德收获赞誉的老师,在我市并不是个例。

  近年来,我市以“师德师风建设年”为抓手,开展了学师德规范、学身边典型、做“四有”好教师等系列活动,充分发挥典型的引领作用,切实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出现了许多备受学生和家长喜欢的教师。

  同时,为了破解一线教师紧缺问题和校际间师资不均衡的难题,我市不断完善教师招录补充、合理流动的良性机制,五年共招录教师近500名,交流教师300多人次。

  “我终于见到这些平日里只能在教学书刊上见到的教育名家,此次面对面为我们传道解惑,让我大开眼界。”市第二幼儿园园长范志芳参加完研修班后,深有体会。

  为了给优秀教师成长搭建平台,近年来,我市根据教育发展实际和教师专业成长需求,大力开展灵活多样的“菜单式”培训,依托北师大、东北师大、西南大学等培训机构,先后组织10余次高级研修班,累计培训500人次。选派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到香港参加专业能力提升培训,管理人员和优秀教师管理水平、教育理念得到进一步提升。近五年,6名教师被评为全省“陇原名师”,130人次被评为省、市级“青年教学能手”,400人被评选为市级“131”名师,优秀教师比例不断扩大。

  “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提高,除了完善学校管理和学生教育外,根基还在于教师这一教育核心资源上,尤其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要有‘来得了、留得住、教得好’的保障机制,才能保证教育的活水源头。”市教育局局长杨录祥如是说。

  为此,我市每年财政预算内安排600万以上“真金白银”不断提高教师待遇——出台并实施了教师职称评聘意见,鼓励优秀教师破格晋升职称并兑现待遇;将农村教师绩效工资总量提高15%,每人每月平均增资400元以上;出台班主任补助发放政策,按照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中职每月400、500、500、500、400元的标准发放班主任补助。

  综合改革激发活力

  “现在许多民办幼儿园条件不比公办幼儿园差,而且还可以选择离家近的,这样接送孩子方便多了。”市民肖莉英对民办幼儿园的“一视同仁”,源于我市不断深化幼儿园“划片帮扶、抱团发展”模式。

  近年来,我市将全市50多所民办幼儿园按区域划分为6大片区,由公办幼儿园实施对口管理帮扶,发挥公办幼儿园尤其是省级示范性幼儿园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充分利用国家和省上对民办教育的支持政策,出台民办幼儿园扶持措施,鼓励民办幼儿园不断改善办园条件,提高保教水平,近两年有24所民办幼儿园被省上认定为普惠性幼儿园,争取到省级奖补资金220万元。全市中小学也按照地域划分为3大联盟、10个联盟校,联盟间推行统一教学管理、统一师资调配、共享设施设备,推动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和区域教师资源科学配置。同时,从幼儿园到高中,全部实现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入学机会、政策待遇上的同城、同等,未设置任何限制性政策。

  以前不少农村孩子的家长认为城里的教育资源优质,很多人想方设法挤着“进城”。这都是教育发展不均衡“惹的祸”。

  如今在我市,教育的均衡发展让许多农村的孩子自豪地说:“城里的小学也未必有我们这里好!”

  砥砺奋进结硕果。2014年9月,我市一次性首批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这是继全面实现“两基”目标后,我市教育发展的又一件大事,也是过去五年推动教育实力整体提升的有力抓手。

  市实验小学的围棋、长城路小学的经典诵读、五一路小学的生命绿灯工程、实验中学的家长学校、市五中的法治教育、市一中心理健康教育、市酒钢三中的国际化办学……在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我市还确定了特色化、内涵式发展的新目标,一个个特色鲜明的教育品牌,使我市逐步形成了“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的格局。

  在推动教育事业向更高水平、更优质发展的路上,我市从未止步——通过增强职业教育适应力,与酒钢集团、中核四〇四、华强集团等大型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办学关系,充分利用企业实习实训基地资源,深化人才培养模式,使职业教育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日益凸显;为了维护全市教育系统和谐发展,我市不断深化校园安全网格化管理,以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技能实训为载体,积极构建与全市“平安细胞工程”建设相适应的校园安全网格化管理体系;全面落实国家和省上关爱特殊群体的各项政策措施,在资源配置、入学机会等方面一视同仁并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未来,我市教育工作者将继续以打造“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用奋勇争先的豪迈,承载起千万家长与孩子的希望。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嘉峪关日报 责任编辑:狄东阳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