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本网原创 正文
投稿

甘肃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图)

2016-10-25 18:09:06 来源:中国甘肃网 作者: 责任编辑:张玉芳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发布会现场

  中国甘肃网10月25日讯 (本网记者 张玉芳/文 尚志宇/图)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和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支撑作用,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25日下午,甘肃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新闻发布会在兰州举行。甘肃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文卿介绍了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记者的提问。记者从发布会了解到,《甘肃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的规划期为2016—2020年,远期展望至2030年。

  李文卿指出,“十二五”以来,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战略核心地位显著提升,甘肃省科技创新对各领域支撑日渐凸显。《甘肃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是全面完成甘肃省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任务目标的最后一个五年规划,也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光明日报记者:李厅长你好!此次规划的名称为甘肃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与甘肃省“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相比,突出了科技创新,请问是如何考虑的?

  甘肃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文卿回答媒体记者的提问

  李文卿:与以往科技规划不同,首次以科技创新规划命名,关注点不仅仅为科学技术研究本身的改革与发展,更加关注科技与经济、社会、民生、生态等方方面面的支撑引领作用。我们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的:

  第一,是战略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眼全局和未来,把实施以科技创新为主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摆在了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提升到决定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高度,契合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层面。这是中央在新的发展阶段确立的立足全局、面向全球、聚焦关键、带动整体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加快科技创新,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指明了前进道路和努力方向。 “五大发展”理念将创新作为最重要的发展理念。科技创新已从社会事业领域进入了国民经济领域、进入了市场竞争领域、进入了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核心领域,而且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这些都是定位科技创新的指南针和定盘星。

  第二,是现实的要求。我省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依靠科技破解发展难题、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还十分紧迫,还面临着自主创新的整体能力有待改善、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有待提升等一系列问题。

  第三,是目标的要求。“十三五”时期,甘肃进入了科技创新为主的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和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攻坚期,也是我省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科学制定和有效实施科技创新规划,对我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竞争力、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支撑引领我省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第四,是发展的要求。2016年5月30日,召开了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强调科技强国是现代化强国最重要的组成,蕴含了科技创新在全面发展中的核心作用,蕴含了发展方式对科技工作的更高要求。科技不仅要从战略上要统筹布局基础研究,研发重大产品、打造重大工程、建设重大基地,还要围绕如何促进科技与民生结合,大力推进科技惠民,增加民众对科技的迫切感、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如何促进科技成果落地、如何促进产业融合升级、如何促进人民生活改善是“十三五”的重中之重,也是科技工作的重要阵地。

  因此,在“十三五”期间,要实现创新驱动发展,需要更加关注科技与经济、社会、民生、生态等方方面面的紧密结合,支撑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和发展需求,把我省重大战略落地,把创新作为首要理念和核心战略,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所以,规划的名称为《甘肃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同时与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相配合。

  人民日报甘肃分社记者:李厅长你好!正确判断甘肃省发展阶段和经济发展的主要牵引力,是编制“十三五”规划的起点和基础。“十三五”期间,我省发展环境和基础条件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李文卿:首先,科技创新阶段发生了变化。“十三五”时期,我省科技创新阶段将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按照国际工业化阶段和经济周期理论,我省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的阶段。按照耗散结构理论和博弈论的分析,我省科技发展从长期积累的量变将转化为创新效应激发的质变,这是甘肃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大势。特别是在在旱作农业、地质勘探、重离子物理、冰川冻土、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生物制品、军工装备、航天航空、大气物理、节能环保等技术领域已经具备国家竞争力,部分领域处于“领跑”地位,处于产业转移的“激发”阶段。

  其次,科技创新基础发生了变化。2015年我省综合科技进步水平居全国第18位,科技创新资源的聚集位于全国中等水平。2011年-2015年,R&D投入占GDP的比重从0.97%提高到1.22%,高新技术企业从188家提高到320家,企业R&D经费支出占全社会R&D总投入的比重从54.42%上升到59.7%,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从0.75件增加到1.58件,技术合同成交额从52.6亿元猛增到130.3亿元。全国水平9800亿。这组数据表明,科技创新的实力进入加速跑的轨道,企业在我省创新发展中处于更加明显的领跑主体地位。

  第三,科技创新环境发生了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等一系列重要政策性文件。这些利好形势使甘肃的科技创新环境发生了变化,创新创业生态不断优化,公民科学素质稳步提升,全社会创新意识和创新活力显著增强,科技资源统筹协调进一步加强,市场导向的技术创新机制逐步形成,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可以说,甘肃的科技创新发展全线飘红。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甘肃进入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窗口期、科技体制改革的攻坚期、创新要素聚集的发力期,是有依据的。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李厅长你好!我关注到,在规划的“优化科技创新创业环境”中提到了“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的“四新经济”,请问李厅长我们甘肃省的情况如何?

  李文卿: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之所以“新”,就是因为市场反应灵、技术融合高、商业模式活,核心在于解放企业生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提升政府服务能力。可以这样认为,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产业革命和信息化变革交融对接的时代大背景下,科技创新已经从技术维度的单一创新转向“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的集成创新。

  我们省是有“四新经济”发展苗头和势头的,举几个例子,白银摩尔公司水成膜灭火和兰州高新区伯俪江3D打印新技术,水性科天环保装饰材料和510研究所航空航天新产业,带动千家万户的陇南电商和庄浪生态循环农业新模式,兰石集团新型能源装备制造和兰州、白银、武威等地发展的新型电池材料等新产业,都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对于我省来说,兰白试验区建设就是积极探索“四新”经济的试验载体,这个区域拥有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集聚了比较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涌现出一批高端的技术创新成果,建立了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和体制机制,初步具备了“四新”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经过两年的建设,兰白试验区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城镇化率分别达到54.5%、70.1%,创新环境明显改善,创新要素大量聚集、创新活力得到释放,成为甘肃省创新资源最集中、创新体系最完备、创新活动最丰富、创新成果最显著的区域。

  “十三五”时期,我省要大力推动“四新经济”创新模式和路径。一是致力建设兰白试验区,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拓展新空间,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进一步提高科技贡献率和全要素生产率。通过将兰白试验区打造为“四新经济”试验载体,促其成为我省科技创新与进步的突破点之一。二是鼓励支持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采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制造及电子商务等新的生产经营模式,发展新经济、新产能,不断催生出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相信,有长期积累的创新基础,有政府推进的创新高地,有企业家的创新自信,“四新经济”在甘肃发展是有前景的,在短时间形成模式和集群也是有可能的。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 责任编辑:张玉芳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