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余新元:一位传奇的静宁籍老红军
静宁县红军长征界石铺纪念馆
红军楼前的小“红军娃”雕塑
在静宁县界石铺红军长征毛泽东旧居纪念馆内红军楼前广场上,有一组栩栩如生的雕塑群,生动地再现了当地老百姓对红军的欢迎与拥护,其中有一个个头矮小,满脸稚气的小“红军娃”尤为引人注意,他身穿红军军装,右手挥舞旗帜,左手紧握拳头,童稚未脱的眉眼之间透着一股英气。雕塑的原型,是传奇的静宁籍老红军——余新元,当年在界石铺参加红军的时候,他13岁。
然而,眼前这个“红军娃”,只有如今六七岁孩子的身高。讲解员说,不是雕塑的问题,那个年代穷苦人家的孩子,普遍比较矮小。
小羊倌变身﹃红军娃﹄
1936年的秋天,余新元还是一个小羊倌,每天负责给地主家放羊,有一天,一支与众不同的部队来到了家乡,尽管着装都不太统一,但是纪律却十分严明,对待老百姓亲切有礼,还帮助穷人干活,与之前很多军队一进村就抢东西抓壮丁闹个鸡犬不宁的做派很不一样,这让余新元充满好奇的同时,也不由得心生向往。
红军在界石铺驻扎的几天时间里,经常在村子的戏楼上表演节目,宣讲政策,向穷苦百姓分发战利品,十分热闹。他挤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听毛主席用浓重的湖南口音讲话,虽然许多内容他都听不清楚,却听懂了“红军是穷人的队伍”这句话。就在那一刻,年幼的余新元萌生了一个念头,就是参加红军,回家征得父亲的同意后,在队伍撤离界石铺的那天早晨,他像往常一样赶着地主家的200多只羊走出了家门,义无反顾地参加了红军,成为红一方面军回民连里年龄最小的一名战士。
参军后不到3个月的时间,余新元遇到了人生中第一次战斗——发生在甘肃与青海交界处的山城堡战役。战斗开始后,这个从来没有亲历过硝烟与战火的13岁孩童有些不知所措,耳边炮火轰鸣,眼前是真实的你死我活,看着身边的战友们一个个勇敢地向前冲锋,他裹在其中,跟着队伍奋不顾身地冲向了敌人的阵地。山城堡战役胜利了,但余新元尚且十分稚嫩的心灵,第一次受到了残酷的战争带来的巨大冲击,当他背着缴获的4枚手榴弹和300多发子弹走出战场的时候,忍不住放声大哭……
白求恩亲自为他主刀手术
人生中的第一次战斗结束了,指导员摸着余新元的脑袋告诉他“当红军不能哭,要哭就不能当红军”。他牢牢记住了这句话,从此以后,虽然历经了无数次更为惨烈更为艰苦的战斗,他都没有再哭过。
1939年11月,著名的黄土岭战役中,余新元所在的部队经过艰苦的斗争,击退了日军的进攻,但余新元不幸身负重伤,左腿的肉被炸飞了,筋被炸断了,连骨头都被炸碎了……
正当救护人员准备给他截肢的时候,白求恩大夫亲自前来为他主刀手术,这才保住了他的腿,当时,他才16岁。每当说起这事的时候,他都会把裤腿卷起来让大家看一看,斑斑伤痕,至今清晰可见。余新元说,这条腿是个珍贵的纪念。
1941年9月,日军集中7万多兵力对狼牙山根据地实施秋季大扫荡。余新元所在的部队担负掩护党政机关和群众转移的任务。当时因为弹药不足,他带领的5人战斗小组只好在阵地上准备大量石头,用滚石消灭敌人。当时他们5个人,2人牺牲,2人重伤,而他被敌人的子弹打穿了胸部,从悬崖上掉了下去,昏迷了200多天,这期间当地一位名叫王义珍的大妈收留并照顾着余新元,苏醒后他第一句话就问:“我的部队在哪里?”说起王妈妈,九十多岁的老英雄仍然感激得热泪纵横。
解放战争年代,余新元又投入到辽沈战役锦州崔家岭战斗中。他的右脚被机枪打得血肉模糊,依然冲锋不止。就是这一仗,他失去半个脚掌,至今仍靠假肢行走……
余老戎马一生,参加过大小500多次战斗,身负大伤7次、小伤无数,一次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有人问他:跟共产党干随时都有掉脑袋的危险,你怕不怕?他说:“我怕就不会参加革命了,就不会举手向党宣誓了!”
作为一名光荣的老红军,余新元曾先后两次受到胡锦涛同志的亲切接见,2015年又受邀参加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庆典。
担保雷锋、郭明义入伍
1959年,余新元担任辽宁省辽阳市兵役局政委。11月8日上午,操着湖南口音的“小个子”雷锋闯进了他的办公室,情绪激昂地倾诉自己因为身高、体重不符合验兵条件,不能如愿参军入伍的沮丧心情,这股子近乎执拗的认真劲儿深深打动了余新元,他想帮一把眼前这位憨厚的小伙子,暂时将他留在兵役局打杂,晚上安置在自己家中。雷锋在余新元家一住,就是58天。
雷锋每天的生活、学习、言行,余新元都看在了眼里,他觉得政治合格比身体合格更重要,一定要尽自己所能送身体条件不合格的雷锋参军,所有的责任由他承担。为此,他多次在会议上提出考虑让雷锋同志入伍的申请,又3次找到时任兵役局第一政委、辽阳市委书记的曹奇介绍雷锋的实际情况。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曹奇破格同意雷锋入伍。紧接着余新元又赶往辽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找到负责体检工作的院长吴春泽。面对吴院长“出了差错谁担责”的诘问,余新元说:“我是红军,我以22年的党龄作担保,出了事我负全责。”
1960年1月8日,是辽阳市新兵入伍的日子,到处都是欢送的人群。余新元和爱人田儒文赶往车站,把20个鸡蛋和背心、毛巾、香皂等日常用品塞到雷锋的挎包里,目送他踏上了光荣的路程……
无独有偶,1976年底,时任鞍山警备区副政委兼纪委书记的余新元,得知辽宁省劳动模范郭洪俊的儿子郭明义要报名参军,当时征兵名额十分紧张,只有几十个,符合条件的却多达两百人,但他听说郭明义将《雷锋的故事》这本书都翻烂了,还到处做好事,认为这是个好同志,当不上兵太可惜了,于是再一次东奔西走,和当年推荐雷锋入伍一样,四处举荐郭明义。因为他十分笃定,这样的同志是最经得起考验的。
1977年1月11日,郭明义如愿穿上军装。往事重演,像当年送雷锋一样,余新元把郭明义送上开往军营的火车。如今的郭明义,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当代雷锋”光荣称号,荣获2010年“感动中国”人物。
余生干好一件事——学雷锋
1962年8月15日,22岁的雷锋离开了人世,噩耗传来,余新元十分悲痛。从那时起,余新元对妻子田儒文说:“雷锋就跟咱的儿一样,他没干完的事咱要接着干,他没走完的路咱要接着走,咱要响应党的号召,带头学雷锋。”
1981年6月10日,58岁的余新元光荣退休了,退休那天,他给自己许下了一个庄严的承诺:要用余生干好一件事——学雷锋。
1996年9月10日,余新元应邀给鞍山市联合小学的学生们作学雷锋的报告,学校位置比较偏僻,但他坚持不用接送,独自拄着木棍前往学校,走了不到一半路程,右脚假肢接合处断裂,疼痛难忍,不到5公里的路程,他走了两个多小时。当他一瘸一拐地走进教室站在讲台上的时候,喧闹的孩子们顿时静了下来,惊呆了,因为余新元穿的浅灰色裤子的裤脚已被鲜血浸透。演讲结束后,教室里掌声雷动。
这样的事情不知发生过多少次,他都记不清了。
35年来,余新元应邀担任全国146所大中小学校的课外辅导员,为194个党政机关、部队和企事业单位做过理论辅导,分文不取。
2009年至2012年,余新元先后做过两次癌症手术,但他还是一如既往地走上报告席宣传雷锋精神,累计报告4300多场,听众多达400万人。
有人问他,这么做到底图什么?余老说:“图的是老一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江山永不变色,图的是千百万人用鲜血和生命凝聚的革命传统代代相传!”
如今,余新元亲自号召组建的“雷锋车队”,成为鞍山市学雷锋的一道靓丽风景,他们为困难户送温暖,无偿献血,照顾残疾人,义务接送考生……这些善良的举动,这种可贵的精神,满满都是正能量,“润物细无声”。
鞍山军分区副政委张坤国说,这么多年来,余新元一直在自觉地践行雷锋精神,也一直在时时刻刻宣传雷锋精神,是现在每一名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
周围的街坊邻居说,余老一生刚正不阿,从不送礼,送礼就是给人一枚雷锋纪念章。虽然他后来官居要职,但他的5个子女没有一个从政,全部参军,他给孩子说:“要向你们的哥哥雷锋一样做个好战士”。而5个子女退伍后,余新元也没有为子女提干说过一句话。他说:“要学习雷锋,一不怕吃苦,二不怕吃亏。”
如今的余老,已经93岁高龄,在与衰老与病魔的顽强抗争中,仍然每天坚持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雷锋精神,让每一个了解他的人肃然起敬,老红军精神就像一道山脉,千里绵延;就像一座丰碑,永久矗立。我们这一代人,最应该学习的就是这种精神。
记者 张蓉/文 静宁县县委宣传部 王雄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