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嘉峪关 正文
投稿

书写平安答卷 筑牢发展之基——嘉峪关市政法综治工作纪实

2016-09-08 16:32:07 来源:中国甘肃网-嘉峪关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王彤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书写平安答卷筑牢发展之基——我市政法综治工作纪实

  记者 朱玲

  一座城市,究竟该有怎样一幅和谐发展图景?

  连续5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综治(平安建设)工作优秀地区”,多年来群众公共安全感和满意度始终位居全省前列……这是我市用荣誉给出的明确回答。

  “十二五”期间,市委、市政府把平安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保障性工程来抓,切实履行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三大职责使命,为加快城市发展营造了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这让身处这座城市的人们,展现出从容和自信,感受着踏踏实实的幸福。

  狠抓队伍执法为民

  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建设什么样的政法干部队伍、怎样建设政法干部队伍,直接关系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优劣。

  “要做到心中知敬畏、铁律常相伴,铁肩担道义、百姓有晴天,安全保障好、群众幸福长……”7月5日,市委书记柳鹏在政法委调研时的讲话,更是一语中的说出了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廉洁队伍的重要性。

  “我到过很多地方,我认为嘉峪关的社会治安比其他地方好多了,每天晚上都可以看到公安干警在马路上巡逻,我心里有种安全感。”在我市做餐饮生意的马庆运老板说。

  “优良的社会治安环境,坚定了我们在嘉峪关投资的信心!”在我市投资2.7亿元的玉龙湾文化旅游商业综合体项目负责人瑞隆房地产公司董事长常立忠说。

  近年来,市委政法委积极探索创新队伍建设,着力打造政治过硬政法队伍、执法为民政法队伍、敢于担当政法队伍、清正廉洁政法队伍,有力地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通过全面推进政法干警教育,打牢政法队伍听党指挥、执法为民、廉洁公正的思想基础,确保政法队伍时刻保持政治方向坚定性;通过着力推进公平公正执法、文明执法、规范执法、清廉执法,努力做到每起案件都使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通过强化能力素质担当教育,保障社会大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在处突防暴反恐禁毒反邪教及社会稳定敏感期确保能拉得出、用得上、顶得住。通过落实“一岗双责”责任制,把各项“铁规禁令”落到实处,强化执法督导,对政法部门干警存在廉洁方面的问题,按照“四种常态”坚持约谈、通报、处理,达到从严治警。

  平安创建不留死角

  “你好,是网格长吗?我们楼栋门的门锁坏了,你能帮我们处理一下吗?”“网格长,楼上的水漏到了我家,怎么办啊?”“我不会用手机查退休金,网格长,你这两天帮我弄弄呗?”自从当上了新华社区的网格长,张仲梅的手机就24小时不关机,怕居民有啥难题找不到她。她每天做得最多的就是下到居民家走访,看看居民有啥需要帮忙的就帮着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她就帮着联系专业人员给解决。她的网格长民情日记本上,满满地记录着网格里发生的大事小情,每一次网格巡访、每一起纠纷化解、每一件事项办理、每一处隐患排查,她都详细记录在案。

  融入于群众中,奔波在社区内,时刻掌握着社情民意,和张仲梅一样的网格员,在我市有594人。这些分布在全市47个大网格和297个小网格的网格员,为确保一方平安奔走不息,用忠诚和责任织成了一张大网,夯实了平安建设的基础,以基础稳支撑全局安。

  平安和谐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社会稳定的长远大计。为此,我市站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平安和谐细胞”工程建设。从学校到家庭、从机关到企业……全市各区、各部门、各行业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积极动员部署,创新创建载体,通过自下而上、由小到大,层层创建、逐级推动的创建活动,激活了构建平安环境的每一个细胞,形成了和谐建设人人参与、幸福城市人人共享的格局。

  综合治理提升幸福

  幸福,有一个前提是平安。

  为了构建平安的社会环境,我市早已将综合治理纳入了市委、市政府的顶层设计。

  “12345,有事找政府。”在我市,有这样一句话被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所熟悉。这一串朗朗上口的数字,就是我市社会治理服务中心一条连通百姓与政府的公共服务热线。我市按照社会治理扁平化、公共服务便民化、矛盾排查精准化、城乡户籍一元化原则,组建了社会治理局及社会服务、城乡一体服务、居家养老服务和社会矛盾调解4个中心,撤销了5个街道办事处,新建、改建30个城市和17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保障服务功能。

  任何一个好的决策,关键在于落实。为此,我市把注重保民生、兜底线、补短板作为便民益民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主要举措,把服务项目归集到社区综合服务平台,为居民提供扶贫帮困解忧、社会保障、就业创业等高效优质公共服务,提升居民获得感。同时,积极搭建城乡社区协商民主平台“居民议事大厅”,充分发挥居民议事会、业主委员会自治作用,对居民高度关注的治安联防、基础设施维护等热点、难点问题采取“公开议事、民主决策、共同协商”的办法解决,社区事务形成了大家议、大家评、大家定的民主自治新格局,实现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回应老百姓普遍关心的难点问题,从源头上改进社会治理,突出基层在先、从社区层次上夯实社会治理,是我市探索的一个亮点。

  走进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宽敞明亮的服务大厅,功能齐全、环境优美,该社区服务中心主任刘鸿武介绍说:“社区是便民服务站,通过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让居民不出社区就能办理大部分事务;通过拓展和提升民生服务项目,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贴心的服务凝聚人心、以周到的服务促进和谐。”

  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只是我市“全能社区”模式的一个缩影。我市在各社区服务中心设立道德大讲堂,律师咨询室、检察官联络室、人民调解室、日间照料中心、书画室、图书室、网吧、健身房、棋牌室、青少年第二课堂、心理咨询室、警务室、爱心超市等便民服务场所,居民不出15分钟便可获取各种便民服务。

  持续改革维护公平

  法者,天下之程式,万事之仪表。

  在全面依法治国书写出的治国理政新篇章中,以司法体制改革维护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必定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是专门等到这一天才来的,真没想到这么高效便捷,不到10分钟就办完立案登记手续。”去年5月4日,市城区法院实施登记立案后接待的第一位当事人郑先生,翻看着立案登记材料,感慨不已。

  “实施立案登记制度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当事人诉累,使‘立案难’成为过去式。”市城区法院分管院长陈永庆说。

  开展立案登记改革只是我市持续司法改革的一个缩影。设立城区法院立案中心、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破解“执行难”、率先在全省开通了执行案件“总对总”查控系统和黑名单制度……一个个司法改革的创新举措,使我市维护公平正义的能力得到新彰显。

  同时,我市还深入开展“两联系、两促进”专项行动,切实转变执法理念,把防控风险、服务发展、促进廉洁、推进供给侧改革作为服务企业发展的抓手,为企业项目经营发展提供预防警示和主动、优质、开放、全面的服务。深入推进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公益诉讼实践经验。开展“保民生,促三农”活动,共向城乡社区派驻基层检察联络室18个,做到普法教育深入,预防职务犯罪精准,联系群众便民。

  社会治理说到底就是对人的治理,能否和谐平安,关键就在于服务与管理是不是真正地沉下去、融进去。为此我市不断深入推进治安民警专职化、信息采集精准化、警务执法规范化“三化”建设。同时,注重法律援助,用政府购买服务,在全市30个城市社区开展了律师进社区服务,化解矛盾,调解纠纷,突出公益化、便民化服务。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嘉峪关日报 责任编辑:王彤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