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社会综合 正文
投稿

兰州西津西路肉联厂上游淤泥源隐患治理下了大力气

2016-08-26 09:32:46 来源:中国甘肃网-西部商报 作者: 责任编辑:金琼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西津西路肉联厂上游淤泥源隐患治理下了大力气

  水泥浆包裹山体豁口 600毫米粗排水管上下贯通

  中国甘肃网8月26日讯 据西部商报报道(首席记者 金奉乾)一个月前,一场罕见暴雨造成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津西路肉联厂路段变成泥潭。因上游山体塌陷,1000多吨泥土被雨水裹挟着冲向城区,淤泥阻断交通,堵塞下水井……最近几天,兰州市再迎强降雨天气,一个月前让人刻骨铭心的隐患治理进展如何?城区主要排洪道是否畅通呢?本报记者进行了实地踏访。

  踏访

  巨大山体豁口浇筑水泥浆

  隐患排水沟安装300多米长排水管

  8月25日中午,本报记者在鸽子市原址上看到,占地1万多平方米的市场被彻底拆除,原来在这里经营的800余户固定、零散商户早已搬走。在空旷的空地上,一条南北走向直径超过600毫米的黑色塑料排水管格外引人注目。继续走出30多米后,一个月前塌陷的巨大山体豁口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片被水泥包裹的梯状缓坡。记者观察发现,高约四十米、宽约六七十米的山体,均被浇筑了水泥浆,放眼望去,这个曾经为祸城市的山体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水泥包。为了确保上游排水安全,施工方在这里埋设了40多米长、直径约600毫米的铸铁水管。水管下端经方形水泥结构与沟底的黑色排水管相连,形成排水网。两名正在丈量数据的工人告诉记者,这里的地质、防汛隐患改造施工持续了整整一个月,尽管施工已经结束,但是施工方还在仔细排查疏漏。一位彭家坪镇村民告诉记者:“这次真的下了大力气了,整个山头都被水泥浆包裹了,还有那么粗的排水管,以后再也不会发生山体塌陷了。”

  随后,本报记者沿着山路向南跋涉,一个月前记者踏访时发现的深约4米的沟渠,已经被回填、夯实,沟底也变成平整的缓坡。缓坡下面,埋设了直径超过600毫米的黑色排水管。据施工人员介绍,这根贯通南北的排水管将与上游彭家坪工业园区排水管网对接,除此之外,贯穿肉联厂、鸽子市的道路也将与山上彭家坪工业园区的T210号道路对接,将会把彭家坪园区、南山路及西津西路连接起来,形成公路、排水管网上下贯通。记者从七里河区秀川街道办获悉,新建的道路雨水收集管线将并入城区的市政管网,届时可彻底排除山洪隐患。

  举措

  城区13处积水内涝地段疏通排涝

  雨污合流管道改建为雨污分流管道

  8月25日,本报记者从兰州市防汛办获悉,兰州市防汛办要求各级防汛部门加强天气预报和雨情监测通报。对未完成整改的防洪隐患进行挂牌限期整改,同时加强隐患点监测预警,制定应急避险预案,及时掌握天气异常变化情况,明确撤离路线、安置地点和应急撤离责任人,确保紧急情况下能够第一时间组织群众撤离转移,防患于未然。

  近期,对于兰州市邮电大楼、金雁桥南口、平凉路中段、南滨河路中段等13处积水内涝较为严重的地段,按照“一内涝点一方案”的思路,迅速制定预案,有针对性的疏通排涝。

  加快推进兰州市城市排水防涝工程项目,对年久老化、管径较小的雨水管网进行改造,将原有雨污合流管道改建为雨污分流管道,扩大升级城区雨水排水管网,最终形成较为完善的雨水管网系统。及时处置雨情、汛情和险情,实时启动预警响应,切实做好强降雨防范应对工作。

  相关新闻

  踏访洪道城区部分洪道畅通

  中国甘肃网8月26日讯 据西部商报报道(首席记者 金奉乾)畅通的排洪道是城市防汛安全的重要保障,近日,本报记者对兰州市区部分排洪道进行了实地踏访。记者在兰州市最东端的排洪沟(东岗镇444号附近的鱼儿沟排洪道)边上看到,经过多次疏浚后的排洪沟畅通无阻。而在城关区东岗东路皮革厂公交站附近的排洪河道边上,洪道里的杂物已被彻底清理干净,洪道底部平整顺畅。在七里河桥,记者发现这条南北走向的洪道一头扎进黄河,经过长期治理,该洪道畅通整洁。此外,安宁区培黎广场东侧的排洪道无垃圾、杂物堆积,洪道畅通。

  8月25日下午,兰州市城关区农业水务局副局长王有祥说,兰州市城关区辖区共有排洪道23条,经过积极治理全部畅通无阻。下一步,城关区防汛部门严格按照上级防汛部门的要求开展隐患排查,并做好各项应急准备。落实领导带班“24小时”值班制度,做到雨情、汛情和灾情传递及时准确。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西部商报 责任编辑:金琼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