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兰州 正文
投稿

兰州网约车改革别走“回头路”

2016-08-22 15:03:24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经济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仁青东智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辛金萍

  在7月28日交通部发布网约车新规后,兰州成为最先向社会披露网约车管理方案核心内容的城市,但其方案一公布就引发巨大争议:据报道,兰州市城市交通运输管理处(简称“城运处”)制定的管理网约车总体思路是“总量控制+价格管制”,当地拟将运营车辆总量控制在1.5万辆左右,其中留给网约车的数量约3000辆,且要求其车型、价格必须高于出租车。

  比如兰州城运处明确的“总量控制+价格管制”,就有走回头路的意思:本质上,这沿袭的是已被证明积弊丛生的传统出租车领域的计划性、垄断式管理模式。当然,该方案报送兰州交通委后,还要经过市政府常务会议审定、公开征求意见等环节。

  过往经验证明,搞数量和价格管控,易导致人为的行政垄断,造成牌照资源紧张下的寻租;原本可由市场调节的供需和定价,也会被僵化滞后的行政调控之手扭曲,最终带来“打车难”“服务差”等乱象重现。果真如此,那网约车就徒有“网约”之名。

  有地方之所以对网约车进行总量、价格管制,是为了平衡网约车与传统出租车的竞争关系。但要平衡,也得靠营造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平衡的关键,也不是削足适履,砍掉网约车模式的特性将其往出租车模式上靠拢,而是用网约车模式创新去盘活传统出租车变革,让双方通过提升效率和服务来争夺市场。

  说到底,网约车改革的精髓,在于顺应市场、民心,若逆市场和民意而为,则是对网约车改革的架空,不利于技术和服务创新,也难以满足人们对优质便捷的出行要求。虑及现实阻力,考虑到“有序”推进改革的需要,地方落实网约车改革的步子可以稳步但不能倒退,不能与民争利,更要防止“总量控制+价格管制”可能带来的管理部门扩权和基层寻租。

  以“先例”为镜,可以明得失。不论地方版本怎么强调“尊重本地实际情况”,都不应违背市场化改革精神,都应以顺应社会最广泛诉求、鼓励创新为根本目标,这样才能解开过去存在于出租车等领域的改革屡改改不动的死结,也让网约车管理真正“向前看”。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仁青东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