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社会综合 正文
投稿

兰州七里河金港城社区:解决服务居民“最后一公里”问题(图)

2016-08-16 09:36:35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张玉芳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创新工作机制打造优质社区

  解决服务居民“最后一公里”问题

  小学生义卖献爱心活动

  在七里河区敦煌路街道金港城社区有一面墙,辖区居民有困难,都可以写在这面墙上。社区工作人员通过这面墙,及时发现和解决居民的困难,辖区居民亲切地称这面墙为“心愿墙”。“心愿墙”是金港城社区的创新服务方式,通过开展认领愿望活动,动员辖区居民、党员干部等爱心人士,帮助有困难的群众解决困难,传递正能量。

  开展为民便民服务活动

  心愿墙只是金港城社区大力开展“党员先锋岗”和“业务模范岗”创建活动中的一个。原来,金港城社区依托以认领微心愿、开展微服务、发挥微课堂、换位体验转作风为内容的“三微一体”载体,大力开展“党员先锋岗”和“业务模范岗”创建活动,即依托“在职党员进社区”“一元钱爱心党费”等载体,征集困难群众微心愿,引导在职党员结合自身特长认领微心愿,开展为民便民服务活动;依托“一刻钟精品服务圈”“家政维修服务站”等载体,引导党员提供各种力所能及的家政服务,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小难题;依托“四点半学校”、社区党校、市民学校等载体,开办微课堂,为居民群众送知识。截至目前,已认领微心愿31件、完成微心愿15件,开办微课堂55堂。

  公开为民办理事项

  金港城社区大力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严格落实网格管理责任制和网格首问责任制,依托“在职党员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大党委兼职委员制”“两代表一委员工作站”等载体,积极引导辖区党员干部主动认领网格管理责任区,认真履行网格管理职责,及时填写“履岗情况登记簿”,为辖区群众提供便民、利民、上门式服务。同时,严格落实社区“两委”班子和辖区党组织服务基层承诺、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承诺工作机制,社区各党组织、“两委”班子成员、209名在职党员和165名直管党员签订“双诺”承诺书,对照“双诺”承诺书中“定诺、亮诺、明诺、践诺”服务程序和服务标准,公开为民办理事项,主动践诺,切实履行双岗双责服务职责,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金港城社区坚持把社区建设和党的建设同步推进、社区功能和党员管理同步完善、社区服务和居民生活同步提高,不断加强社区阵地建设,有力开创了社区党建工作新局面。按照社区阵地行政办公和服务党员群众的功能,重塑社区功能分区,将社区阵地主要划分为行政(便民服务中心)和服务(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四点半学校)两个主要功能区。便民服务中心主要设立了社区党建、精神文明、民政低保、劳动保障、计划生育、居民医保、城市管理、综合治理八个窗口,和志愿者服务工作站、矛盾纠纷调解室,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工作制度,为切实解决服务居民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提供了有力保障;“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重点打造了老年人日间照料室、休闲娱乐室、健康康复室、图书阅览室和心理咨询室,为老年人提供了“老有所学、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养”的关怀呵护式服务;依托“四点半学校”,着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联合辖区学校开展了“小小图书管理员”“3·31义卖”等活动。通过发挥两大特色服务板块的自身优势,调动辖区居民参与社区共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社区工作由“单向传递”转变为“双向互动”,有力激发了社区党组织的生机活力。

  对社区在职党员实行“登记管理”

  为提升社区党员管理的实效性,增强社区党建工作的渗透力和凝聚力,针对党员队伍分布的类型和结构,金港城社区积极探索党员分类管理的新路子。对社区直属党员进行“全权管理”。将本辖区165名直管党员,划分成了20个联络小组,依靠现有社区工作人作为联络员,每位联络员对包管的党员进行“一对一”的联系和对接,做好社区党组织和辖区党员沟通的“桥梁”。对社区在职党员实行“登记管理”。为209名在职党员建立党员“社区联系册”,记载了他们在社区的活动情况,通过发挥“民意调查员、政策宣传员、纠纷调解员、社会治安员、文明倡导员、群众服务员”“六员”作用,为群众提供日常性服务,及时解决群众的所需所盼。对社区特殊群体党员实行“注册管理”。做好48名待职毕业大学生党员、5名复退军人、37名下岗失业党员的组织关系的转接工作。随时与他们进行思想对接、生活关心、诉求共管,用一个平台紧紧把党员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对社区离退休党员实行“介入管理”。建立“退休干部职工党员联系册”75本,发挥他们在思想政治素质等方面的优势,开展文化传播、纠纷调解、法律咨询、治安巡逻、社区事务议事、环境卫生监督等服务,使他们退岗不褪色,发挥余热,老有所为。

  兰州日报记者 赵万山/文 张建平/图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责任编辑:张玉芳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