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兰州 正文
投稿

兰州:秋老虎下山 市民扎堆公园“躲避”

2016-08-15 08:16:17 来源:中国甘肃网-西部商报 作者: 责任编辑:金琼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秋老虎下山 市民扎堆公园“躲避”

  等待乘坐游船的人排起长长的队 西部商报记者 李东朝 摄

草地里要凉快得多

大桥阴影里好凉快

  河边的茶摊座无虚席

  中国甘肃网8月15日讯 据西部商报报道(记者 李东朝)立秋将近10天了,但“秋老虎”威力不减,连日来,骄阳似火,酷热难耐,面对持续的高温“桑拿天”,兰州许多市民趁着周末拖家带口出门躲避高温天气,寻找清凉。

  8月13日、14日两天,兰州植物园、仁寿山、五泉山、兰山公园、白塔山公园,以及黄河边人满为患,到处都是扎堆纳凉的人。与此同时,也有不少市民选择榆中兴隆山、官滩沟以及甘南冶力关等地自驾周边游,躲避“桑拿天”度周末。

  酷热难挡

  多数市民就近躲避高温天

  8月13日、14日两天,正值周末,因为天气太热,在家里呆不住,许多市民扶老携幼出门,前往离家较近的公园、黄河边纳凉寻凉爽。西部商报记者在兰州市植物园、仁寿山看见,湖水边、大树下,到处都是成群结队的市民,有的拖家带口,有的呼朋唤友。在兰州植物园到人工湖买上票等着上船的人排起了长队。而在黄河风情线以及黄河岸边的树阴下、茶摊上也是座无虚席。

  “我们中午来就没空位了!”来自兰州市七里河区吴家园的市民刘先生说,本想趁周末开车带家人出来凉快凉快,没想到,植物园里这么多人,阴凉地方的座椅全部被占了,只能在湖边的树底下就地找个凉快处坐坐。采访中,记者发现大多数是大人带孩子出来休闲纳凉的。有的人出门时带了许多吃的喝的,一直呆到下午6时许才回家。而黄河风情线也引来不少外地客,川、陕车牌常常停一大溜。

  8月13日,一位网友发微博称,谁说“早上立了秋,下午凉飕飕”?这立秋了天气不仅凉不下来,还酷热难耐!该网友晒出纳凉照片被许多网友转发并吐槽自己变成“行走的烤串”。兰州植物园值班人员告诉西部商报记者,据不完全统计,周末来植物园纳凉游玩的市民日均上万人。

  西部商报记者采访发现,五泉山公园、白塔山公园以及兰山上,周末两天也是游人爆棚。市民张先生告诉记者,8月13日下午兰山上人多车多,市民扎堆纳凉,交通拥堵,车辆排队短时间都下不了山。

  远离喧闹

  不少有车族选择周边自驾游

  与选择家门口附近纳凉过周末相比,兰州不少有车族选择了周边自驾游躲避高温天气。

  西部商报记者采访了解到,从8月12日(周五)下午下班开始,不少有车市民开车带上家人,与亲朋好友一道,前往榆中兴隆山、官滩沟,以及甘南临潭县的冶力关、桑科草原等地纳凉躲避“桑拿天”。

  兰州城关区市民杨女士告诉西部商报记者,他们单位同事和朋友,一共三辆车,约好8月12日早上,从兰州出发赶往“后花园”冶力关纳凉过周末,临潭县的冶力关离兰州只有190公里,开车约3个半小时就到了。既可以告别都市的喧闹,沿途还可以欣赏自然风光,呼吸新鲜的空气。8月14日下午返回兰州,也不影响第二天上班。

  据了解,距离兰州市区1个多小时的车程内,还有五一山、徐家山、吐鲁沟、石佛沟,也是不少市民扎堆纳凉的好去处。

  榆中兴隆山景区工作人员向西部商报记者介绍,周末这两天,兰州市区前往兴隆山纳凉度周末的人特别多,食宿需要提前预订。据粗略统计,周六周日两天时间接待近4万人,日均近两万人次。

  防暑手册

  高温容易使人体出现种种不适,如不想吃饭,心跳加快等。医生表示,这些都是人体代谢和生理状况对高温环境的应激反应。在通风不良、身体疲劳、饮水过少和接受日光长时间照射等情况下,这些中暑情况更容易发生。本报结合专家观点,为读者准备防暑手册。

  预防五类常见病

  ●热感冒

  病因:天热抵抗力下降、环境温差较大。

  预防对策:忌受热后让身体“快速冷却”。比如,大汗淋漓归来后,最好先以风扇降温,待体温下降后再开空调。

  ●热中风

  病因:身体脱水导致血液黏稠,使输向大脑的血液受阻变缓。

  预防对策:具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是此病预防的重点对象。尽管天气闷热,还是要作息规律,不要熬夜,一般来说,高危病人出现头昏头痛、半身麻木酸软、频频打哈欠等现象都是中风的前兆。

  ●感染性腹泻

  症状:发病开始主要是腹泻,常伴有痉挛性疼痛。不久将会转化成水样便或黄色稀便,慢慢发展为便血和肠出血,最后可能会转成尿毒症等。

  预防建议:出血性大肠菌感染主要是饮食不卫生导致的,大肠菌喜欢在低温下繁殖,平时冰箱也会给病菌提供生存环境,所以冰箱里久置的食品最好不要食用。

  ●细菌性痢疾

  症状:潜伏期多数为1~2天,典型表现为急性发热,有阵发性腹痛,腹泻时有黏液或脓血便,有明显的肛门下坠感。

  预防建议:一般应立即口服补充液体,以免脱水,明显脱水者应静脉补液。

  ●胃肠炎

  症状:急性胃肠炎常伴有发热、呕吐、稀水样便,少数有黏液脓血便;伤寒型肠炎症状类似伤寒,患者会持续发热。

  预防建议:饮食规律平衡,不吃或少吃生冷。尤其是婴幼儿及年老体弱者,切不可因为天热食欲不振而马虎饮食,可以针对自己肠胃的情况,熬一些健脾养肠胃的粥来维持身体酸碱平衡,增强抵抗力。

  这样做才能更好防暑降温

  高温环境中,人们的吃、穿、住、用、行都要注意,都要进行合理安排。高温下不是吃得越凉、穿得越少越能解暑,相反,穿长袖衣服、喝热茶水更能解暑。另外,在炎热的天气,防暑降温药品,如仁丹、风油精等一定要备在身边,以防应急之用。

  ●喝:热茶更利于解暑

  要多喝水,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最好是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1.5升至2升水。夏季人体容易缺钾,使人感到倦怠疲乏,含钾茶水是极好的消暑饮品,不管是红茶、绿茶还是菊花茶,都可解暑,但热茶能更好地解暑。

  ●吃:绿豆汤苦瓜汤可消暑

  时令蔬菜都可以用来补充水分。乳制品既能补水,又能满足身体的营养之需。天热可以熬制一些小米绿豆汤、百合汤、酸梅汤和苦瓜汤之类的消暑降温。

  ●穿:穿衣不要太裸露

  很多人认为衣服穿着少会感到凉快,其实不对,裸露在外的肌肤受到紫外线的伤害,反而更容易中暑。

  ●行:中午尽量不要外出

  最好不要在10时至16时在烈日下行走,这个时间段阳光最强烈,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其他时段的10倍。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季节要尽可能地减少外出活动。

  (本报综合)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西部商报 责任编辑:金琼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