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张掖 正文
投稿

张掖市民乐县:特色农业绽异彩

2016-08-10 17:23:36 来源:中国甘肃网 作者: 责任编辑:王烁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通讯员:李选民

  艳丽的玫瑰伴随着清风吐露芬芳,金黄的万寿菊在明媚的阳光下竞相绽放,绿油油的高原夏菜郁郁葱葱、茁壮成长,娇艳欲滴的西红柿、草莓等若灯笼般闪闪发亮……

  这不仅是民乐田野乡村美丽的写实风景,更是近年来民乐县建设特色农业大县、优化产业结构、力促现代农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真实写照。

  2016年,民乐县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建设特色农业大县为目标,坚持扩量提质增效并重,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构建“一带四路五园六产业”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服务体系,在建设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提升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和重大农业项目建设上实现“五个突破”,走出了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特色农业正在新常态下绽放异彩。

  优化产业布局助特色农业提质增效

  为进一步提升特色农业发展水平,该县立足区域特点,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在一二类区域重点发展以中药材、马铃薯、高原夏菜等为主的特色作物,三类区域扩大中药材、食用菌、优质饲草、小杂粮等种植面积,中药材、马铃薯、高原夏菜、小杂粮种植面积分别稳定在30万亩、25万亩、9.2万亩、5万亩,新增蔬菜面积1.2万亩(新增设施蔬菜1900亩),新增酿酒原料面积0.2万亩(啤酒大麦),新增林果面积0.54万亩,发展制种玉米3.8万亩。不断扩大粮改饲面积,引导沿山区农户调整传统大麦为燕麦、高芥酸油菜、中药材等特色作物,沿川区农户调整籽粒型玉米为饲用型玉米。与此同时,该县把促进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坚持绿色、有机、生态、安全理念,引导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按照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使用高效生物有机复合肥,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建立高原夏菜等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13个,辐射带动全县加快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农产品质量和效益得到进一步提升。

  农产品加工转化促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该县按照一产为二产提供原料、一产为三产提供基地的理念,支持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订单农业35万亩,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稳定的原料生产基地。同时加快绿色有机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建设,引进雪域祁连、大鸿昌等“农字号”企业14家,积极推进林河果汁纳他霉素生产、丰源薯业马铃薯主食化、鼎丰马铃薯全产业链、菜源商贸脱水蔬菜加工、东峰农业公司脱水洋葱加工等项目,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强化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在绿霖果蔬、龙泉公司、鸿飞生物、汇丰种业等企业落实新建冷藏库12个,并指导经营主体做好了果蔬冷藏库场地规划,水、电、路协调,目前,各项建设进展顺利。推进农产品向西出口,通过打造特色产品出口加工平台和鲜活农产品出口分级包装平台,成立代理公司、建立直销窗口等措施,农产品出口步伐进一步加快。积极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在国道227线、六坝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民联休闲农业示范园发展果蔬菜摘、旅游度假等休闲观光农业,全域休闲观光农业等新型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加快发展,有效促进了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

  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积极培育现代职业农民和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和返乡务工人员兴办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至目前全县新发展专业合作社81个、累计达到1505个,新发展家庭农场5家、累计达到60家,发展种植大户347个。鼓励各类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托管、土地入股等多元模式长期连片流转土地,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到50.22万亩,涉及农户3.24万户,其中流入专业合作社7.39万亩,流入企业2.36万亩,流入种植大户35万亩,流入家庭农场的0.22万亩,农户间相互流转的1.77万亩,200亩以上规模流转面积达45.94万亩,规模流转面积占总流转面积的91.4%,整村流转41个村。深入实施农村实用人才示范培训和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育计划,上半年开展各类技术培训210期,培训各类农村实用人才10800人,培训青年农场主360人,输转劳动力7.7万人,实现劳务收入7.94亿元。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 责任编辑:王烁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