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五大机制“动真格”避免教师“身在曹营心在汉”
——“选优、交流、培养、培训、激励”师资队伍发展五大机制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推动教育改革创新,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关键在教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城关区为全面提升师资水平,先后制定出台《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城关区教育系统人才引进实施办法》,建立并完善“选优、交流、培养、培训、激励、保障”五大机制。
选优机制。为了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近三年选聘、引进免费师范生、全日制研究生等高层次优秀人才共156名,从区外引进急需优秀人才130名,累计引进优秀人才286名。同时随着城关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子女以年均千人以上速度递增,且随着“二胎”政策的逐步落实,城关教育系统师资短缺问题愈发凸显,为此,区委区政府果断决定于2016年招聘临时专任教师100名,缓解了师资不足的问题。目前,教师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科结构不断优化。
交流机制。2014年率先在全省启动教师交流,以同一所学校工作6年以上的校级及以上骨干教师作为优先交流对象,以校际间人事关系转移的刚性交流方式为主,每年按照符合交流条件总人数的10%以上在全区和学区两个层面进行交流。三年多来共交流教师近800人,占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数的47%。同时,为了优化学校管理队伍,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活力,大力推进学校管理队伍交流,对各校(园)班子成员进行了重新的调整组合。两年多来共提拔、交流正、副校长188人次,占到正副科级干部总数的81.3%;提拔、交流中层干部424名,占到中层干部总数的58.7%,各校(园)班子结构在年龄、性别、学科、职称、学历等方面实现进一步优化,领导班子的进取精神、责任意识、创新能力有了全面的提升。干部和教师交流机制实现了“学校人”向“学区人”“系统人”的转变,激发了队伍活力,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的学科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不断优化,师资配置渐趋均衡,成为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力保证。
培养机制。创新教师队伍培养模式,率先在全省实施“三百双千教师培养工程”,通过培养一大批城关区“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引领“千名教师发展共同体”“千名班主任发展共同体”辐射带动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目前,27位名校长、79位名师、20位“名班主任”、262位省市骨干教师和教研员已开展跨校带徒工作,通过跟岗学习、听评课、定期交流、网络教研等形式进行培养,全区教育系统阶梯式人才培养系统已初步建成,各校已初步实现优质师资全覆盖。今年,还举办了城关区名校长、名师、名班主任“三名”大讲堂活动,通过访谈活动,充分挖掘和发挥了以名、优、特、骨干教师为核心的本土专家团队对广大教师、家长和社会的专业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弘扬师德师风正能量,塑造城关教师队伍良好形象。
培训机制。强化高端培训、区本培训和校本培训,构建了多渠道、宽领域、全覆盖的师资培训体系。先后组织校长、中层干部、名师和骨干教师600余人次赴华东师大等教育发达地区以集中培训和挂职锻炼等方式参加高端培训。组建名、优、特、骨干教师为核心的本土专家团队,引入华东师大教科院、江苏名师访问团等全国知名教育专家,以名师论坛等形式开展针对性的区本培训。特别是今年建立了城关区教师短期培训中心,已开展8期校长、副校长、学科教师的培训,力争三年内对全区所有教师完成轮训。多频次、多元化开展校本培训,培训率达100%。
激励机制。在全省率先实施班主任、名班主任、名校长、名师、边远地区教师津贴制度,实行动态调整机制,将班主任、名班主任、名校长、名师津贴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300元、800元、1000元、800元。2015年,城关区委、区政府继续加大投入,拿出1200万元设立教师奖励性绩效,普通教师每月人均增加220元,班主任在每月人均300元的基础上再增加200元,到2017年,普通教师每月人均将增加到500元左右,班主任每月人均将增加到1000元左右。同时启动实施了教师安居工程,努力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
五大机制的实施,有力助推了师资队伍优质发展,造就了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教学领军人才,全区优质师资总量不断扩充,各类优秀人才在省、市县区中占比较高,近三年获得国家、省、市奖项达1149项,其中国家级44项,省级227项,市级834项,获奖比例在省、市均居于前列。目前已初步实现了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优质师资全覆盖,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交流教师的心声:
孙素芳(城关区永昌路幼儿园教师、城关区名师):2014年,我从城关区保育院交流到永昌路幼儿园,至今已有两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通过名师专题讲座、示范教学、听课、评课等活动,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永昌路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利用金钥匙导师团、名师工作室、青蓝结对工程等,带动身边的青年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在今年城关区教学新秀评选活动中,徒弟刘蕾、张婷都有不俗的表现,取得了好的成绩。现在教师交流已经常态化,今年教育局总结经验,提出了“刚性”和“柔性”交流,为教师交流提供选择的机会,使交流更加人文化。从我个人的交流中,深深体会到教师交流是一项很好的举措,受益的是孩子和老师,让不同园所的孩子们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也让老师们感受到不同的校园文化,同时也使我感受到了城关教育从规范、到位、到再上一个新台阶的变化。
李惠芳(城关区雁宁路小学教师、城关区名班主任):2016年2月我离开了工作18年的水车园小学来到城关区雁宁路小学。面对交流,有过一点点担心,担心离家太远,担心不能适应新环境……但对于自己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却一点也没有担心过。我自信可以当一位好老师,带一批好学生,惠及被交流到的学校的孩子们。真正走进雁宁路小学,当我从一点一滴中开始接触学校的老师、班里的孩子时,我被这所学校教师的认真与执着、勤勉所打动。50多位教师,充满热情地工作,可供我学习的地方有很多;孩子们大部分来自于进城务工子女,善良淳朴,聪明可爱。在不断熟悉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雁宁路小学的教师与孩子需要更多的舞台与机会,需要通过进一步开阔师生的眼界,转化教育教学的思想,来寻找快速提升的空间。我从内心希望一样辛苦付出的雁宁路小学的老师与孩子们能够获得更多地肯定与认可,能够与其他学校的师生一样获得更长足地发展,改变从一点一滴做起。我所带的五·三班,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孩子们整体的精神面貌大为改观,学生变得沉静、努力、团结向上。在学校组织的运动会、艺术节中,表现突出,荣获很多奖励。激励同年级的班级积极竞争,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