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多管齐下促基础设施建设
魏婷
8月1日,记者从市发改委了解到,“十三五”期间,我市中心城区规划范围内实施天然气管网的改扩建工程,到2020年燃气普及率达到95%。同时,将加大公共文体设施建设投入,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体服务体系,满足公共文体需求。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健全社会救助和福利体系,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详见8月2日《兰州日报》二版)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民生工程,它关系到市民的切身利益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说到底是为了改善城市人居生活环境,填补城市快速发展中的民生短板,增强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只有坚持“建设为民、惠民”,才能真正促进城市的健康协调和高质量发展。目前,为适应兰州的飞速发展,全市上下必须协同努力,积极改变那些与城市发展不相适应的落后基础设施,因为只有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基础设施的服务水平,增强城市的宜居性,才能让市民生活得更方便、更温馨,“宜居宜业宜游”才能名副其实。
基础设施建设首先要确保资金到位。如此庞大的系统工程,要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其有一个大的改善,仅仅依靠政府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整合各方面的力量。要继续加大政府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力度,逐年增加投资额,集中主要精力和财力,将有限的投资用在最需要改善的地下管网建设等方面。同时,要通过提升服务等多种手段,筹措社会闲散资金,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雄厚的资金支持。与此同时,还要坚持建设与管理相结合,进一步强化责任追究。
此外还要看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般都具有规模大、投资多、施工周期长、地点固定性等特点。某项城市基础设施工程一经建成,其能力和容量在一段时期内就相对固定了,不可能随着城市人口和经济活动需求逐渐增长而随时调整。因此,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往往要超前于经济发展进行全方位规划和大规模建设。因此,“集思广益”必不可少。要坚持开门搞建设,主动面向社会,积极征求市民的意见和建议,倾听有关专家的真知灼见,聚民智、顺民意,提升城市基础建设的规划与决策水平,从而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减少失误、少走弯路、多见成效。广大市民作为城市的主人,也要树立主人翁意识,从自身做起,增强文明意识,提升文明素质,自觉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爱护公共设施,遵守公共秩序,保持公共环境卫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