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理论频道 > 实践探索 正文
投稿

把文化软实力的“硬道理”讲深讲透讲实

2016-07-14 08:30:0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张玉芳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把文化软实力的“硬道理”讲深讲透讲实

  ——《文化软实力》创刊座谈会述要

  作者:燕霞

  由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人民日报理论部、光明日报理论部、经济日报理论评论部、中国社会科学报联合举办的“第八届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高层论坛暨《文化软实力》创刊座谈会”日前在京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文化软实力研究发表了诸多深刻见解。

  文化软实力事关党和国家生死存亡、事关人心向背、事关凝聚力战斗力

  张国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既需要物质硬实力,也需要文化软实力。历史的经验教训已揭示出“软实力”中的“硬道理”。《文化软实力》的创刊宗旨就是要把文化软实力的“硬道理”讲深、讲透、讲实、讲精彩。

  赵可铭:文化软实力最终要落实到人的魂魄上。魂必须附体,才能产生物质的力量。我们党创建军队以来,不断把文化软实力和军队有限的落后的武器装备结合起来,所以才不断以弱胜强。从支部建在连上,到把各族人民团结起来,这个组织力、凝聚力、动员力就是最大的软实力。过去我们军队靠这个,现在还要靠这个。

  顾海良:最近人们关注一个微信帖子“小船说翻就翻”。为什么小船说翻就翻呢?就是因为舆论没引导好,观点分歧和争执造成的。文化软实力的实施归根到底要转化为舆论引导能力。很多国家的“颜色革命”也是“说翻就翻”,根源在于舆论引导出了问题,可见舆论引导的重要性。文化软实力,就是要提高对舆论引导力的领导,主动发声,澄清是非,形成正确引导。

  赵长茂:2015年1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我们党长期致力于解决三个问题,这就是挨打问题,挨饿问题,挨骂问题。经过我们的努力,前两个问题已基本解决,但挨骂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解决挨骂问题要靠提升文化软实力。

  研究文化软实力要解决好怎么看待、怎么建设、怎么运用这三个问题

  徐光春:文化软实力研究有三个问题没解决好:对文化软实力的认识不足,对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不力,对文化软实力运用不当。尽管中央高度重视,但从全党的角度来看,从全社会的角度来看,与中央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我们的理论界学术界文化界务必重视文化软实力研究。我们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上,国内和国外的结合上,成功与失败的结合上,多角度多层面多形式把怎么看待、怎么建设、怎么运用文化软实力讲清楚。

  郑科扬:文化软实力研究要注意三点:第一,要从物质和精神对立统一中认识文化软实力。不能就文化来谈文化,要从人类社会的上层建筑来看待文化,看待文化所产生的创造力、竞争力、凝聚力、发展力、吸引力。第二,要理解“三个自信”的文化作用。没有文化自信,就没有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我们能够创造经济迅速发展,我们用中国梦凝聚了民众的力量,我们的“一带一路”战略赢得了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的欢迎,这些都说明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并不弱,问题在于怎样更好地应用它。第三,文化软实力建设要发挥党的作用。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把握党本身存在的巨大的文化力。

  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是文化软实力研究的一个重点

  张全景: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特别是他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多次强调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国际敌对势力和国内一些自由化分子,对我们党极力诬蔑,蒙骗了许多不明真相的人。我们要用文化软实力对此予以澄清和批驳。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敢于亮剑,澄清是非,批评错误观点。

  赵可铭: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要有话语权,要有鲜明的立场和声音,要进行理论文化批判。这不是主张搞什么斗争,适当的批评也是建设。文化软实力重在建设,但建设过程往往需要批评错误的东西。对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西化论、鼓吹“人的本质是自私的”等错误观点必须进行分析评判,不澄清是非,是无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朱佳木:苏东剧变,原因有很多,不可否认的一个原因,就是历史虚无主义。从否定斯大林,到否定列宁,到否定苏共的历史,到否定苏联的英雄、历史,一直否定到马克思、恩格斯,这个国家的精神支柱被毁灭了。西方反对势力要和我们“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想从历史认知、思想、灵魂、信仰、意志、情感上把我们打败。我们史学界以及整个理论界都要同历史虚无主义做斗争。

  文化软实力研究要创新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增强中国的国际话语权

  张东刚: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要重视话语体系创新。为此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既要不断创新思想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又要植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用理论和话语创新的成果引领实践发展。二是继承与创新相统一。尊古而不复古,复兴而不复制,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创新话语体系紧密结合起来。三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认真学习借鉴国际话语体系的有益成分,结合当代中国国情和实践,创造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含义和解释。四是科学性与政治性相统一。要尊重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律,同时把握正确政治方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五是内容与形式相统一。既要充分反映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思想理论体系,又要创造出切合中国实际、体现时代特色的逻辑结构和语言风格。

  李殿仁:提升文化软实力,就是要把中华民族的精神进一步提起来,把腰杆进一步挺起来,把自信进一步增强起来。全球化不是西方化,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少不了中国。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梳理好我们党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经验,形成我们的价值观方法论。在世界舞台上要有中国的声音、中国的形象,树立中国的话语权。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张玉芳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